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出版的《美國醫學會雜志》載文稱,在2000年—2015年間,丹麥的硬膜下血腫發生率的增加或與抗血栓藥物使用增加有關。這些抗血栓藥物包括低劑量阿司匹林、維生素K拮抗劑(如華法林)、氯吡格雷及口服抗凝藥等。
丹麥歐登塞市南丹麥大學和歐登塞大學醫院大衛·蓋斯特博士和同事在10010位年齡20歲—89歲的患者中開展了一項研究,這些患者在2000年—2015年第一次出現硬膜下血腫;另有40多萬一般人群作為對照組。對硬膜下血腫發生率和抗凝藥使用的確認數據來自丹麥基于人口的地區數據和全國數據。
在硬膜下血腫的患者中(平均年齡69歲),有47%的人在服用抗血栓藥物。研究人員發現,就與發生硬膜下血腫的風險關系而言,低劑量阿司匹林為低風險,氯吡格雷和直接口服抗凝藥為中等風險,維生素K拮抗劑(VKA)為較高風險。同時使用一種以上抗血栓藥物,與硬膜下血腫風險顯著增加相關,這種情況在合并使用VKA和某種抗血小板藥物(如低劑量阿司匹林或氯吡格雷)時尤其明顯,但低劑量阿司匹林與抗血小板藥物雙嘧達莫合并使用除外。
從2000年至2015年,在一般人群中的抗血栓藥物使用率有所增加,而硬膜下血腫的總體發生率也同時增加。硬膜下血腫發生率增幅最大的是年齡超過75歲的患者。
切除腦瘤的手術有風險,其中之一是可能對周圍的腦組織造成損害。研究人員發現,在血液中發現的生物標志物是一種有用的新工具,可以在細胞水平上跟蹤損害,提供比目前使用的技術更詳細的信息。盡管人類的大腦是一個非......
近日,中國科學院北京生命科學研究院趙方慶團隊在《自然-實驗手冊》(NatureProtocols)上,發表了題為Full-lengthcircularRNAprofilingbynanoporeseq......
BioMarin是一家全球性的生物技術公司,專注于開發治療嚴重且危及生命的罕見和超罕見遺傳疾病的創新療法。近日,該公司宣布,已向歐洲藥品管理局(EMA)提交了一份營銷授權申請(MAA),尋求批準其基因......
根據英國《自然·神經科學》雜志日前在線發表的一項研究,美國科學家利用核磁共振成像與機器學習技術,發現母親孕期炎癥與其新生兒的大腦組織方式和嬰兒兩歲時的工作記憶表現緊密相關。孕期炎癥,無論是由感染、受傷......
10月25日,西雅圖艾倫腦科學研究所(AllenInstituteforBrainScience)編繪了包括大型數據庫和腦圖譜在內的一組神經科學研究工具,宣布發表第一份人類活腦細胞數據報告。對神經學家......
日前出版的《美國醫學會雜志》載文稱,在2000年—2015年間,丹麥的硬膜下血腫發生率的增加或與抗血栓藥物使用增加有關。這些抗血栓藥物包括低劑量阿司匹林、維生素K拮抗劑(如華法林)、氯吡格雷及口服抗凝......
日前出版的《美國醫學會雜志》載文稱,在2000年—2015年間,丹麥的硬膜下血腫發生率的增加或與抗血栓藥物使用增加有關。這些抗血栓藥物包括低劑量阿司匹林、維生素K拮抗劑(如華法林)、氯吡格雷及口服抗凝......
日前出版的《美國醫學會雜志》載文稱,在2000年—2015年間,丹麥的硬膜下血腫發生率的增加或與抗血栓藥物使用增加有關。這些抗血栓藥物包括低劑量阿司匹林、維生素K拮抗劑(如華法林)、氯吡格雷及口服抗凝......
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醫學院官網1月17日發布公告稱,該院詹姆斯·艾貝文的研究團隊首次利用手術切除的腦組織,在實驗室培育出成人神經細胞,并從中識別出5種腦細胞類型及每種細胞合成的蛋白質。這項將載入史冊的研......
據香港《大公報》報道,美國史丹福大學科研團隊,近年成功將老鼠腦組織透明化,為未來研發“透明人腦”奠下基石。香港大學生黎曦明,在醫學院解剖學教授吳武田指導下成功在港大實驗室進行相同實驗,他去年獲創新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