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中國科學院昆明植物研究所孫航研究員帶領的課題組,在國家自然科學基金(40930209, 31200183, U 1136601),中國科學院戰略性先導科技專項B(XDB03030112)和中科院“百人計劃”(2011312D11022)等項目的資助下,對中國—喜馬拉雅植物區系的特有類群藍鐘花屬(Cyananthus)植物進行了分子系統發育和生物地理學研究,其目的在于探究青藏高原地區植物的物種成因以及進化模式。
藍鐘花屬植物共有20種左右,其分布區僅限于橫斷山及喜馬拉雅地區,長期以來被認為是桔梗科中最原始的類群。該屬從花冠形態,花冠被毛式樣以及生長習性上分成三個組,即寬瓣組sect. Cyananthus,多年生組sect. Stenolobi 以及一年生組sect. Annui。本研究通過一個核基因片段(ITS)和4個葉綠體基因片段(matK, rbcL, psbA-trnH, trnG-S)來探尋屬內關系,結果強烈支持藍鐘花屬為一單系類群,與黨參屬Codonopsis為姊妹類群。其屬下各組在系統樹上界限分明,分子結果支持形態上對屬下分組的處理。其中,多年生組與一年生組形成一支,寬瓣組另成一支。通過時間推斷與祖先地分析,顯示該屬較為年輕,可能起源于晚中新世(約11.71mya)。青藏高原地區可能為本屬的起源地,而后向橫斷山遷移,獲得進一步發展。保留在起源地的一支即現今主要分布于喜馬拉雅地區的寬瓣組,而擴散至橫斷地區的一支則演化成了現今的多年生組和一年生組,其中多年生組仍處在激烈分化之中。喜馬拉雅與橫斷山地區的隆升所產生的隔離機制對該屬的后期演化同樣作用顯著。另外,發現該屬成員中既有單態的兩性性系統,也有二態的雌全異株性系統(雌花與兩性花異株)。演化分析結果表明,其性系統演化趨勢是從兩性到雌全異株,且雌全異株僅在多年生組起源過一次,但在多年生組內的美麗藍鐘花 ( C. formosus) 中經歷了一次二態到單態的逆轉。
該研究成果已發表于國際分子系統學期刊Molecular Phylogenetics and Evolution(Zhou Z, Hong DY, Niu Y, Li GD, Nie ZL, Wen J*, Sun H*. 2013. 68: 482-497.)。
藍鐘花屬植物、分布格局及基于最大簡約法的嚴格一致樹
細葉藍鐘花(Cyananthus delavayi)的兩性花(A)及雌花(B)
系統發育重建對研究生物各類群間親緣關系與進化演變至關重要,也是探索重要性狀的起源與演化、提出相應科學猜想的框架基石。雖然當前大量的全基因組數據、轉錄組數據極大地豐富了可供分析的信息位點,依然有一些分支......
為何有些植物分支的物種廣泛分布并演化出許多物種而有些則不然?冬青屬植物的進化研究,可能為回答這一進化生物學關鍵問題提供有力證據。冬青屬(Ilex)是木本雌雄異株植物中最大的屬(至少664種)。該屬植物......
我國有古語“名不正則言不順”,Pante等(2015)在綜述整合分類學研究時曾參考此諺語寫道“Thefirstpartofknowledgeisgettingthenamesright”。然而客觀地認......
蘇鐵屬(Cycas)是現存現存蘇鐵類植物中分布最廣、種類最多的一個屬,且多數物種被列入IUCN紅色名錄,處于瀕危狀況。該屬共有115種,主要分布在亞洲東部以及東南部、大洋洲以及周圍島嶼、非洲東部及馬達......
系統發育基因組學是基因組學和系統發育生物學融合產生的一個交叉學科,主要用基因組水平的大規模分子數據解析生物之間的系統發育關系,并利用系統發育原理研究基因組進化機制。基因組大量的數據信息具有“緩沖”作用......
溫帶竹子支系(thetemperatebambooclade)包括23-32屬,約600種,分布于東亞地區(特別是喜馬拉雅)、東南亞部分地區、印度南部和斯里蘭卡、非洲和馬達加斯加以及北美洲東部的溫帶低......
近日,由中國科學院昆明植物研究所孫航研究員帶領的課題組,在國家自然科學基金(40930209,31200183,U1136601),中國科學院戰略性先導科技專項B(XDB03030112)和中科院“百......
近日,由中國科學院昆明植物研究所孫航研究員帶領的課題組,在國家自然科學基金(40930209,31200183,U1136601),中國科學院戰略性先導科技專項B(XDB03030112)和中科院“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