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7日,在第五屆中國生物產業大會高層論壇上,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中國工程院院士桑國衛作了主題報告,對我國創新藥物發展戰略與現狀進行了闡述。
目前,很多跨國企業都面臨研發投入過高、風險增大的窘境,動輒幾十億的投入難保不打水漂。反觀中國,豐富的疾病資源和相對廉價的試驗成本,令眾多跨國企業垂涎,紛紛在中國設立研發基地。國內制藥企業坐擁這些優勢,長久以來卻難見好藥面世,桑國衛院士也覺得惋惜。他認為,中國企業和研發機構應抓住“十二五”發展契機,將我國的醫藥產業由大做強。
新藥研發成本僅為國外1/25
在中國,生物醫藥產業正以每年26%的速度增長。桑國衛說,當前加速生物醫藥科技發展,加快培育生物醫藥產業,已經成為全球的共識。中國現在已經成為全球第三大藥品市場,很快就接近或超過日本,成為僅次于美國的第二大藥品市場,而且隨著醫改的深入推進,中國醫藥市場會越來越大。
桑國衛認為,我國的創新藥物研發以及醫藥市場發展,有利的因素包括經濟持續發展、國民收入增加、人口老齡化、城市化進程加速、國家對健康與新藥創新研發投入增加等。而且中國的新藥開發成本還比較低,相當于西方發達國家的1/25左右。這主要因為我國新藥研發過程中相關的費用比較低,特別是動物實驗。此外,我國的疾病種類比較多,既有發達國家的疾病,又有發展中國家的疾病,而且病人數量比較多。總的來講,我國需要的研發費用比國外要低。
他提出,新藥研發時間長、耗資大,國內企業可以在ZL即將到期的藥品上做文章,有研發基礎的企業,可以挑選幾個快到期的藥進行研究,“ 一般新藥會有3年的研發周期,現在開始著手,爭取研究出兩三個重磅仿制藥,兩三年后人家的ZL到期,這時,只要企業申請,政府都會批。”
他鼓勵中國醫藥產業突出自主創新和核心競爭力,讓新藥更多,大藥更大,醫藥平臺能夠國際化。他介紹說,“新藥創制重大專項”的總體目標是:到2020年,把我國建設發展成為醫藥科技強國、產業大國,綜合創新能力達到世界前5位,醫藥產業進入前3位,以實現保障我國人民健康、維護國家戰略安全和社會穩定的需要。
要用好審批新藥“嚴進寬出”特點
新藥創制過程中,要把握的一個原則是早期評價、早期淘汰。桑國衛認為,要淘汰就早淘汰,別到后期花了很多錢后才淘汰,所以早期就要用各種不同水平的細胞、因子、電離子通道的手術來評價藥物的毒性,及早淘汰沒有前景的候選藥物。在各種專項基金的支持下,各個重要的研發平臺都建立了篩選中心,可以篩選藥物的毒性,安全藥理學在創新藥物中的價值與重要性越來越高。
在新藥臨床試驗中,現在出現了“0期試驗”的概念,桑國衛說,這是促進新藥盡早臨床試驗,減少資源的浪費。但是0期資源的特點是數量有限,“非常有限的人體暴露,低于產生藥理學劑量的1%,沒有治療或診斷意圖”。目前第一篇0期試驗的文章是在2009年發表的。
他提醒,新藥創制必須重視成藥性評估,也要看到動物實驗不能完全預測臨床結果,老藥新用已經成為一個新的趨勢。國際上一個非常重要的趨勢是出現固定劑量配比的復方,如萘普生和埃索美拉唑,大大減少胃潰瘍的發生。此外,重視模型新藥研發,可以大大加快藥物的開發速度,降低成本,有利于計算首例人體試驗的劑量,規范開發過程。
當前世界主要發達國家對新藥的投入越來越大,開發難度越來越高,成功率極低。他指出,在研發費用方面,從上世紀60年代到現在,新藥研發投入增加了近7倍,做一個新藥差不多要8億~10億美金,真正能賺錢的藥品只占30%。但是進入臨床后,2期臨床和3期臨床的失敗率比較高,像抗腫瘤藥物即便進入3期臨床,也只有5%能夠進入市場,新藥進入臨床試驗以后,仍然有80%遭淘汰的可能。但桑國衛認為,中國跟美國不一樣,美國是“寬進嚴出”,進入臨床試驗比較方便,但是批準作為藥品上市很難,而中國是“嚴進寬出”,進入了臨床試驗,很少有藥物被藥監部門淘汰。
希望五年內出現“重磅炸彈”
“十二五”期間,中國會在哪些新藥上發力?桑國衛透露,現在我國有16個一類新藥獲得證書,24個品種正在申報,有近500個比較有希望的新藥正在進行研究。“有25%的新藥是生物藥,抗體占了1/3。在FDA批準的26種抗體藥物中有4種藥物的銷售超過40億美金,這是真正的‘重磅炸彈’,希望‘十二五’期間能做出一兩個中國的‘重磅炸彈’。”據悉,在生物醫藥“十二五”規劃中,將把抗體庫、抗體結構分析、細胞構建、重組和優化作為抗體的關鍵技術,先解決關鍵技術,才有抗體藥物突破的可能。
桑國衛說,在創新藥物研發方面,不同藥物的著力點不同,化學藥方面希望做多靶點、分支靶向藥物;中藥方面強調傳承,在傳承的基礎上做中藥整體作用、多組分和復雜作用,以及多種庫的建立,然后臨床評價上要有符合中藥臨床特點的評價,最好是癥后評價和西醫評價都應用;生物藥方面把重點放在靶向性的治療方面。幾個熱點領域都在中國成立了不同聯盟,端粒酶方面要做抗端粒酶的疫苗,重組蛋白的開發主要是延長它的作用時間。
此外,加強重大精神疾病防治藥物的研發也是“十二五”期間醫藥發展的重點。全世界銷售量前10位的藥物中有2個是精神類藥物。現在中國有3000萬精神疾病患者,還有近3000萬隱性精神疾病患者,“精神衛生一定要引起注意,下個月開始,相關部門就會在上海、深圳調研精神衛生,為藥物研制提供依據。”
近日,《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臨港新片區集聚發展生物醫藥產業若干措施》(簡稱《若干措施》)發布,其中提到支持企業開拓海外市場,對通過開展國際聯合臨床研究取得境外上市的藥品,按實際投入費用的30%比......
據澳大利亞墨爾本大學官網報道,該校理論家和高性能計算專家朱塞佩·巴卡副教授領導的團隊,首次實現了生物系統的量子模擬,其規模足以準確模擬藥物性能。團隊利用美國“前沿”超級計算機的計算能力,開發出新軟件,......
7月30日,國家藥監局黨組書記、局長李利主持召開會議,研究部署創新藥臨床試驗審評審批改革工作,審議通過《優化創新藥臨床試驗審評審批試點工作方案》。會議指出,藥物臨床試驗是創新藥研發的關鍵環節,開展優化......
會議名稱:2024第三屆國際生物醫藥產業發展大會大會主題:增進跨國醫藥創新,促進健康產業發展大會時間:2024年9月12-14日大會地點:上海南郊賓館(五星級)主辦單位:上海市奉賢區人民政府承辦單位:......
《特殊醫學用途配方食品注冊管理辦法》規定,申請特定全營養配方食品注冊需要進行臨床試驗,提交臨床試驗報告,為此,市場監管總局于2016年制定發布《特殊醫學用途配方食品臨床試驗質量管理規范(試行)》(以下......
2024年7月22日,上海——安捷倫科技公司(紐約證交所:A)今日與上海美吉生物醫藥科技有限公司(下稱“美吉生物”)簽署戰略合作協議,并正式授予美吉生物“安捷倫樣本質控認證實驗室”稱號。從樣本檢測、分......
研發邁向“奇點突破” AI(人工智能)制藥企業英矽智能前不久官宣了一個好消息:公司自主研發的首款AI候選藥物——小分子抑制劑INS018_055完成了中國IIa期臨床試驗全部患者入組。這或許......
6月26至27日,國家藥監局召開優化藥品補充申請試點工作中期總結會,通報前期優化藥品補充申請試點工作進展,研究下一步優化藥品補充申請試點工作質效措施。黨組成員、副局長黃果出席會議并講話。&......
全球首款“可降解鎂金屬顱骨固定系統”多中心臨床試驗于2024年6月30日在上海啟動。這一系統由上海神經外科專家會同上海一家本土科技創新企業的科學家們,歷時多年自主研發而成,填補了世界神經外科手術材料領......
近日,市場監管總局發布了《2024年度實施企業標準“領跑者”重點領域》的公告。在此次公告中,明確了2024年度重點實施的企業標準領域,涵蓋57個行業,146個重點領域。如專用設備制造業的醫療儀器設備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