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發布時間:2022-10-18 14:30 原文鏈接: 散裂中子源建設契合大灣區產業發展所需

    “當初作出從北京到廣東的決定是艱難的,今天看來這無疑是正確的選擇。東莞和粵港澳大灣區非常適合干事創業,而散裂中子源所從事的基礎與應用基礎研究,正契合粵港澳大灣區產業發展所需。”近日,陳延偉如是說。

    作為中國科學院高能物理研究所副所長、東莞研究部主任,同時擔任散裂中子源科學中心主任的陳延偉已經在廣東東莞工作生活近16年。

    中國散裂中子源從醞釀籌建到落地運行,用了10余年的時間。如今,這里已匯聚了一支500多人的科研和工程隊伍,實施了800多項研究課題,有約4000個國內外的注冊用戶。

    散裂中子源就像“超級顯微鏡”,是研究物質材料微觀結構的理想探針,能夠為我國材料科學、物理、化學化工、生命科學、資源環境和新能源等領域提供技術先進、功能強大的科研平臺。我國早在本世紀初就開始謀劃建設散裂中子源,最終確定由中國科學院和廣東省共同建設,落地東莞松山湖。

    陳延偉從事大科學裝置相關工作30余年,在中國散裂中子源項目醞釀籌建期間,他便參與其中。

    中國散裂中子源歷經多年的設計與預制研究,在工程建設尤其是關鍵技術攻關中,凝聚著幾代科學家的心血和汗水。

    陳延偉透露,2015年至2016年,中國散裂中子源建設遇到很多困難,面臨著基建拖期帶來的挑戰。對此,工程技術團隊將通用設備的安裝與土建工程交叉并行施工,先在地面大廳安裝調試,待隧道完工后,再移到隧道重新安裝。

    “此外,在技術攻關方面,我們破解了多個難題,使得項目設備的國產化率保持了較高水平。”陳延偉說。

    中國散裂中子源2011年開工建設,2018年完成驗收。正式運行以來,這一大科學裝置就像磁鐵一樣吸引了一大批人才。

    陳延偉介紹,目前中國散裂中子源擁有的這支500多人的科研和工程團隊,平均年齡不到37歲,人才梯隊結構合理,許多青年科研人員已擔任系統負責人。

    中國散裂中子源為何對人才有如此強大的吸引力?

    “大科學裝置吸引年輕人最重要的原因是它提供的研究平臺和營造的科研氛圍。”陳延偉說。

    把人才引進來只是第一步,關鍵還要把人才培養好、使用好。

    在青年人才培養方面,散裂中子源科學中心大膽創新,放手讓青年人才挑擔子,同時由老一輩的科學家進行悉心指導。

    “培養青年科學家就是要鼓勵他們牽頭完成項目或任務,并為之創造良好環境。”陳延偉說。

    中國散裂中子源運行至今成效如何?

    科技日報記者得知,中國散裂中子源目前一年開放機時超過5000小時,運行效率達到97%。2018年以來,中國散裂中子源完成8輪開放運行,科學產出重點在航空航天、量子、能源、合金、高分子、信息材料等領域,圍繞國家重大需求和國際科技前沿取得了諸多重要成果。

    “我們一直積極參與粵港澳大灣區國際科技創新中心和高水平人才高地的建設。”陳延偉舉例,他們聯合東莞理工學院和香港城市大學建設的多物理譜儀是國內首臺中子全散射譜儀,可用于不同有序度材料的結構研究。

    自2021年10月正式向科研人員開放以來,香港中文大學、香港科技大學、香港理工大學、澳門科技大學等高校的用戶在這里開展了多項實驗研究。

    “如今,中國散裂中子源的注冊用戶中有相當一部分來自粵港澳大灣區,這說明不但裝置建設起來了,用戶群體也培養起來了。”陳延偉說,中國散裂中子源所支撐的基礎與應用基礎研究,在許多領域正是粵港澳大灣區產業所急需的。

    相關文章

    中國散裂中子源二期工程可行性研究報告獲批

    記者11日從中國科學院高能物理研究所(中科院高能所)獲悉,該所建于廣東東莞、被譽為“超級顯微鏡”的大科學裝置——中國散裂中子源(CSNS),其備受關注的二期工程可行性研究報告,近日已獲得國家發展和改革......

    喜訊|中國散裂中子源微小角中子散射譜儀成功出束

    記者從中國科學院高能物理研究所東莞研究部獲悉,1月4日下午,中國散裂中子源(CSNS)微小角中子散射譜儀成功出束,開始帶束調試。首次出束測試獲得的小角模式樣品處中子飛行時間譜、微小角模式VSANS探測......

    “國之重器”散裂中子源曾難覓落戶之地

    編者按近20年前,作為“國之重器”的散裂中子源因為“不產生GDP、也不交稅”,一度沒有地方愿意讓其落戶;如今,隨著國家大力推動科技創新,推動重大科技裝置的建設,有些地方出現另外一種傾向:低水平的重復建......

    散裂中子源建設契合大灣區產業發展所需

    “當初作出從北京到廣東的決定是艱難的,今天看來這無疑是正確的選擇。東莞和粵港澳大灣區非常適合干事創業,而散裂中子源所從事的基礎與應用基礎研究,正契合粵港澳大灣區產業發展所需。”近日,陳延偉如是說。作為......

    散裂中子源建設:契合大灣區產業發展所需

    “當初作出從北京到廣東的決定是艱難的,今天看來這無疑是正確的選擇。東莞和粵港澳大灣區非常適合干事創業,而散裂中子源所從事的基礎與應用基礎研究,正契合粵港澳大灣區產業發展所需。”近日,陳延偉如是說。作為......

    中國散裂中子源在廣東東莞正式運行四年多

    直徑只有原子的十萬分之一,質量為1.6749286×10-27千克,平均壽命為896秒……這是中子,原子核包含的兩種粒子之一,算得上“微不足道”。然而,正是這般“微不足道”的中子,“落在”廣東的“制造......

    中國散裂中子源:一個中子與一座城的奇妙反應

    直徑只有原子的十萬分之一,質量為1.6749286&times;10-27千克,平均壽命為896秒……這是中子,原子核包含的兩種粒子之一,算得上“微不足道”。然而,正是這般“微不足道”的中子,......

    與手機有關?中國散裂中子源也有“接地氣”的一面

    位于東莞松山湖的中國散裂中子源新華社記者鄧華攝散裂中子源進行的實驗看似高深,但其中一些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比如,中子散射是研究手機鋰電池的利器。陳和生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散裂中子源工程總指揮“近期,......

    創造更多“從0到1”原創成果

    國際競爭中,唯創新者強,唯創新者勝。  “在中國散裂中子源建成之前,我國已有科學家需要利用散裂中子源開展相關研究,但苦于當時國內沒有條件,只能去國外的散裂中子源上做實驗,很難爭取到......

    中國散裂中子源四臺譜儀在廣東東莞投入運行

    大科學裝置是打造原始創新的國之重器。截至目前,我國投入運行和正在建設的大科學裝置達到50多個,在材料、能源、生命、工程技術等學科領域的布局框架已初步成形。如果說高海拔宇宙線觀測站是捕獲高能粒子雨的巡天......

    <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1v3多肉多车高校生活的玩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