一名意大利科學家聲稱自己成功實現了“冷核聚變”———這種反應法可以在不產生有害核輻射的情況下大量制取安全的核能,從而有望解決世界能源危機。
安德烈·羅西稱,他的新裝置可以在室溫下使鎳和氫發生聚合,產生近乎無限的能量。
但是存在一個問題———許多科學家質疑這種說法違背物理學原理。過去多項著名的“冷核聚變”實驗都被證明是騙局———迄今還沒有任何人能夠充分解釋冷核聚變反應可以存在的原理。美國能源部ZL辦公室表示,這種反應是不可能的,因為物理學排除了室溫核聚變的可能。
但是羅西聲稱他的E-Cat裝置可以實現這一反應,并表示他上個月在博洛尼亞大學做的實驗演示證明了該裝置是有效的。他說:“借助很低的能量,可以給加熱器加入一定能量,然后就可以從同一臺加熱器中獲得更多能量。”
他說:“熱量最初由電阻產生。接著反應堆在隨后三四個小時里無需利用初始的電能輸入,就可以再產生479千瓦能量———這種低水平的核反應可以自動持續下去。我們做這個試驗就是為了證明這種反應是否有效,以及系統產生的能量是否多于輸入的能量。我們不想多說些什么,只想制訂出有效的反應方案,讓事實來消除質疑。”
冷核聚變的設想是奧地利科學家弗里德里希·帕內特和屈特·彼得斯在上世紀2 0年代提出的。盡管有一些人聲稱自己實現了冷核聚變反應,但大多數物理學家對此不以為然。科學家認為,羅西在作出宣布之前,必須讓外部實驗室對他的實驗進行重復和分析。能源顧問喬納森·庫梅認為,“在獨立科學家能夠重復這些實驗結果之前,(E-Cat實驗)應該被當作騙局看待”。
不過“純凈能源系統”機構負責人斯特林·艾倫表示,他出席了羅西的實驗演示會,E-Cat裝置是可以自我持續的。他說:“羅西演示了470千瓦能量以自我持續的方式連續輸出,這意味著能量輸出足以使裝置維持自我運行。”
1月3日,記者從中國科學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等離子體所獲悉,由該所建設運行的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聚變堆主機關鍵系統”近日取得新進展,其子系統“聚變工程堆中心螺管系統”完成首輪測試實驗,最大測試電流達......
核聚變反應已經克服了兩個關鍵障礙——提高等離子體密度和保持稠密等離子體,以達到發電所需的“最佳點”。這是邁向核聚變發電的又一里程碑,盡管實現商用反應堆可能還需要數年時間。相關論文4月24日發表于《自然......
“在核電領域,我們已經實現了從跟跑、并跑到逐步轉向領跑。核電研發設計、建造能力、裝機規模、運營業績達到了全球領先水平。”中核集團黨組書記、董事長余劍鋒在8月22日舉行的兩核重組五周年新聞發布會上說。據......
7月25日,由中國科學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等離子體物理研究所與泰國核技術研究所合作建設的泰國托卡馬克1號裝置(ThailandTokamak1,TT-1)在泰國正式交付并投入物理實驗運行。泰國公主詩琳......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2/494215.shtm直播時間:2023年2月22日(周三)16:00—18:00直播地址:中......
因為創造出了“微型太陽”,在實驗室里重現“大宇宙”,上海交通大學校長、激光等離子體物理學家張杰院士9月24日被美國核學會授予2015年度愛德華·泰勒獎。這是我國科學家首次榮獲這個激光聚變領域的國際最高......
記者從8月29日閉幕的首屆中國氚科學與技術學術交流會上獲悉,中國工程物理研究院材料所已聯合國內優勢單位,合作完成了中國聚變反應堆(CFETR)的氚工廠概念設計,并在氚提取、氚燃料純化與分離、氚貯存、氚......
香港《南華早報》網站7月17日援引《科技日報》的報道說,中國將在2030年前建設一座能在一個地方實現核聚變和裂變的混合反應堆。該項目正在一個軍事研究設施展開。最近,設在四川的中國工程物理研究院完成了相......
科技日報訊(記者盛利)記者7月14日從中物院核物理與化學研究所獨家獲悉,該所聚變裂變混合研究中心已初步完成了熱功率為3000兆瓦的Z箍縮聚變—裂變混合反應堆概念設計。作為介于聚變堆和裂變堆之間的一種次......
剛一入夏,郁郁蔥蔥的合肥科學島便吸引島外游人,好不熱鬧。坐落在島上最西側的中科院等離子體物理研究所托卡馬克核聚變實驗裝置東方超環EAST(又稱人造太陽)持續數月的新一輪物理實驗即將拉開帷幕。實驗大廳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