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行動計劃”結束已有兩年,但寒蟬效應仍在持續。根據《自然》雜志報道,近日,美國聯邦調查局(FBI)的代表在一場學術界參與的論壇上,公開承認“中國行動計劃”對在美亞裔科學家造成了歧視,并承諾進行修復。
“中國行動計劃”2018年在時任美國總統特朗普的領導下啟動,一些華裔科學家被FBI逮捕并被送上刑事法庭。雖然該行動于2022年終止,但似乎以更隱蔽的方式出現,比如中國學生赴美簽證被取消和驅逐出境的事件激增。
值得注意的是,雖然FBI可以調查犯罪,但并不負責審查進入美國的人,這是美國海關和邊境保護局(CBP)的職責。這場論壇同時邀請了CBP,但CBP拒絕參加。
“中國行動計劃”的陰影
6月6日,FBI的代表參加了這次會議,并試圖向亞裔研究人員表明,他們對歧視的擔憂正在被關注。
“我們希望你們感到放心。這就是我們來這里的原因,”特工Douglas Williams說。他所在的FBI休斯敦辦事處的工作之一,就是調查基于種族的仇恨犯罪。他希望亞裔科學家相信他們,并承諾會對相關情況進行調查。
這場兩小時的會議由總部設在弗吉尼亞州麥克萊恩的亞太裔美國人司法工作組等組織主辦,旨在消除過去幾年在美國工作的亞裔學生和研究人員日益增長的恐懼,而造成這種恐懼的其中一個原因,就是“中國行動計劃”。
2018年,特朗普執政時期,美國司法部啟動了“中國行動計劃”,旨在遏制中國政府對美國科學研究所謂的竊取。
其間,很多華裔科學家受到FBI的調查,甚至被逮捕并被送上刑事法庭,但大多數人最終被無罪釋放或被撤訴。在該計劃受到有關種族歧視和偏見的指控后,美國司法部于2022年終止此計劃。
然而,美國政府對中國學者的審查似乎仍在繼續,方式也更為隱蔽。今年4月,中國駐華盛頓大使館表示,自2021年7月以來,至少有70名持有有效文件的中國學生在美國機場被拒之門外。
總部位于休斯敦的非營利組織“得克薩斯州美國公民自由聯盟”的高級律師David Donatti在會上指出,這些學生中有一些是在美國工作的五年級博士生,他們正準備參加畢業論文答辯,但在沒有任何解釋的情況下被審訊和驅逐出境。更可怕的是,許多人將面臨5年禁止入境的處罰。(詳見科學網此前報道:《中國留美博士生突遭遣返:經歷噩夢般的50個小時》《清華博士遭終身禁止入美,僅因一篇還在草稿階段的論文?》)
今年1月,中國駐美使館網站發布領事提醒公告,“提醒來美中國留學生謹慎選擇從華盛頓杜勒斯國際機場入境”。
多名中國留學生自該機場入境時,遭美邊境執法人員無端盤查、滋擾并被注銷簽證遣返回國,這些留學生均持有合法證件,在回國休假、赴第三國旅游或參加會議后返回美國,或在新生入學時來美,其間受到長時間詢問,所攜電子設備被檢查,有的甚至被限制人身自由長達十余個小時,并禁止與外界聯系。
美邊境執法人員的有關做法給中方留學人員學業造成嚴重影響,帶來極大心理傷害。
不樂觀的形勢
2021年12月至2022年3月,非營利組織亞裔美國學者論壇執行董事Gisela Perez Kusakawa帶領團隊對1300多名華裔美國教師進行了一項調查。
結果顯示,89%的人表示希望為美國在科學領域的領導地位做出貢獻,但42%的人害怕開展研究,約一半的人表示恐懼讓他們不愿申請聯邦資助。約61%的人,尤其是年輕科研人員,感受到了壓力從而想離開美國。
Kusakawa表示,終止“中國行動計劃”是緩和緊張局勢和消除“亞洲學者是罪犯”這一歧視之舉的關鍵一步,但也僅僅是一步,“要確保美國是一個溫馨的環境,能夠吸引和留住最優秀、最聰明的人才,我們還需要取得重大進展”。
美國各大學呼吁對科學間諜活動制定更明確的規定。圖源:《自然》
FBI代表表示,盡管他們的職責包括保護美國免受外國威脅,例如肅清技術間諜,但也包括保護美國公民權利。
雖然FBI調查犯罪,但并不負責審查進入美國的人,這屬于CBP的職權范圍,而CBP屬于國土安全部的一個分支機構。休斯敦大學電氣工程師Steven Pei主持了這場論壇,他在接受《自然》采訪時透露,會議邀請了CBP,但CBP拒絕參加。
據悉,美國國土安全部去年成立了一個學術合作委員會,其成員包括幾所美國大學和高等教育團體的校長。該委員會旨在就涉及學術和國土安全的問題向國土安全部提出建議。
近日,該委員會發布了一份報告,其中就提到了建議邊境官員接受更多的培訓,以了解旅行在學術研究中的作用。
修復工作任重道遠
“如果你是一名中國學生,過去來美國是一個黃金選擇。”Donatti說,“現在卻很可怕,因為你真的不知道自己是否能開啟學業,能否重新進入美國繼續你的研究。”
對此,他建議,在旅行時,亞裔學者應該攜帶兩封信。一封來自律師的信,說明他們有法律代理,另一封是來自他們所在大學的信,說明他們在該機構有職位。這可能會有所幫助,但仍然不能保證平安無事。
耶魯大學亞洲教師協會主席、病理學家Qin Yan協助組織了此次論壇,他呼吁與CBP代表直接對話,解決邊境問題。他還指出,有些事情正在抵消降低這些不良影響的努力,比如佛羅里達州的一項法律就限制大學從中國和其他“相關國家”招收學生和教師。
“盡管這場論壇被與會者稱贊為建立信任的重要一步,但要修復‘中國行動計劃’造成的損害,我們還有很長的路要走。寒蟬效應將持續很長時間。”Yan說。
相關參考消息:
https://doi.org/10.1038/d41586-024-01704-2
https://mp.weixin.qq.com/s/yyJY1jU6LdFnA4FavoWsVg
https://mp.weixin.qq.com/s/dnMwy3f6R0_NqWxiC7Sb5g
https://mp.weixin.qq.com/s/mRvGJbNjAkdp5qYVf4Z1lA
中新網北京8月22日電(記者王詩堯)初次見到唐立梅時,她與大眾印象里的“科學家”形象不太相符。酒店的靠窗沙發上擺滿了化妝品,唐立梅正安靜地坐在椅子上配合著化妝師上妝。乍一看這個場景似乎是哪位“女明星”......
科技日報北京8月15日電(記者張佳欣)據最新一期《自然》雜志報道,德國康斯坦茨大學和維爾茨堡大學領導的國際研究團隊,對動物界最大基因組的擁有者——肺魚進行了基因組測序。肺魚基因組約為人類基因組大小的3......
旦大學 全球卒中研究領跑者、著名臨床神經科學家、世界卒中組織副主席克雷格·安德森(CraigAnderson)日前全職加入復旦大學,成為復旦大學類腦智能科學與技術研究院(以下簡稱類腦研究院)......
2024前沿科學創新大會近日在深圳舉行,青年科學家社會責任聯盟與深圳市教育科學研究院緊密合作,發起科學家精神進校園和青年科學家科學第一講活動。科普活動現場。主辦方供圖活動期間,活躍在科研一線的青年科學......
本報北京7月18日電記者鄧暉從清華大學獲悉,該校物理系尤力教授團隊與北京量子信息科學研究院等國內外研究機構合作,首次在強相互作用的室溫里德堡氣體中,觀測到了持續穩定的“時間晶體”信號。相關研究成果日前......
中新網北京7月18日電(記者孫自法)中國科學家最近自主研發成功世界上迄今最輕、最小的太陽光驅動微型飛行器——靜電飛行器(CoulombFly),其由一種新型微型靜電電機作為發動機核心,可實現在純自然太......
“書中每一篇文章都講述了一位老科學家跌宕起伏而又自強不息的人生故事,我被這些文字所打動。”7月9日,在北京舉辦的弘揚科學家精神座談暨《風范:他們用一生寫就的科學家精神》(以下簡稱《風范》)新書出版研討......
“中國行動計劃”結束已有兩年,但寒蟬效應仍在持續。根據《自然》雜志報道,近日,美國聯邦調查局(FBI)的代表在一場學術界參與的論壇上,公開承認“中國行動計劃”對在美亞裔科學家造成了歧視,并承諾進行修復......
“中國行動計劃”結束已有兩年,但寒蟬效應仍在持續。根據《自然》雜志報道,近日,美國聯邦調查局(FBI)的代表在一場學術界參與的論壇上,公開承認“中國行動計劃”對在美亞裔科學家造成了歧視,并承諾進行修復......
“中國行動計劃”結束已有兩年,但寒蟬效應仍在持續。根據《自然》雜志報道,近日,美國聯邦調查局(FBI)的代表在一場學術界參與的論壇上,公開承認“中國行動計劃”對在美亞裔科學家造成了歧視,并承諾進行修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