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發布時間:2022-06-01 16:24 原文鏈接: 我國首部濕地保護法今天施行濕地保護進入法治化軌道

      中華人民共和國濕地保護法今天(6月1日)起正式施行。這是我國首次專門針對濕地生態系統進行立法保護,將引領我國濕地保護全面進入法治化軌道。

      濕地保護法是我國首部專門保護濕地的法律,共7章65條,立足濕地生態系統的整體性保護修復。濕地保護法確立了“保護優先、嚴格管理、系統治理、科學修復、合理利用”的原則,建立了覆蓋全面、體系協調、功能完備的濕地保護法律制度,引領我國濕地保護工作全面進入法治化軌道。

      濕地保護法明確了各方面的權利、義務和應當承擔的法律責任,處罰標準考量了濕地的資源價值和生態價值,處罰標準更加嚴厲。如擅自占用、破壞國家重要濕地的,按照違法占用濕地的面積,處每平方米一千元以上一萬元以下罰款,一畝地最高處罰可達660多萬元。

      國家林草局濕地管理司副司長 鮑達明:森林、草原、荒漠、濕地是重要的自然生態系統,我國已有森林法、草原法和防沙治沙法等專門法律。濕地保護法的出臺,填補了我國生態系統立法空白,進一步豐富完善了我國生態文明制度體系。

      我國濕地保護取得顯著成效

      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不斷強化保護措施,8億畝濕地保護取得顯著成效。

      黨的十八大以來,國家和省級層面累計建立97項濕地相關制度,初步形成了濕地保護政策制度體系,開啟全面保護濕地新階段。

      國家林草局濕地管理司副司長 鮑達明:我國指定了64處國際重要濕地、29處國家重要濕地,建立了600余處濕地自然保護區、1600余處濕地公園,濕地保護率提高到50%以上。

      黨的十八大以來,國家共安排中央資金169億元,實施濕地保護項目3400多個,新增和修復濕地面積80余萬公頃,鳥類損失農作物補償面積超過100萬公頃。實現了內地國際重要濕地監測全覆蓋,國際重要濕地生態狀況總體穩定良好,退化濕地生態狀況明顯改善,基層濕地保護管理能力得到進一步強化,各地開展濕地保護的積極性顯著提高。

      通過努力,力爭到“十四五”末,我國濕地保護率提高到55%,恢復濕地100萬畝。

      國家林草局發布中國國際重要濕地監測情況

      我國目前有國際重要濕地64處,范圍面積732.7萬公頃,其中內地63處,香港1處。近日,國家林草局發布了中國國際重要濕地2017—2020年度的監測情況。

      根據監測結果,2017—2020年間,國際重要濕地面積呈小幅增長趨勢,2017年濕地面積為320.18萬公頃,2018年濕地面積為325.96萬公頃,2019年濕地面積為338.71萬公頃,2020年濕地面積為372.75萬公頃。2017—2020年間,中國國際重要濕地內的濕地面積增加52.57萬公頃。

      國家林草局濕地管理司規劃監測處處長 姬文元:監測結果顯示,國際重要濕地生態狀況總體保持穩定,大部分濕地生態補給水量保持穩定或略有增加,總體水質呈向好趨勢,生物多樣性豐富度有所提高,濕地保護修復成效明顯。

      按照《濕地公約》關于開展國際重要濕地生態監測的有關規定,國家林草局于2009年開始組織開展內地國際重要濕地生態狀況監測工作,監測內容包括濕地面積、水質、濕地植物及植被、濕地鳥類等方面指標。

    相關文章

    中國科學院若爾蓋濕地生態研究站全面投入使用

    7月26日,中國科學院若爾蓋濕地生態研究站(以下簡稱若爾蓋站)在紅色草原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紅原縣全面投入使用。若爾蓋濕地位于青藏高原東北部,是我國高寒濕地的主要集中分布區,也是我國西部生態安全屏障的重......

    研究揭示中國濕地土壤有機碳庫現狀與變化特征

    近期,中國科學院東北地理與農業生態研究所地理景觀遙感研究團隊對中國濕地土壤有機碳庫估算進行了優化創新研究,揭示了中國濕地土壤有機碳庫現狀特征、歷史變化和未來趨勢。相關研究成果日前發表于《全球變化生物學......

    保護“地球之腎”?他們開出“中國藥方”

    《中國沼澤志》(第二版)總結凝練了近年來國內外沼澤學研究領域的最新成果,摸清了我國主要沼澤的“家底”,為后續濕地的保護恢復、綜合利用等工作提供了強有力的科學支撐。置身莫莫格濕地中,舉目可見天空碧藍如洗......

    保護“地球之腎”?他們開出“中國藥方”

    《中國沼澤志》(第二版)總結凝練了近年來國內外沼澤學研究領域的最新成果,摸清了我國主要沼澤的“家底”,為后續濕地的保護恢復、綜合利用等工作提供了強有力的科學支撐。置身莫莫格濕地中,舉目可見天空碧藍如洗......

    全球增溫如何影響濕地碳“匯”?中科院發現功能大幅減弱

    不同優勢植物功能群濕地,二氧化碳、甲烷和氧化亞氮三種溫室氣體凈交換對增溫的響應。中科院大氣所供圖全球增溫對濕地的溫室氣體“匯”(簡稱碳匯)功能有沒有影響?有何影響?中國科學院大氣物理研究所(中科院大氣......

    煙臺海岸帶所在濱海濕地土壤碳庫對氣候變化研究獲進展

    濱海濕地的藍碳功能和增碳潛力已成為緩解全球氣候變化的長期解決方案之一,也是我國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的基于自然的重要解決方案。濱海濕地也是氣候變化的敏感區,氣溫升高、降水變異、大氣氮沉降等環境變化決定濱......

    世界濕地日:我國新增國際重要濕地18處

    2月2日是第27個世界濕地日。記者從國家林業和草原局獲悉,我國再新增北京延慶野鴨湖、黑龍江大興安嶺九曲十八灣、江蘇淮安白馬湖等18處國際重要濕地,總數達82處;面積764.7萬公頃,居世界第4位。今年......

    世界濕地日|濕地應以自然恢復為主,人工恢復為輔

    今天是世界濕地日,主題是“濕地恢復”。這一主題強調了優先恢復濕地的迫切需要,并呼吁采取措施恢復和復原退化的濕地。濕地被稱為“地球之腎”,具有重要的生態功能。然而,由于人類活動的過分干擾,一些濕地的生態......

    流域濕地干旱調節功能研究獲重要進展

    濕地水文調蓄功能可作為基于自然的水資源與氣候變化解決方案中的重要載體,在維護流域水量平衡、減輕洪旱災害和應對全球氣候變化等方面發揮極其重要的作用。干旱調節功能是濕地水文調蓄功能的重要組成部分,如何從流......

    王學雷:守護濕地“嗖的三十年”

    2004年,蔡述明(右二)及團隊在丹江口庫區進行生態調查。受訪者供圖  2020年,王學雷(右)考察洪湖洪澇災情及湖泊生態狀況。受訪者供圖“下面有請王學雷研究員,他是濕地專家。”在......

    <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1v3多肉多车高校生活的玩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