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 年,我國 R&D 人員總量繼續增長,達到 480.1 萬人年,萬名就業人員中 R&D 人員為 62.0 人年/萬人。R&D 研究人員總量達到 210.9 萬人年,萬名就業人員中 R&D 研究人員為 27.2 人年/萬人。R&D 人力規模仍居全球首位,R&D 人力投入強度仍低于西方發達國家,但差距有所減小。
一、我國R&D 人員總量平穩增長2019 年,我國 R&D 人員數量繼續增長,高學歷人員占比上升,R&D 人員素質進一步提高。我國參與 R&D 活動的人員總數為 712.9 萬人,比上年增長 8.5%, 其中 68.2%為全時人員。在 R&D 人員中,女性 185.4 萬人,比上年增長 5.4%;博士 60.7 萬人,碩士 103.8 萬人,本科畢業生 289.2 萬人。研究生學歷的人數占到總數的 23.1%,比上年提高 15.2%。按全時當量統計,2019 年我國 R&D 人員總量為 480.1 萬人年,比上年增加42.0 萬人年,增長 9.6%,比上年提升了 1 個百分點。R&D 研究人員總量持續增長,2019 年達到 210.9 萬人年,比上年增加 24.3萬人年。R&D 研究人員占 R&D 人員的比重為 43.9%,比上年提高 1.3 個百分點。
二、企業R&D 人員比重小幅下降,基礎研究人員比重上升2019 年,我國企業 R&D 人員總量達到 366.8 萬人年,占全國的 76.4%,比上年下降 1.8 個百分點。研究機構和高等學校的 R&D 人員分別達到 42.5 萬人年和 56.6 萬人年,兩者合計所占比重為 20.6%,比上年增加了 1.8 個百分點;其他事業單位 R&D 人員為 14.2 萬人年,占全國的比重為 3.0%。2019 年我國 R&D 人員中,R&D 研究人員占全部 R&D 人員比重為 43.9%, 比上年增加了 0.5 個百分點。基礎研究人員為 39.2 萬人年,占比 8.2%,比上年增加 1.2 個百分點;應用研究人員為 61.5 萬人年,占比 12.8%,比上年提高 0.5個百分點;試驗發展人員為 379.4 萬人年,占比 79.0%,與上年下降 1.7 個百分點。從執行部門 R&D 人員按活動類型的分布看,研究機構、高等學校和企業對三類 R&D 活動的人力投入各有特點。高等學校偏重于科學研究,2019 年高等學校投入科學研究活動的人力比重為 92.8%,比上年下降 1.7 個百分點。企業重視試驗發展活動,投入的人力最多,2019 年所占比重達到 95.8%,比上年小幅下降0.2 個百分點。研究機構對科學研究的人力投入多年來相對穩定,2019 年達到56.6%。從三類 R&D 活動人員在執行部門的分布看,研究機構、高等學校和企業發揮著不同的作用。我國從事科學研究活動的人員主要集中在高等學校和研究機構。2019 年高等學校科學研究人員占全國的比重最高,基礎研究人員占 68.1%,應用研究人員占 42.0%;其次是研究機構,基礎研究人員占 23.5%,應用研究人員占24.1%;企業基礎研究活動人員較少,只占全國的 3.1%,較上年增加 0.1 個百分點。我國從事試驗發展活動的 R&D 人員主要集中在企業,2019 年企業試驗發展人員占全國的比重為92.6%。
三、我國R&D 人力投入強度與發達國家的差距繼續縮小從人員投入規模看,中國的 R&D 人員和 R&D 研究人員全時當量已穩居全球首位。2018 年,美國 R&D 研究人員全時當量為 155.5 萬人年,在全球發達國家中的規模最大。除中國和美國外,研發人力投入較大的國家還有日本、俄羅斯、德國和韓國,這 4 國的 R&D 人員均超過 50 萬人年,R&D 研究人員均超過 40 萬人年。 注:美國為 2018 年數據。我國 R&D 人力投入強度保持著逐年穩定增長態勢,萬名就業人員中 R&D人員數從 2010 年的 33.6 人年/萬人上升到 2019 年的 62.0 人年/萬人,年均增長7.0%。萬名就業人員中 R&D 研究人員數從 2010 年的 15.9 人年/萬人上升到 2019年的 27.2 人年/萬人,年均增速 6.1%。我國 R&D 人力投入強度指標在國際上仍處于落后水平。2019 年,在 R&D人員總量超過 10 萬人年的國家中,我國每萬名就業人員的 R&D 人員數最少, 多數發達國家的每萬名就業人員的 R&D 人員數量是中國的 2 倍以上。從每萬名就業人員中 R&D 研究人員數看,2019 年,在 R&D 人員總量超過 10 萬人年的國家中我國排名最低,而多數發達國家這一指標值約為中國的4倍。
4月14日,國家安全部官方微信公眾號推出4·15全民國家安全教育日重磅專題《創新引領·國安礪劍》上集,總結回顧總體國家安全觀提出十年來,特別是黨的二十大以來國家安全機關破獲的十個重大間諜案件。其中多起......
《北京市促進創業帶動就業行動計劃(2024-2026年)》(簡稱《行動計劃》)近日印發。北京力爭通過三年時間,實現覆蓋創業不同階段和重點要素的創業工作格局。重點實現的工作目標包括:年均新增參保創業單位......
根據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NSFC)與韓國國家研究基金會(NRF)的合作協議,雙方共同資助中韓兩國科研人員在科學研究基礎上開展的合作交流與雙邊研討會項目。一、項目說明(一)項目類型。包括合作交流、在......
“忙”,已經成為很多科研人員的常態,他們忙著很多事,唯獨很難靜下心來忙學問。中國科學院院士劉忠范將很多被迫忙碌的科研人員,比作漚麻過程中被嗆出水面的魚,“表面上熱鬧非凡,實際上折騰而已”。“小時候,我......
您的論文數據,我們一起負責!隨著WebofScience的不斷更新,作者記錄功能新增了更多元化的的內容與分析指標,科研人員在認領后就可以通過WebofScience更方便快捷地查看到自己更全面的學術表......
10月18日,華大生命科學研究院聯合中山大學第六附屬醫院研究團隊,揭示直腸癌在新輔助化療下腫瘤微環境的動態變化圖譜和耐藥性影響,并為臨床制定有效治療方案提供新依據。相關研究成果發表在《細胞報道醫學》上......
復旦大學類腦智能科學與技術研究院特聘教授馮建峰等人領導的一項研究發現,生活方式健康的人患抑郁癥的幾率是生活方式不健康的人的一半。這表明改變生活方式,如定期鍛煉和社交,可以降低患抑郁癥的風險。相關研究結......
2023年5月31日,中國科學院發布2023年度中國科學院院士增選通知。其公布2023年中國科學院院士增選名額共79名,增選向國家急需的關鍵領域和基礎學科、新興學科、交叉學科傾斜;向為國防和國家安全作......
日前,備受科研人員關注的2023年國家杰出青年科學基金項目、優秀青年科學基金項目評審已經完成。隨著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以下簡稱自然科學基金委)把“打招呼”頑疾列為主題教育專項整治問題全面推進,一些......
目前,科學界普遍存在心理健康危機。學術新人境況尤其讓人擔憂:工資微薄,過度勞累,壓力山大……。但在學術界跌打滾爬多年的“學術老人”,情況也并沒有比學術新人好多少。他們面臨著資金支持競爭、發表文章,以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