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務院日前印發《氣象高質量發展綱要(2022-2035年)》,這一綱要有何看點?如何加快推進氣象現代化建設、以高質量氣象服務助推高質量發展?中國氣象局黨組書記、局長莊國泰進行了權威解讀。
此次發布的綱要,將國家經濟社會發展,特別是相關重大戰略部署對氣象的要求落實到新階段氣象事業發展中。綱要明確,到2025年,氣象關鍵核心技術實現自主可控;到2035年,氣象關鍵科技領域實現重大突破,以智慧氣象為主要特征的氣象現代化基本實現。
“總的來說,我們的目標是建成科技領先、監測精密、預報精準、服務精細、人民滿意的現代氣象體系,其中,科技創新是基礎、也是關鍵。”莊國泰說,“這就要求我們在地球系統數值預報模式、災害性天氣預報、重大氣象觀測裝備三大關鍵科技領域實現重大突破。”
據介紹,我國氣象科技創新已發展到跟跑和并跑并存的新階段。經過多年攻堅克難,我國數值預報業務體系部分技術達到國際先進水平,為全球監測、全球預報、全球服務奠定了基礎。同時,全球氣候系統模式躋身國際前列,氣象衛星躋身世界先進行列。
莊國泰表示,當前新技術迅猛發展為氣象工作帶來新的挑戰和機遇。而我國在數值預報、災害性天氣監測預警等關鍵核心技術方面還存在差距,新一代信息技術在氣象領域的深度融合應用不夠等短板亟待補齊。
下一步,氣象部門將按照綱要要求,從多方面發力,增強氣象科技自主創新能力。一方面加快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如加強天氣機理等基礎研究、強化地球系統數值預報模式等領域的科學研究和技術攻關等。另一方面,加強氣象科技創新平臺建設,包括做強做優災害性天氣相關全國重點實驗室等。此外,還將完善氣象科技創新體制機制,建立關鍵核心技術聯合攻關機制,推動氣象重點領域項目、人才、資金一體化配置等。
在全球氣候變暖背景下,極端天氣氣候事件廣發、頻發、重發、并發,統籌發展和安全對防范氣象災害風險的要求越來越高。
目前,我國已建成世界先進的地、空、天綜合立體氣象觀測系統,近7萬個地面自動觀測站、236部天氣雷達、7顆風云氣象衛星嚴密監測我國天氣氣候情況;并建成了覆蓋領域廣泛的氣象服務體系,有效服務幾十個部門上百個行業和億萬群眾。
“綱要將‘筑牢氣象防災減災第一道防線’列入重點推動的七大發展任務之一,這就要求我們堅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通過加強多方面工作,調動各方力量凝聚氣象防災減災合力,為人民群眾生命安全做好堅強保障。”莊國泰說。
具體來看,氣象部門將通過健全分災種、分重點行業氣象災害監測預報預警體系,建設氣象災害風險評估和決策信息支持系統等,提高氣象災害監測預報預警能力;通過定期開展氣象災害綜合風險普查和風險區劃、加強氣象災害防御規劃編制和設施建設等,提高全社會氣象災害防御應對能力。
同時,氣象部門還將在提升人工影響天氣能力、加強氣象防災減災機制建設等方面發力,充分發揮氣象防災減災第一道防線作用。
綱要提出,氣象要與國民經濟各領域深度融合。莊國泰說:“當下經濟社會發展與氣象影響的敏感性和關聯性越來越強,人民美好生活對氣象服務的需求越來越精細,生態文明建設對氣象保障的要求越來越迫切。”
據介紹,當前氣象服務領域不斷拓展——融入農業,變“靠天吃飯”為“知天而作”;融入交通,結合道路實況提供預報預警,護航安全出行;融入城市,供水、供電、供氣、供熱等有了精細氣象指引……
莊國泰說,面對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和人民對美好生活向往的精細化需求,智慧氣象服務體制機制、內涵外延亟需完善和拓展,讓“氣象+”更好地賦能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
記者從工業和信息化部獲悉,為加快船舶制造業綠色轉型,工業和信息化部等五部門聯合印發《船舶制造業綠色發展行動綱要(2024—2030年)》(以下簡稱《綱要》)。船舶制造業綠色發展是全球海事工業新一輪科技......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實施中期評估報告——2023年12月26日在第十四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七次會議上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主任鄭柵潔全國......
記者22日從安徽省氣象局獲悉,經過8個多月的準備工作,第二次淮河流域大氣科學試驗的各項外場觀測試驗于16日正式實施,預計將持續4年左右。2022年9月,《安徽省人民政府 中國氣象局共同推進安......
“莊稼耕耘看天,工程建設看天,民航起降更看天。”對于中國民用航空西北地區空中交通管理局甘肅分局(以下簡稱“民航甘肅空管分局”)氣象臺技術室副主任陳麗晶來說,“觀天問風”的航空氣象員不僅要給飛機飛行提供......
今年3月23日是第63個世界氣象日,主題為“天氣氣候水,代代向未來”。中國氣象局、中國氣象學會18日在京啟動2023年世界氣象日紀念活動,其間公布了“2022年度氣象現代化建設重大進展”,包括中國氣象......
央視網消息:科技創新推動高質量發展,催生新發展動能。當科技和春耕相遇,會給麥田帶來了哪些新變化?隨著物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數字技術在農業生產中大顯身手,今年的春耕生產更有看頭。衛星觀苗情高分衛星遙......
當地時間3月6日,世界氣象組織執行理事會批準通過新的全球溫室氣體監測基礎設施計劃,以填補關鍵信息空白,并支持采取行動,減少溫室氣體排放。該機構指出,當下許多涉及溫室氣體的國際和國家活動主要是由研究界支......
中新網2月23日電據中央氣象臺網站消息,23-25日,受弱冷空氣影響,西北地區東部、華北、東北、黃淮中東部、江淮、江南中東部、華南等地的部分地區將有4~6℃降溫,局地降溫8℃以上。此外,23日,西南地......
中國氣象局日前向社會發布新版《基本氣象數據開放共享目錄》(以下簡稱《目錄》),包含12類52種氣象數據和產品。新版《目錄》中自主研發產品占比大幅提升。其中,中國氣象局數值預報模式數據、實況和再分析數據......
從中國氣象局新聞發布會上獲悉,預計2023年華南南部地區早稻播種期氣候條件較好,2月中下旬氣溫偏高、降水偏少的概率較高,整體利于早稻播種。北方冬麥區大部氣溫偏高;西北地區東部、華北西部降水偏多,大部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