靶向藥物遞送系統在生物醫學臨床研究和新型藥物開發中具有廣闊的發展前景。然而,如何實現穩定安全且無藥物泄漏的靶向藥物輸運,同時又能獲得具有高藥物利用率和低毒副作用的精確可控給藥,仍面臨重大挑戰。
近日,中山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教授雷宏香和楊國偉團隊提出了一種基于掃描光鑷的新型靶向藥物遞送系統,成功解決了以上難點。相關成果發表于《先進功能材料》(Advanced Functional Materials)。
該系統具體設計為,首先采用簡單的注射擠壓法制備了尺寸可控的油包水核殼結構載藥微液滴(藥滴位于內核,且載藥量可控),并借助掃描光鑷技術實現了載藥微液滴的穩定捕獲和靶向輸送,確保了在靶向藥物輸運的過程中無藥物泄露且無任何外源性材料和熱損傷的引入;接著通過設計不同的靜態和動態光阱,巧妙將一個或多個目標細胞在光力的誘導下推入載藥微液滴中,形成包覆藥滴和目標細胞的復合微液滴結構,在保護外部其他細胞的同時也為目標細胞的治療提供高純的藥物環境,從而實現了精確的給藥;通過合理設計載藥量還可以實現定量的給藥,從而獲得高效的藥物利用率。
記者獲悉,該系統的設計和構建結合了掃描光鑷技術和復合結構微液滴的優勢,既可以實現可控的載藥量和非接觸、無損傷、安全穩定且精準的靶向藥物輸運,還可以獲得精確定量的給藥、高效的藥物利用率和好的治療效果。
該研究結果可用于實現單細胞水平上的精確治療或病理狀態檢測,有助于在新型藥物研發早期及時發現問題;利用多細胞同時治療的特點,提高治療效率,有望實現對微小病變區域的精準治療。
圖DeepBlock用于靶向藥物設計在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批準號:62122025、U22A2037、62202353)等資助下,湖南大學曾湘祥教授團隊、西安電子科技大學李朋勇副教授團隊,在利用人工......
近日,中山大學腫瘤防治中心教授徐瑞華和王峰團隊在美國臨床腫瘤學會年會上,口頭報告其牽頭開展的FRUTIGA研究最新進展。他們通過將中國原研的抗血管生成類靶向藥物與化療方案做“加法”,為晚期胃癌患者的二......
靶向藥物遞送系統在生物醫學臨床研究和新型藥物開發中具有廣闊的發展前景。然而,如何實現穩定安全且無藥物泄漏的靶向藥物輸運,同時又能獲得具有高藥物利用率和低毒副作用的精確可控給藥,仍面臨重大挑戰。近日,中......
靶向藥物遞送系統在生物醫學臨床研究和新型藥物開發中具有廣闊的發展前景。然而,如何實現穩定安全且無藥物泄漏的靶向藥物輸運,同時又能獲得具有高藥物利用率和低毒副作用的精確可控給藥,仍面臨重大挑戰。近日,中......
近日,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正式批準伯瑞替尼腦膠質瘤的適應癥,這是全球首個批準上市的用于治療腦膠質瘤的小分子靶向藥物。該藥物由中國工程院院士、北京市神經外科研究所所長、北京天壇醫院神經外科學中心主任江濤帶......
來自斯克里普斯研究所的科學家們設計了一種創新的技術來識別能夠改變蛋白質功能的小分子,為靶向藥物發現鋪平了道路。該團隊與來自其他機構的研究人員一起工作,采用他們的新方法來檢測能夠影響癌癥相關蛋白活性的小......
近日,中國農業科學院農業環境與可持續發展研究所多功能納米材料及農業應用創新團隊通過納米載體的精細結構調控,實現了農藥活性成分的智能響應釋放和多靶標害蟲的低劑量高效防治,揭示了納米載體對藥物穩定和功效提......
英國《自然》雜志發表的一項癌癥學研究報告顯示,將免疫療法與化療和靶向藥物聯用,有望改善被稱為人表皮生長因子受體-2蛋白(HER2)陽性胃腫瘤患者的轉歸。該研究基于一項對Ⅲ期臨床試驗開展的中期分析,已經......
多發性骨髓瘤是一種不可治愈的血液系統惡性腫瘤,發病率居我國血液腫瘤第二位。北京大學血液病研究所所長黃曉軍教授指出,對于多發性骨髓瘤患者而言疾病復發不可避免,且復發后治療難度更大,因此在疾病新診斷時接受......
目前,國內暫未有mRNA獲批上市,這一市場仍處于空白狀態。國內市場中,mRNA疫苗研發進展最快的是艾博生物與沃森生物、軍科院共同研發的ARCoV,以及復星醫藥由BioNTech引進的BNT162b2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