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在藥物傳遞系統中,了解、評估和控制材料分布的能力對于藥物科學中的配方開發、工藝設計和最佳治療功能至關重要。藥品中物質空間分布,特別是結構復雜的物質空間分布,對藥物釋放具有特定的功能和意義。從本質上講,藥物傳遞系統的開發需要解決有效藥物成分(API)和輔料的結構設計和空間分布控制,兩者都直接關系到藥物的質量屬性和治療效果。目前,材料分布和藥片微觀結構之間的關系尚未得到充分的研究。與傳統的形態學特征不同,顯微CT確定的內部層次結構的復雜性可以提供對小單位藥物遞送系統中物質分布的洞察。
案例一: 膠囊
3D旋轉
橫截面 矢狀面 冠狀面
有效成分與輔料在CT值上有明顯差異
利用分割工具區分藥品不同結構(2D視角)
(3D視角)綠色為輔料,紅色為有效成分
案例二:片劑
左:片劑3D圖 ;右:片劑透視圖(片劑中心有壓縮裂紋)
案例三、糖衣片
片劑3D圖不同視角 3D彩色渲染(糖衣和內容物的區分)
案例四、片劑
橫截面 矢狀面 3D顯像
利用分割工具將藥片不同結構成單獨展示;
(1)和(3)為輔料,(2)和(4)為有效成分
藥片不同結構3D展示
使用設備:
Micro CT(型號:Venus)(平生醫療)
影像軟件:Avatar(平生醫療)
結尾:目前為止,人們對藥品中藥物和輔料的三維微觀結構和空間分布的研究一直是一個不同尋常的、具有挑戰性的科學領域。顯微CT可以在不破壞樣品的情況下測量藥品的內部結構,因為X射線透射率取決于藥品的密度,反映了藥品的幾何結構。利用顯微CT不僅可以觀察到藥物和輔料的三維微觀結構和空間分布,還可以作為藥物生產過程中的質量控制,增強藥物制作過程中的準確性和性能。顯微CT提供了一種新的視角與尺度來深入探究藥物組成。
內外兼修,研究更透TESCAN在世界上第一個實現SpectralCT分析成分技術,為顯微CT成像引入新維度。Micro-CT用戶現在“魚與熊掌”可皆得:既能實現整個樣品的無損原位成像,又能研究材料從內......
近日,中國科學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副研究員殷宗軍等人在國際著名地學雜志《地質學》(Geology)上發表了關于寒武紀早期寬川鋪生物群中疑難化石“古球蛋”的最新研究成果。寒武紀早期寬川鋪生物群中的古球......
日前,科學家在我國甕安生物群動物胚胎化石中確認了最古老細胞核結構的存在。圖為一枚7-細胞期標本,6個小細胞各含一個細胞核,第七個大細胞具有兩個細胞核。甕安生物群旋胞類化石的細胞核結構,顯示細胞核在不同......
10月31日,中國科學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承擔的中科院科研裝備研制項目“用于昆蟲/小動物微觀結構及仿生學研究的顯微CT研發”在北京接受了中國科學院條件保障與財務局組織的現場結題驗收。條件保障與財務局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