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威斯康星大學麥迪遜分校的科研團隊,在20日出版的《科學報告》雜志上撰文稱,他們使用一種獨特方法,研制出了處理速度最快的柔性硅基晶體管,能無線傳輸數據和能量,有望用在包括可穿戴電子設備和傳感器等在內的諸多領域。
目前這一柔性硅晶體管的截止頻率為創紀錄的38吉赫茲(GHz),而模擬表明,其最高截止頻率甚至能高達110吉赫茲(GHz)。在計算機領域,截止頻率越高,晶體管的處理速度越快。
該研究由威斯康星大學麥迪遜分校電子和計算機以及工程學教授馬振強(音譯)、科學家金正勛(音譯)領導。他們運用低溫處理手段,借助簡單且成本低廉的納米壓印技術,在置于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基座上的柔性單硅晶體管上,畫出了電路。
在傳統的選擇摻雜方法中,一般會將雜質引入材料內的精確位置,從而增強其導電性,但有時候,摻雜劑會混進材料內不屬于它的區域,導致短溝道效應。但在最新研究中,研究人員另辟蹊徑:用一個摻雜劑將單晶硅覆蓋,而不是選擇摻雜。
他們給晶體管添加了一層光敏材料,利用電子束平印術,在其上制造出了可重復使用的納米圖案模型;接著根據模型內的圖案,用干法刻蝕工藝在硅上切割出了精確的納米溝槽,并在溝槽上添加了能作為開關的寬電閘。
由于該高性能晶體管擁有獨特的三維電流模式,因此耗能更少且效率更高。而且,與傳統制造過程相比,新方法能劃分出更狹窄的溝槽,也將有助于讓更多晶體管簇擁在單個電子設備上。
馬振強指出,最新方法很容易升級,用于高效能、低成本的卷對卷制程中,能使半導體制造商們以更低成本制造出擁有無線上網功能的高性能晶體管。
總編輯圈點
在智能手機屏幕上,每一個組成圖像的像素,是由數十萬甚至數百萬小型晶體管來控制開啟和關閉的。晶體管驅動著我們使用的所有消費性電子產品的邏輯運行,而速度達到新高的柔性晶體管,則為未來廉價高效的便攜式電子器材打開了一扇門。這意味著,當用戶日益頻繁地更新他們的電子產品時,將以更低的價格享受到更快的處理速度。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2/6/481626.shtm科技日報北京6月26日電(記者劉霞)德國科學家在最新一期《自然》雜志上發表論文稱,他......
晶體管是芯片的核心元器件。更小的柵極尺寸可以使得芯片上集成更多的晶體管,并帶來性能上的提升。近日,清華大學集成電路學院教授任天令團隊在小尺寸晶體管研究方面取得重要進展,首次實現了具有亞1納米柵極長度的......
晶體管是芯片的核心元器件。更小的柵極尺寸可以使得芯片上集成更多的晶體管,并帶來性能上的提升。近日,清華大學集成電路學院教授任天令團隊在小尺寸晶體管研究方面取得重要進展,首次實現了具有亞1納米柵極長度的......
鍺的特殊性質和專用編程柵電極的使用,使人們有可能為一種開創芯片技術新紀元的新元件制造出原型。據近日發表在美國化學學會《納米雜志》上的研究,奧地利維也納工業大學沒有依靠硅基晶體管技術,而是利用鍺生產出世......
多年來,超薄、靈活的計算機電路一直是個工程目標,但技術障礙阻礙了實現高性能所需的設備小型化程度。現在,美國斯坦福大學的研究人員發明了一種制造技術,可在柔性材料上生產出長度不到100納米的原子級薄晶體管......
具有單線態雙自由基性質的材料(singletdiradicaloids)由于存在獨特的開殼電子構型,往往具有較小的能隙、較強的分子間作用力以及穩定的氧化還原態,因而被認為是潛在的有機場效應晶體管(OF......
中科院金屬研究所沈陽材料科學國家研究中心與國內外多家單位合作,首次演示了可陣列化、垂直單原子層溝道的鰭式場效應晶體管,相關成果于3月5日在《自然—通訊》在線發表。過去幾十年來,微電子技術產業沿摩爾定律......
近日,中國科學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醫工所納米調控與生物力學研究中心在柔性鐵電場效應晶體管領域取得新進展,相關成果以Highlyrobustflexibleferroelectricfieldeffec......
美國塔夫茨大學官網近日發布公告稱,該校研究人員開發出一種由亞麻纖維制成的晶體管,利用這些晶體管制成的全柔性電子器件可編織成織物佩戴在皮膚上,甚至(理論上)可通過外科手術植入體內進行診斷監測。相關成果發......
有效調控和平衡光生載流子的分離、傳輸與復合對于實現高靈敏光電探測器至關重要。傳統的有機光電晶體管大多基于單一的層異質結或體異質結結構,前者中給、受體分別以層狀薄膜疊加的形式構成,后者中給、受體材料共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