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發布時間:2023-02-14 15:26 原文鏈接: 慢性蕁麻疹新療法,“七日療法”發揮大作用

    記者2月14日從中南大學湘雅二醫院獲悉,該院皮膚性病科團隊和中國醫學科學院皮膚病研究所團隊合作,開創了一種慢性蕁麻疹新療法,為解決難治性慢性自發性蕁麻疹患者的治療難題開辟了新方向。

    近日,上述成果發表于《臨床免疫學》 (Clinical Immunology)雜志,湘雅二醫院碩士研究生王佳琪為第一作者,皮膚重大疾病與皮膚健康湖南省臨床醫學研究中心副主任龍海,中國醫學科學院免疫性皮膚病基礎與轉化研究重點實驗室主任、醫學表觀基因組學湖南省重點實驗室主任陸前進為共同通訊作者。

    慢性自發性蕁麻疹(CSU)是慢性蕁麻疹的最常見類型,中國成人患病率高達2.6%。該病是一種慢性復雜性皮膚病,其反復發作、遷延不愈,對患者身心健康及日常學習工作帶來長期困擾。

    目前,第二代抗組胺藥物是國際公認的CSU一線治療方案,然而部分患者對其治療反應欠佳。二線、三線治療藥物主要包括生物制劑、環孢素等,治療費用高昂,且環孢素屬于免疫抑制劑,其毒副作用不容忽視。因此,臨床上亟需探索出一種既安全、有效又經濟實惠的治療新方法。

    白介素-2(IL-2)是一種具有雙向免疫調節作用的T細胞因子。近年來,低劑量IL-2治療在多種自身免疫性疾病中取得了較好療效。在陸前進教授指導下,該團隊前期研究發現,CSU患者的T淋巴細胞存在不同功能性亞群的免疫失衡,提示該病的發生發展與自身免疫機制密切相關。

    在此基礎上,團隊引入低劑量IL-2“免疫調節”療法,用于治療常規藥物難以控制癥狀的CSU患者,近年來通過給藥策略的不斷嘗試、改良,逐步摸索出優化的給藥方案,取得較為滿意的療效。

    研究團隊對2019年7月至2022年4月期間,在湘雅二醫院皮膚性病科接受低劑量白介素-2連續注射“七日療法”(即優化后的給藥方案)的15位難治性CSU患者進行了回顧性分析。研究發現,接受低劑量白介素-2連續七次注射治療后,既往抗組胺藥物控制欠佳的CSU患者大部分得到迅速緩解。其中,患者的蕁麻疹活動度評分(UAS7)在2周后顯著下降,蕁麻疹控制評分(UCT)也在2周后顯著改善。

    在12周時,73.3%的難治性CSU患者得到完全緩解,其中53.3%的CSU患者病情轉為控制良好(UAS7≤6),重度及中度CSU患者占比由基線的40%和33.3%分別降低至0和20%。除注射部位出現一過性的硬結、疼痛外,未出現其他明顯的不良反應。在隨訪的12周內,全程未出現嚴重不良事件。

    此外,該研究還發現自體血清皮膚試驗(ASST)陽性與陰性的患者對低劑量白介素-2的療效反應存在差異。 

    據介紹,該研究通過探索全新的治療策略,為抗組胺藥療效不佳的CSU患者提供了一種有效、安全的新療法。該方法治療費用較二線、三線藥物大幅減少,有助于減輕病人經濟負擔,幫助更多有迫切治療需求的病人,具有重要臨床意義。

    “涉及到臨床應用的研究,其周期往往是以年計的。”龍海表示,團隊將深挖白介素-2的治療機理及方案優化,進一步闡明白介素-2發揮療效的分子機制及關鍵靶點,開展大樣本多中心臨床研究,為后續的臨床應用及推廣積累高質量循證醫學證據,惠及更多患者。

    相關論文信息:https://doi.org/10.1016/j.clim.2023.109247

    相關文章

    喜報!陜西省實現1類創新藥“零”突破

    近日,經國家藥監局批準,陜西省本土藥品企業西安葛藍新通制藥有限公司自主研發的用于治療成人慢性乙型肝炎的1類創新藥甲磺酸普雷福韋片(商品名:新舒沐)獲批上市,實現我省1類創新藥“零”突破,對加快我省生物......

    《健康中國行動——慢性呼吸系統疾病防治行動實施方案(2024—2030年)》解讀

    醫療應急司關于印發健康中國行動——慢性呼吸系統疾病防治行動實施方案(2024—2030年)的通知,《健康中國行動——慢性呼吸系統疾病防治行動實施方案(2024—2030年)》解讀一、《實施方案》的起草......

    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相關腸道微生物組和代謝組分析

    中醫理論論證 -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相關腸道微生物組和代謝組分析......

    頭禿可被逆轉:令人驚訝的新分子機制刺激頭發生長

    由加州大學歐文分校(UniversityofCalifornia,Irvine)領導的科學家們已經確定了皮膚中衰老的色素細胞刺激皮膚痣或痣中毛發生長的機制。該研究揭示了骨橋蛋白和CD44分子在激活毛發......

    慢性蕁麻疹新療法,“七日療法”發揮大作用

    記者2月14日從中南大學湘雅二醫院獲悉,該院皮膚性病科團隊和中國醫學科學院皮膚病研究所團隊合作,開創了一種慢性蕁麻疹新療法,為解決難治性慢性自發性蕁麻疹患者的治療難題開辟了新方向。近日,上述成果發表于......

    慢性蕁麻疹新療法,“七日療法”發揮大作用

    記者2月14日從中南大學湘雅二醫院獲悉,該院皮膚性病科團隊和中國醫學科學院皮膚病研究所團隊合作,開創了一種慢性蕁麻疹新療法,為解決難治性慢性自發性蕁麻疹患者的治療難題開辟了新方向。近日,上述成果發表于......

    慢性蕁麻疹新療法,“七日療法”發揮大作用

    記者2月14日從中南大學湘雅二醫院獲悉,該院皮膚性病科團隊和中國醫學科學院皮膚病研究所團隊合作,開創了一種慢性蕁麻疹新療法,為解決難治性慢性自發性蕁麻疹患者的治療難題開辟了新方向。近日,上述成果發表于......

    “風疙瘩”為何在春季高發?該如何防治?

    中新財經4月19日電(記者張尼)春季到來,又到了外出踏青賞花的季節,但同時,春季也是過敏性疾病高發季節,蕁麻疹就是其中之一。這種疾病在我國不但發病率較高,同時也會給患者生活帶來影響。為何蕁麻疹會在春季......

    慢性腎病(CKD)不可小視,隱患知多少

    根據流行病學調查,我國慢性腎臟病(CKD)患病率高達10.8%,是全球慢性腎臟病患者最多的國家。但目前對CKD的認知率、診斷率、治療率仍然很低。慢性腎臟病如果進展至終末期腎病,往往需要透析治療,治療費......

    科學家在阿爾茲海默癥發展進程研究中取得新突破

    阿爾茨海默癥(AD)是一種起病隱匿的進行性發展的神經系統退行性疾病。已有研究表明,這一神經退行性疾病與兩種在大腦中異常累積的蛋白有關:Tau蛋白和β-淀粉樣蛋白(Aβ)。多年來,研究者針對兩種毒蛋白的......

    <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1v3多肉多车高校生活的玩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