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顯示星形膠質有助于胼胝體正確排列。圖片來源:ucl.ac.uk
近日,刊登在《細胞—通訊》上的小鼠和人腦研究顯示,隨著發育,主要負責支撐腦細胞的星形神經膠質,將自己左右編織,形成跨越大腦左右半葉的軸突橋。如果沒有這些星形膠質,胼胝體將無法正確排列,就會引發胼胝體發育不全和一系列發育失調。
“人們對胼胝體發育不全根源的了解非常少,并且對其如何發生的沒有令人滿意的解釋。”該研究報告第一作者、澳大利亞昆士蘭大學昆士蘭腦研究所博士后Ilan Gobius說,“我們相信我們發現了這些失調癥的重要原因之一。”
使用小鼠和人腦掃描,由昆士蘭腦研究所副所長Linda Richards領銜的研究組發現,這些星形膠質細胞起初位于充滿纖維母細胞的下部區域,但隨著胎兒發育出一個分子信號路徑后,星形膠質便向前移動并成熟。這時,它們開始將自己編織起來,形成一個厚厚的圓柱,“坐落”在大腦的中央,并擠壓兩個半葉,引起之間的縫隙收縮。
這個星形膠質圓柱就像一座為胼胝體軸突搭建的橋梁,讓它們能穿越大腦兩邊。隨著這座橋不斷發育,兩個腦半球間的縫隙也隨之縮小,直到僅剩一小點,并且胼胝體也開始形成。
研究人員發現,當分子信號出現問題時,星形膠質細胞就無法變成多極細胞。這會阻止胼胝體帶的形成,并導致胼胝體發育不全。“我們發現,如果這些星形膠質細胞不發生變化,形成胼胝體的過程也不會開始。”Gobius說。
下一步,該研究組希望利用這些成果更好地診斷胼胝體發育不全等疾病。目前,醫生只能利用超聲波或核磁共振在胎兒發育期診斷這些疾病,但這些手段必須嚴格管理且精確性難以保證。
癲癇是一種常見中樞神經系統疾病,具有高致殘率,易造成意外傷亡,解析其精準發病機制并研發新靶點治療藥物尤為迫切。經典癲癇發作理論主要聚焦于神經元的“興奮-抑制”失衡上,近年來研究發現“星形膠質細胞-神經......
7月26日,JournalofExperimentalMedicine在線發表了題為《抑制星形膠質細胞多巴胺受體D2緩解多發性硬化癥動物模型中樞神經炎癥》的研究論文。該研究由中國科學院腦科學與智能技術......
來自美國耶魯大學醫學院的TamasL.Horvath團隊,在ScienceAdvances上發表了題為Astrocyticlipidmetabolismdeterminessusceptibility......
11月16日,陸軍軍醫大學基礎醫學院副研究員張寬課題組、研究員諶小維課題組與德國慕尼黑工業大學團隊等合作,在《自然-神經科學》上發表論文,發現學習過程可誘導皮層星形膠質細胞產生新的鈣信號,該信號由尼古......
傳統上,我們認為星形膠質細胞(astrocytes)僅僅是健談且活躍的神經元的默默支持者。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在《NatureCommunications》發表最新文章,提出證據表明星形膠質細胞也能“說......
紅色的是星形膠質細胞,綠色的是神經元,藍色的是細胞核。神經元在神經科學中一直很受關注,原因很好解釋,它們是神經活動的重要的執行細胞。但是越來越多的證據表明,數量眾多的星形細胞又稱為星形膠質細胞(ast......
2月16日,StemCellReports在線發表了中國科學院生物化學與細胞生物學研究所裴鋼研究組的研究論文“DirectGenerationofHumanNeuronalCellsfromAdult......
2月16日,《干細胞報道》(StemCellReports)在線發表了中國科學院上海生命科學研究院生物化學與細胞生物學研究所裴鋼研究組的研究論文DirectGenerationofHumanNeuro......
星形膠質細胞在突觸發育中非常重要,它們在關鍵發育階段出問題會導致包括癲癇在內的嚴重神經發育疾病。浙江大學周煜東(Yu-DongZhou)課題組最近在JournalofCellBiology雜志上發表文......
近日,來自麻省理工學院的神經科學家經發現,大腦中的膠質細胞在調節食欲和攝食行為過程中扮演著重要角色。在小鼠實驗中,激活膠質細胞將刺激暴飲暴食,而當這些細胞受到抑制時,食欲也隨之受到抑制。這項發表于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