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北京10月29日電(記者 田曉航 李恒) 做好出生缺陷疾病防治是罕見病預防的關鍵。記者從29日開幕的2022年中國罕見病大會了解到,近年來國家不斷加大醫療衛生事業投入,完善出生缺陷防治體系,我國產前篩查機構已達4800多家。
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婦幼健康司司長宋莉在會上介紹,全國婚前保健機構、孕前優生健康檢查機構已有4000多家,產前診斷機構已達498家。對苯丙酮尿癥等新生兒遺傳代謝性疾病的篩查已經在很多地方普及,通過早期篩查、盡早治療和干預,能夠幫助患兒回歸正常生活。
罕見病是診療挑戰較大的疾病領域,也是全球共同的重大公共衛生問題。專家介紹,全世界發現的罕見病超過7000種,約80%為遺傳性疾病,約50%起病于兒童期。
“出生缺陷疾病有8000多種,其中很大比例為罕見病。”宋莉說,罕見病要從源頭上進行防控。我國采取三級預防措施防治出生缺陷,通過婚檢、產檢、新生兒篩查等實現關口前移,從“生命起點”把好關,降低罕見病發生率。
罕見病防治關口前移,離不開全社會對罕見病的關注和認知。近年來,我國印發第一批罕見病目錄、組建全國罕見病診療協作網、開展罕見病病例直報、發布罕見病診療指南……為提升對罕見病的認知度和罕見病診療能力提供了全方位的政策措施保障。
國家衛生健康委醫政醫管局副局長李大川介紹,我國將進一步發揮全國罕見病診療協作網“中堅力量”的作用,通過這一網絡向全國醫療系統推廣罕見病診療基本知識,通過多種方式的培訓提高罕見病診療能力;加快工作進度,適時發布第二批罕見病目錄,更好解決罕見病患者的診療和保障問題。
記者從北京協和醫院了解到,院乳腺外科科研團隊自主研發的基于人工智能的紅外熱成像體系(AI-IRT),有望應用于乳腺癌臨床前篩查,為優化乳腺癌篩查策略和提高患者生存率作出貢獻。目前研究成果已在外科學著名......
在中科院院士樊嘉等專家看來,中國肝癌發病率持續上升所帶來的影響不容小覷,早篩早診是肝癌的關鍵防線,及時發現盡早治療可根治肝癌,建議高危人群6個月進行一次篩查。7月28日是世界肝炎日,在7月26日由上海......
中成藥(中草藥制品)主要是以中藥材為原料,在中醫藥理論指導下,為了預防及治療疾病的需要,按規定的處方和制劑工藝將其加工制成一定劑型(如丸、散、膏、丹等)的中藥制品。中成藥是歷代醫藥學家經過千百年醫療實......
PlumCare與FabricGenomics簽署合作協議,共同推動希臘新生兒基因篩查計劃2023年12月07日|編輯報道保存以備后用紐約-PlumCare和FabricGenomics周四宣布,它們......
近日,上海市浦東醫院就衛生專用材料-外送特檢公開招標,預算金額350萬元,檢測范圍包括:質譜類、慢病類、腫瘤伴隨診斷及個體化治療、用藥基因、遺傳性腫瘤篩查、遺傳病的診斷、感染精準診斷等。詳細內容如下:......
近日,廈門大學公共衛生學院夏寧邵教授團隊發現全新鼻咽癌篩查和早診標志物,可明顯提升鼻咽癌篩查效能,提高鼻咽癌早診早治率。相關成果近日發表于國際醫學期刊《新英格蘭醫學雜志》。鼻咽癌是一種發生于鼻咽部的惡......
據最新一期《柳葉刀·數字健康》發表的一項研究,美國康奈爾大學醫學院研究人員新開發出一種人工智能(AI)算法,可避免活檢的缺點,非侵入性地確定體外受精胚胎的染色體數量是否正常,準確率約為70%。染色體數......
新華社北京10月29日電(記者田曉航李恒)做好出生缺陷疾病防治是罕見病預防的關鍵。記者從29日開幕的2022年中國罕見病大會了解到,近年來國家不斷加大醫療衛生事業投入,完善出生缺陷防治體系......
據美國麻省理工學院(MIT)官網12日報道,該校科學家開發出一款名為EquiBind的幾何深度學習模型,其將類藥物分子與蛋白配對的效率比現有最快的計算分子配對模型QuickVina2-W快1200倍。......
美國食品和藥物管理局近日發布了一份安全通訊,警告人們基因無創產前篩查測試(NIPT)可能提供錯誤的結果,需要進一步的診斷確認。雖然醫療保健提供者經常使用NIPT,但FDA尚未授權、清除或批準其中任何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