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發布時間:2019-09-12 13:51 原文鏈接: 曝光!操縱引用?愛思唯爾調查數百名審稿人

      愛思唯爾對涉嫌濫用同行評議來增加個人論文引用量的審稿人展開了調查。

    來源:Pixabay

      最近,荷蘭出版商愛思唯爾(Elsevier)對數百名審稿人開展了調查——懷疑他們故意操縱同行評議流程,以增加自己文章的被引量

      這些審稿人涉嫌慫恿被審稿件的作者引用自己的研究,以換取正面的審稿意見——這種不當行為也被稱為“強制引用”(coercive citation)。

      愛思唯爾的調查還發現,部分審稿人在他們自己署名的研究中也存在一些有問題的發表行為。揭露這種行為的愛思唯爾分析師告訴《自然》,他們“發現了清晰的同行評議操縱證據”,以及多次發表相同研究的證據。愛思唯爾稱調查工作將致使其中一些研究被撤回。

      但愛思唯爾也表示,沒必要將所有受到強制引用影響的研究都撤回,因為作者不對問題負有全部責任,而且引用操縱并不會影響研究質量。

      數據偵探

      這種可疑行為最早是由愛思唯爾的分析專家Jeroen Baas和Catriona Fennell揭露出來的。兩人位于阿姆斯特丹,通過分析近5.5萬名愛思唯爾期刊審稿人的同行評議行為,嘗試確定這些審稿人的文章被他們所審文章引用的頻率。這項研究還未經過同行評議,不過已于9月6日發布在社會科學研究數據庫SSRN 上。

      此次調查源于愛思唯爾旗下期刊《國際土壤科學》(Geoderma)發生的一次事件。2017年,Artemi Cerdà被指擅用職權增加自己以及他擔任編輯的期刊的被引量,事后他從該期刊的編委會辭職。(Cerdà是西班牙巴倫西亞大學的一名土壤科學家,拒不承認有關引用操縱的指控;Cerdà擔任編輯的歐洲地球科學聯盟的出版部門與愛思唯爾分別對其展開了調查,均得出結論:引用操縱指控屬實)。愛思唯爾后來對編輯指南、編輯合同以及審稿人指南做出了修改,明令禁止此類行為。

      Fennell和Baas的調查發現,大多數情況下,審稿人自己的研究不會被他們所審的論文引用。研究樣本中約98.5%的審稿人只被他們評審的不到10%的論文引用。

      盡管如此,在研究調查的近5.5萬名審稿人中,不到1%的審稿人的論文似乎會在自己所評審的文章中反復被引用。

      由于審稿人和作者通常來自同一個領域,有些引用上的重疊是在所難免的。但是如果審稿人的論文不斷被他們評審的文章引用就值得懷疑,并存在強制引用的可能。雖然這種做法在圈內早有耳聞,但其程度一直不甚明確。部分原因在于同行評議背后的數據一般是不公開的。

      愛思唯爾目前正在咨詢期刊編輯,詢問他們這些可疑的引用是否具有相關性。Fennell表示,愛思唯爾已經完成了對可疑程度最大的事件的調查,對于那些程度較輕的,調查仍在繼續。

      選擇有限

      美國俄克拉荷馬醫學研究基金會的生物信息學家、《生物信息學》(Bioinformatics)的副編輯Jonathan Wren說:“是時候做些什么了。”今年早些時候,《生物信息學》剔除了一名審稿人,因為調查顯示這名研究人員(Wren拒絕透露姓名)對其所審的每篇稿件都要求額外增加35條引用,其中90%都是他們共同署名的文章[1]。

      Wren目前正在設計一種算法,使之可以自動發現論文中的異常模式,包括對特定作者的過度引用。他說:“如果我們在論文發表后再去整治,那么要怎么處理這些多加進去的引用文獻呢?”

      愛思唯爾正在考慮撤回涉事研究中的單個文獻,這將是一種史無前例的做法。Fennell認為另一個選擇是在事后發布更正。她說:“我們還在尋找最好的處理方式。”

      參考文獻:

      1. Wren, J. D., Valencia, A. & Kelso, J. Bioinformatics https://doi.org/10.1093/bioinformatics/btz071 (2019).

      原文以 Elsevier investigates hundreds of peer reviewers for manipulating citations為標題發布在 2019年 9月 10日《自然》新聞上,原文作者:Dalmeet Singh Chawla

    相關文章

    太原科技大學兩位學者登上2023中國高被引學者榜單

    在近日愛思唯爾發布的2023“中國高被引學者”榜單中,太原科技大學機械工程學院教授馬立峰和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學院教授崔志華再次上榜。圖片來源:太原科技大學據悉,愛思唯爾2023“中國高被引學者”榜單主要......

    科技期刊卓越行動計劃人才子項目擬入選案例公示

    各有關單位:按照《中國科技期刊卓越行動計劃實施細則》,現對2022年度中國科技期刊卓越行動計劃選育高水平辦刊人才子項目-優秀主編、編輯、審稿人案例遴選匯編項目擬入選案例予以公示(詳見附件)。公示期為2......

    論文作者名氣大影響審稿人評審

    一項新研究證實,在科學界擁有知名度將有助于論文發表。當一篇論文的唯一作者不為人知時,只有10%的審稿人建議接收這篇論文,但當同一篇論文的署名者是諾貝爾獎得主時,59%的審稿人表示贊同。這項研究招募了數......

    歷時7年發《科學》論文,審稿人為延遲發表道歉

    2021年5月,中科院分子細胞科學卓越創新中心(生物化學與細胞生物學研究所)的劉默芳團隊向知名學術期刊《科學》遞交了一份投稿。不久,編輯部就反饋了第一輪修改意見。看過之后,他們倒吸了一口涼氣。其中一位......

    被引近3.9萬次,操縱引文遭質疑

    自我引用,本是體現科研承接性的一種治學方法。但如果玩大了,就會出問題。西班牙薩拉曼卡大學的計算機科學家科查多(JuanManuelCorchado)最近就因超多的自引,成為眾矢之的。2022年初,WR......

    愛思唯爾研究報告:中國領跑全球清潔能源研究

    5日,科研和醫療信息分析公司愛思唯爾發布《凈零之路:全球清潔能源研究現狀》報告。報告顯示,清潔能源領域相關研究成為全球科研熱點,中國清潔能源領域相關發文量及近5年獲取授權ZL數量均居全球領先地位。報告......

    愛思唯爾研究報告:中國領跑全球清潔能源研究

    5日,科研和醫療信息分析公司愛思唯爾發布《凈零之路:全球清潔能源研究現狀》報告。報告顯示,清潔能源領域相關研究成為全球科研熱點,中國清潔能源領域相關發文量及近5年獲取授權ZL數量均居全球領先地位。報告......

    400多篇論文涉嫌偽造!愛思唯爾自查旗下期刊

    一種新的論文偽造方式,即用同義詞替換常規用語以躲過查重,正在浮出水面。法國研究人員對部分此類短語進行了檢索,在引文數據庫中發現860多篇論文涉及此類情況。其中,500篇來自同一本期刊《微處理器和微系統......

    愛思唯爾期刊出版總裁:世界需要可信賴的科學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1/3/454992.shtm“論文內容或圖片造假”“第三方代投稿件&rdqu......

    全球審稿人實力排行榜發布,中國排名幾何?

    對每一位提交論文的作者而言,最忐忑的可能是論文提交后是否能被送審,以及能否得到修改的機會。同行評議,這個當代科技出版必經的過程,已經成為確保科學發表記錄可信、嚴謹、品質的關鍵一環。誠然,對于同行評議的......

    <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1v3多肉多车高校生活的玩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