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國人民解放軍總醫院、美國愛默里大學、華大基因和復旦大學的研究人員,以“Letter to the Editor”的形式在知名期刊《Cell Research》發表了關于顯性耳聾甲營養不良綜合征的最新研究成果,文章題為“De novo mutation in ATP6V1B2 impairs lysosome acidification and causes dominant deafness-onychodystrophy syndrome”。該研究采用外顯子組測序,將ATP6V1B2基因中的一個新生突變,確定為這種遺傳性耳聾的起因。
該報道的通訊作者分別是解放軍總醫院的戴樸教授和愛默里大學醫學院的林曦(Xi Lin)教授。戴樸為解放軍總醫院耳科主任,聾病分子診斷中心主任,中央保健會診專家,擅長慢性中耳炎耳硬化癥、重度感音神經性耳聾、側顱底腫瘤的外科治療,精于人工耳蝸移植、鐙骨手術等聽力提高手術,是中國第一個執行耳蝸軟電極植入、聲橋植入、保留殘余聽力微創電極植入、耳蝸微創手術專家,目前是中國完成成功保留殘余聽力病例數最多的專家。
顯性耳聾甲營養不良綜合征(Dominant deafness-onychodystrophy syndrome,DDOD syndrome; MIM 124480)的主要特點是先天性感覺神經性耳聾,伴有營養不良或無指甲。DDOD綜合征和DOORS綜合征(耳聾、指甲營養不良、骨營養不良、智力低下和癲癇發作;MIM 220500)之間的突出差異是,DOORS具有智力障礙和癲癇的方面。最近,TBC1D24突變被確定為DOORS綜合征的一個原因。到目前為止,已報道了不同民族種群的6個DDOD綜合征家庭。然而,DDOD的分子病因仍不清楚。
該研究小組在過去的兩年之中,收集了三個中國DDOD譜系。原發病患表現出相同的表型,包括嚴重的先天性感覺神經性耳聾,無指甲,第五個手指的中間指骨發育不全。沒有表現內耳畸形和智力殘疾。所有這3名患者分別在2.5、2和18歲時接受了單側耳蝸植入術。DDOD患者的語言成功康復,進一步證實了他們的心理發育正常。
研究人員對譜系1和2,包括原發病患及其父母,進行了全外顯子組測序。發現這兩個原發病患之間共享6個變異的基因。然后,用Sanger測序對這6 個共享基因的14個變異進行檢測,結合多種分析,將ATP6V1B2確定為與DDOD相關的一個潛在基因。通過其他DDOD譜系的Sanger測序進一步證實了這個結果。
然后,研究人員利用限制性內切酶分析,在1053個種族匹配的正常對照中,開展分子流行病學分析。在聽力正常的人口中沒有檢測到這個突變。雖然這個新生突變,最近已被證明在智力障礙的人類疾病中(如Dravet綜合征、Kabuki綜合征和Schinzel-Giedion綜合癥)發揮主要的作用,但是在這3名不相關的DDOD患者中發現相同的新生突變,是極為罕見的。
ATP6V1B2編碼液泡ATP酶(V-ATPase)的一個組成部分,這是一種多亞基酶,介導真核細胞內細胞器的酸化。為了探討ATP6V1B2 在耳蝸中的功能,研究人員使用嗎啉代齊聚物(MO),制備了一種耳蝸特異性Atp6v1b2敲除小鼠模型。在小鼠出生后三天,將Atp6v1b2 MO顯微注射到耳蝸底部。研究人員發現,小鼠的聽覺敏感度不受這種注射程序的影響。Western blot分析表明,注射7天后,螺旋神經節神經元中的Atp6v1b2水平明顯下降,而注射21天后,螺旋器中的Atp6v1b2水平顯著下降。隨后,研究人員評估了ATP6V1B2的致病性,發現ATP6V1B2 c.1516 C>T突變是一種單倍劑量不足(haploinsufficient)突變。
總而言之,該研究在3名獨立識別的DDOD綜合征患者中使用全外顯子組測序,發現ATP6V1B2中的新生突變(c.1516 C>T (p.Arg506X))是DDOD綜合征的原因。分子流行病學分析表明,突變不存在于1053個種族匹配的正常聽力對照中。通過小鼠模型,研究發現 Atp6v1b2缺乏可導致重度感覺神經性耳聾。體外病原評估顯示,ATP6V1B2 p.Arg506X是一個單倍劑量不足突變,可導致溶酶體的異常酸化。這些發現,為DDOD的遺傳學診斷以及未來的治療干預,提供了分子基礎。
復旦大學附屬眼耳鼻喉科醫院舒易來、李華偉、王武慶,哈佛大學醫學院陳正一、東南大學柴人杰等在國際頂尖醫學期刊《柳葉刀》(TheLancet)上發表了題為:AAV1-hOTOFgenetherapyfor......
復旦大學類腦智能科學與技術研究院特聘教授馮建峰等人領導的一項研究發現,生活方式健康的人患抑郁癥的幾率是生活方式不健康的人的一半。這表明改變生活方式,如定期鍛煉和社交,可以降低患抑郁癥的風險。相關研究結......
目前,科學界普遍存在心理健康危機。學術新人境況尤其讓人擔憂:工資微薄,過度勞累,壓力山大……。但在學術界跌打滾爬多年的“學術老人”,情況也并沒有比學術新人好多少。他們面臨著資金支持競爭、發表文章,以及......
6月1日,大約150名研究人員聚集在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NIH),慶祝他們向美國聯邦勞工關系管理局(FLRA)提交了工會請愿書,他們希望最終能得到美國政府和NIH的正式承認。NIH的動員正值美國各地學......
12月19日,聚焦兒童早期發展的《營養風險兒童早期營養與成長趨勢洞察報告》(以下簡稱《報告》)發布。《報告》發現,低出生體重、早產、喂養困難如食欲較差、恐懼進食和挑食偏食,或伴有某些疾病如先心病、慢性......
中國科學院云南天文臺撫仙湖太陽觀測與研究基地研究人員利用一米新真空太陽望遠鏡(NVST)并結合其他地面和空間望遠鏡的數據,針對太陽大氣中準周期快摸波列的產生過程以及運動學特征進行研究,進一步揭示了準周......
根據美國Regenstrief研究所和印第安納大學牙科學院的最新研究,假牙可能會對一個人的整體營養產生潛在的負面影響。研究團隊利用電子牙科和健康記錄來更好地了解口腔健康治療如何隨著時間的推移影響個人的......
據印度報業托拉斯11月7日報道,印度婦女和兒童發展部的數據顯示,截至2021年10月21日,印度有332萬兒童營養不良,其中177萬名兒童嚴重營養不良。馬哈拉施特拉邦、比哈爾邦和古吉拉特邦兒童營養不良......
2019年,我國R&D人員總量繼續增長,達到480.1萬人年,萬名就業人員中R&D人員為62.0人年/萬人。R&D研究人員總量達到210.9萬人年,萬名就業人員中R&D......
日前,SareptaTherapeutics公司宣布,其治療β-肌聚糖病(LGMD2E)的基因療法SRP-9003(MYO-101)在1/2a期臨床試驗中取得積極結果。SRP-9003不但改善了各項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