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研究人員日前宣布,他們發現了導致八仙花(又名紫陽花、繡球花)和牽牛花等植物患上葉化病的植物菌原體所擁有的致病基因,并弄清了這種基因的功能。
葉化病是指植物的花器官部分或全部被類似葉片的結構代替,形成“花變葉”的狀態,花朵呈綠色的珍稀八仙花有時也會患上葉化病。植物菌原體是一類目前尚不能人工培養的病原微生物,可侵襲糧食、蔬菜、花卉、林木等,能引起枝條叢生、花器變態、葉片黃化、樹皮壞死,以及生長衰退和死亡等癥狀。
東京大學教授難波成任等人在最新一期英國《植物雜志》上報告說,研究小組研究了導致葉化病的植物菌原體后發現,這種微生物擁有一種名為葉原基的基因。葉原基是在植物莖尖生長點的基部形成的突起,能發育成幼葉。
研究人員發現,如果將這種基因植入植物,形成花所必需的蛋白質就會被分解,從而出現花變葉的情況。此外,植物菌原體不會通過植株間的接觸和摩擦傳播,而是通過葉蟬等昆蟲刺吸植物汁液傳播,葉蟬容易被綠色植物所吸引,因此當葉化病使植物整體呈綠色時,會進一步吸引葉蟬,導致植物菌原體的擴散。
難波成任表示,如果能夠研制出抑制這種致病基因發揮作用的藥物,就有望預防葉化病;反之,如果將這種基因植入植物,有望培育出開綠花的新園藝品種或增加西芹和菠菜等綠葉菜的收獲量。
被子植物交配系統頻繁地由異交向自交轉變,約有10%~15%的物種呈現高度自交的特征。自交的譜系/物種在特定條件下可能受到自然選擇的青睞,尤其是當自交過程中繁殖保障優勢(reproductiveassu......
近日,《科學通報》在線發表了華南農業大學園藝學院教授夏瑞團隊最新研究成果,他們研究開發出一款多功能植物小RNA分析工具——sRNAminer,可便于研究人員進行一站式小RNA分析及可視化。sRNAmi......
日,《科學通報》在線發表了華南農業大學園藝學院教授夏瑞團隊最新研究成果,他們研究開發出一款多功能植物小RNA分析工具——sRNAminer,可便于研究人員進行一站式小RNA分析及可視化。據介紹,植物小......
轉座子(Transposableelements,TEs)是較多生物基因組中主要的組成部分(在玉米中可達到80%以上)。與單堿基變異相比,轉座子序列長、突變速率快,可更快速地產生大效應的突變。轉座子能......
1引言綠色植物是自然界生態系統中重要的組成部分,它一方面從環境中吸收CO2,進行光合作用形成自身所需的有機物,放出O2,另一方面,也向環境中釋放微量的揮發性有機物(Volatileorganiccom......
植物如何對非常微弱的機械性刺激——觸碰做出響應是非常有趣的科學問題。以往,我們知道觸碰含羞草、捕蠅草等植物,它們會迅速做出運動響應,而大多數植物對觸碰的響應需要經過一段時間才能觀察到。近日,著名國際期......
北京大學生命科學學院秦跟基教授課題組在Nature子刊NatureCommunications上在線發表了題為“ArabidopsisTCP4transcriptionfactorinhibitshi......
德國科隆大學的研究人員在NatureAging期刊發表了題為:InplantaexpressionofhumanpolyQ-expandedhuntingtinfragmentrevealsmecha......
近日,中國科學院成都生物研究所與廣西植物研究所科研人員在生物學期刊《生態與進化》上刊發論文,發表了一個目前已知為我國橫斷山區所特有的苦苣苔科植物新種“黃鸝馬鈴苣苔”,為我國的苦苣苔科植物又添加了新成員......
植物在生長發育的過程中,通過根系分泌多種化合物,從而影響鄰近植物生長發育的現象,被稱為植物化感作用。早在2300多年前植物學作為一門學科建立之初,亞里士多德的學生、“植物學之父”提奧弗拉斯特就觀察到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