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閉癥譜系障礙(ASD)是一種常見的神經發育障礙。ASD 的潛在機制尚不清楚。在 ASD 患者和動物模型中注意到星形膠質細胞的改變。然而,星形膠質細胞功能障礙是小鼠 ASD 樣表型的因果關系還是結果尚不清楚。2 型肌醇 1,4,5-三磷酸 6 受體 (IP3R2) 介導的 Ca2+ 從細胞內 Ca2+ 儲存中釋放導致星形膠質細胞的活化, IP3R2 基因的突變與 ASD 相關。
2021年5月31日,南方醫科大學高天明及楊建明共同通訊在Nature Communications 在線發表題為“Impaired calcium signaling in astrocytes modulates autism spectrum disorder-like behaviors in mice”的研究論文,該研究展示了 IP3R2 突變小鼠和星形膠質細胞特異性 IP3R2 條件敲除小鼠都表現出類似 ASD 的行為,例如非典型社交互動和重復行為。此外,該研究表明星形膠質細胞衍生的 ATP 通過前額葉皮層中的 P2X2 受體和可能通過 GABA 能突觸傳遞調節 ASD 樣行為。 這些發現將星形膠質細胞衍生的 ATP 確定為 ASD 病理生理學中的潛在分子參與者。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的數據,自閉癥譜系障礙 (ASD) 是一種發育性精神障礙,其特征是社交互動和溝通受損,以及興趣或活動受限,它在全球 兒童中的發病率是1/160 ;然而,ASD 的潛在機制在很大程度上仍然未知。神經元在 ASD 發病機制中的作用一直是大量研究的焦點。然而,也表明星形膠質細胞在 ASD 中發揮重要作用。
值得注意的是,據報道,在受 ASD 影響的供體的死后腦組織中,星形膠質細胞標志物的表達發生改變,例如膠質纖維酸性蛋白 (GFAP)、S100β、水通道蛋白、連接蛋白和興奮性氨基酸轉運蛋白,在自閉癥動物模型中也報道了類似的發現。使用來自 ASD 患者的誘導多能干細胞,最近的研究進一步證明,人類誘導多能干細胞衍生的星形膠質細胞會損害神經元發育;相比之下,對照衍生的星形膠質細胞可以挽救 ASD 神經元共培養物的形態和突觸缺陷。這些發現表明星形膠質細胞可能參與了 ASD 的病理過程。然而,尚不清楚星形膠質細胞功能障礙是小鼠 ASD 樣表型的原因還是結果。
星形膠質細胞作為中樞神經系統中最豐富的神經膠質細胞,在早期發育和成年期有助于許多關鍵的大腦功能,例如神經發生、突觸發育、突觸傳遞和可塑性 ,并調節生理和病理條件下的行為 。星形膠質細胞激活表現為主要由 2 型肌醇 1,4,5-三磷酸受體 (IP3R2)介導的細胞質鈣信號增加。然而,由 IP3R2 缺陷引起的星形膠質細胞功能障礙是否有助于 ASD 的病理生理學尚不清楚。
在這項研究中,通過利用 IP3R2 null 和 Aldh1l1::CreER – IP3R2 使星形膠質細胞 IP3R2 介導的信號傳導受損的動物,證明星形膠質細胞來源的 ATP 參與了小鼠 ASD 樣行為的調節。
生命起源是科學界迄今無法破解的謎團。其中一個關鍵問題是,地球上生命的歷史有多少被“遺忘”了?某個物種通過生化反應逐漸消失很常見,如果這種情況發生很多物種中,那么生命化學史上可能會充斥著缺失的反應。現在......
近日,南方醫科大學基礎醫學院神經生物學教研室教授曹雄團隊研究揭示了星形膠質細胞N6-甲基腺嘌呤(m6A)去甲基化酶AlkB同源蛋白5(ALKBH5)發揮抗抑郁作用的分子機制。相關成果在線發表于《自然-......
將高效吸收光能的半導體材料與高選擇性催化的活細胞集成,合成新的人工體系(“人工光細胞”),利用微生物的優異胞內催化能力將半導體吸收的光能轉化為化學能,可潛在提高人工光合作用的效率和特異性生產復雜化合物......
孤獨癥譜系障礙(ASD)治療有新進展。近日在上海舉行的第一屆中國腸道微生態與腸菌移植高峰論壇上,上海市第十人民醫院與深圳萬和制藥有限公司共同舉辦黃龍滴丸小兒孤獨癥臨床研究啟動會,為小兒孤獨癥患者治療帶......
2023年4月6日23點,DevelopmentalCell期刊在線發表題為《膠質細胞傳遞和腺苷信號通路促進神經損傷再生》的研究論文。該研究由中國科學院腦科學與智能技術卓越創新中心(神經科學研究所)李......
自閉癥譜系障礙(ASD)是一種神經發育疾病,兒童的診斷率約為2%,平均診出年齡約為4歲。然而,對語言和社交功能至關重要的神經通路卻在嬰兒期發育,目前的診斷方案錯過了ASD治療的最有效年齡。促進語言和感......
在大腦中,補體系統在機體正常發育和疾病發生期間的免疫反應和突觸消除過程中發揮著至關重要的角色;大腦中的炎癥和免疫系統的過度激活都會導致突觸丟失以及神經元的希望,從而就會導致神經退行性疾病和精神性疾病的......
自新冠大流行開始,就有研究顯示,一些新冠患者出現神經系統后遺癥,例如腦霧、頭痛、注意力無法集中等等。后續許多研究關注了新冠病毒對大腦的影響、新冠病毒是否以及如何感染大腦細胞。2020年8月,中國科學院......
在人體中用太陽光給細胞充電的前景似乎更像是科幻小說,而非科學。不過,一項生命科學新研究從可再生能源領域借鑒了一項技術,表明基因工程線粒體可將光能轉化為細胞可利用的化學能,最終延長秀麗線蟲的壽命,這些發......
近日,中國科學院精密測量科學與技術創新研究院、中科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研究人員基于新型基因編碼生物磁共振成像技術,建立了在體無創全腦檢測星形膠質細胞的新技術。星形膠質細胞是哺乳動物中樞神經系統(C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