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發布時間:2016-08-10 16:39 原文鏈接: 曹雪濤院士CancerCell揭示癌癥轉移機制

      第二軍醫大學、中國醫學科學院的研究人員證實,腫瘤外泌體RNAs通過激活肺泡上皮TLR3招募中性粒細胞促進了肺轉移前微環境形成。這一研究發現發布在8月8日的《癌細胞》(Cancer Cell)雜志上。

      我國著名的免疫學家曹雪濤(Xuetao Cao)院士是這篇論文的通訊作者。曹雪濤現任職浙江大學醫學院、中國醫學科學院、第二軍醫大學,主要從事腫瘤免疫治療和分子免疫學方面的研究,曾在樹突 狀細胞的免疫學和腫瘤的免疫與基因治療研究方面獲得重要成果,以通訊作者的身份在Nature Immunology、Nature Communications、Immunity等國內外知名雜志發表論文200多篇。2013年當選為Cell雜志的編委。

      癌癥是由多種細胞、因子共同作用產生的,它存在于一個復雜的細胞生態系統中,即腫瘤微環境。在腫瘤轉移過程中,微環境對于轉移的腫瘤細胞的存活與增 殖都是必需的。已有研究表明腫瘤細胞的轉移具有器官特異性,說明特定的器官可能具有更適合腫瘤細胞轉移的環境。研究腫瘤的分子環境有助于找出一些可以阻止 腫瘤細胞轉移的新靶點。

      肺癌是當今全球范圍內危害性最大的疾病之一,高發病率和高致死率使其成 為“生命殺手”。據世界衛生組織統計,肺癌的5年存活率僅為15%。而且,隨著吸煙人數的不斷上升和環境的持續惡化,肺癌發病率呈上升趨勢。在我國,每年 約有40萬人死于肺癌。多年的研究證實,肺癌的發生發展及侵襲轉移除了和肺癌的自身特性相關,也和肺癌微環境有著密切的關系。

      在這篇文章中研究人員證實,肺上皮細胞通過TLR3感知腫瘤外泌體RNAs,對于啟動中性粒細胞招募及肺轉移微環境形成起至關重要的作用。在自發性 轉移模型中TLR3缺陷小鼠顯示肺轉移減少。機制研究證實,原發腫瘤來源的外泌體RNAs富含小核RNA(small nuclear RNAs,snRNAs),在肺上皮細胞中激活TLR3,由此誘導了肺臟中的趨化因子分泌,促進了中性粒細胞招募。

      新研究鑒別出了腫瘤外泌體RNAs和宿主肺上皮細胞TLR3激活這一轉移信號軸,為控制癌癥肺轉移提供了潛在的靶點。

      同濟大學生命科學與技術學院和上海市肺科醫院臨床轉化中心張帆課題組在《Oncotarget》雜志上發表研究成果,首次揭示了組蛋白去甲基化酶 KDM1A/LSD1促進非小細胞肺癌侵襲和轉移的一個新機制:KDM1A通過移除特異的組蛋白修飾H3K4me2來沉默TIMP3(一種基質金屬蛋白酶 的抑制蛋白)基因的轉錄, 導致細胞外基質(ECM)中基質金屬蛋白酶MMP2的表達增加,和細胞內JNK蛋白激酶活性的增強,從而促進非小細胞肺癌的侵襲和轉移。

      2015年3月25日,清華大學羅永章課題組的研究人員在國際癌癥研究領域著名期刊《Clinical Cancer Research》發表了一項研究成果,闡明了miR-30s對肺癌轉移前微生境的一種新型調節機制,表明miR-30s不僅是肺癌抗轉移治療一種有前景 的靶標,而且還是肺癌轉移的指標。

      2014年,天津醫科大學、德克薩斯大學西南醫學中心的研究人員證實, Aiolos通過沉默p66Shc轉錄促進了癌細胞非貼壁依賴性(Anchorage Independence)生長和轉移。這一研究發現發表在Cancer cell雜志上。

    相關文章

    3D打印藥膜能“剿滅”癌細胞

    科技日報訊 (記者劉霞)澳大利亞科學家首次研制出一種載藥3D打印薄膜。其由含有特定劑量抗癌藥物5-氟尿嘧啶和順鉑的凝膠制成,可殺死癌細胞,顯著降低復發率,并能最大限度減少傳統化療的毒性。相關......

    研究揭示促進ASOs被癌細胞有效攝取的新方法

    反義寡核苷酸(ASO)是下一代藥物,可以通過阻斷我們基因中有害信息的轉移來治療疾病。在癌癥患者中,ASO有可能阻斷鼓勵腫瘤生長和擴散的信息。然而,ASO尚未用于治療癌癥。它們必須首先在癌細胞內傳遞,但......

    可抑制癌細胞遷移!復旦大學欽倫秀/董瓊珠團隊發現癌癥聯合治療新策略

    3月8日,復旦大學欽倫秀/董瓊珠研究團隊在期刊《SignalTransductionandTargetedTherapy》上發表了題為“Alpha5nicotineacetylcholinerecep......

    研究揭示抗原遞呈型中性粒細胞的抗腫瘤潛能

    3月5日,中國科學院上海免疫與感染研究所研究員張曉明、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教授高強和中國科學院院士樊嘉、復旦大學生物醫學研究院研究員楊力,在《細胞》(Cell)上發表了題為Neutrophilprof......

    魏文勝/黃超蘭發現癌細胞逃避Vγ9Vδ2T細胞殺傷的潛在機理

    北京大學魏文勝及中國醫學科學院/北京協和醫學院黃超蘭共同通訊在Cellular&MolecularImmunology(IF24)在線發表題為“Unsynchronizedbutyrophil......

    全球唯一!精確釋放射線,實現高效靶向殺滅癌細胞

    罹患原發性肝癌的蔡先生到武漢協和醫院復查,結果顯示其病情已有明顯改善。半年前,他在這家醫院接受了“釔[90Y]微球”介入手術。研發人員在遠大醫藥光谷研發中心進行藥物研發。蔡先生在介入手術中使用的藥品,......

    揭秘癌細胞與神經元的“共生共舞”

    美國斯坦福大學科學家曾在《自然》雜志刊發論文,首次證實惡性腦癌與大腦的神經連接密切相關。他們發現神經膠質瘤會與健康的神經元相互“交流”,形成突觸,劫持來自健康神經元的電信號,從而促進自身生長。據英國《......

    NatChem:新研究表明分子鉆頭可有效殺死癌細胞,其效率高達99%

    研究人員發現MJH在體外殺死這些癌細胞的效率高達99%,而且用這種方法治療的小鼠中有50%不再患癌癥。正如鉆頭可以穿透混凝土一樣,作為一種納米機器,分子鉆頭(molecularjackhammer,M......

    《科學》重磅:科學家首次發現,腫瘤竟會將中性粒細胞的壽命延長3倍

    在固若金湯的實體瘤面前,免疫細胞始終是弱小的一方。去年8月份,美國范德堡大學的研究人員發現,殺傷性T細胞竟然在接觸腫瘤后的6-12小時內就能發生耗竭[1]。去年年底,以色列魏茨曼科學研究所的一項研究表......

    研究首次發現GSDME調控中性粒細胞死亡方式

    1月9日,《自然通訊》在線發表了中國醫學科學院血液病醫院(中國醫學科學院血液學研究所)馬鳳霞副研究員與哈佛大學醫學院羅鴻博教授合作一篇題為“GasderminEdictatesinflammatory......

    <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1v3多肉多车高校生活的玩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