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2021年度中國可再生能源學會科學技術獎頒獎典禮于北京舉行。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以下簡稱大連化物所)“液態太陽燃料合成”技術,因在可再生能源制備氫能及液態陽光甲醇方面取得的科技成就,榮獲中國可再生能源學會技術發明獎一等獎。
頒獎典禮當日,中國可再生能源學會第十次全國代表大會舉行。會議公布了中國可再生能源學會首批會士,全國共15名學者入選,中國科學院院士、大連化物所研究員李燦名列其中。會議還推選中國可再生能源學會新一屆理事會成員,大連化物所李燦院士和李仁貴研究員當選為理事。
中國可再生能源學會成立于1979年9月,是中國科學技術協會監督管理下的國家一級學會,是目前中國可再生能源領域內最具影響力的學術團體之一。中國可再生能源學會科學技術獎是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科技領域具有較高的權威性和知名度的獎項,包括技術發明獎,技術創新獎和產業推廣獎。2021年度獲獎項目涉及風能、太陽能、海洋能、地熱能、氫能、儲能、可再生能源發電并網等領域。
近日,第十八屆國際催化大會在法國里昂召開,來自世界67個國家的2300余位工業和學術界的專家學者參會。會上,國際催化學會理事會舉行了隆重的頒獎儀式,授予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李燦院士“國際催化學......
“‘液態陽光’產業化項目的技術路徑已經走通了,現在,不考慮碳稅前提下,主要是直接成本比不上煤制甲醇。但‘液態陽光’有規模效應,一旦來到10萬噸級及以上規模,它的單產成本會進一步下降,特別是隨光伏風電價......
近日,我所催化基礎國家重點實驗室、太陽能研究部(DNL1600組群)李燦院士團隊開發了離場電催化新技術,在室溫、常壓下實現硫化氫全分解制氫和硫磺,有望替代工業現行的克勞斯技術,實現天然氣開采、煉油行業......
自然界的光合作用給了我們啟發。光合作用的本質是能量固定的過程。以人工方法實現光合作用的研究持續了很多年,有光催化、電催化、熱催化、酶催化等技術路線。這些研究正朝著不斷提高人工光合作用的效率、實現規模化......
近日,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李燦院士、研究員范峰滔、副研究員陳若天等在太陽能光催化半導體溶液界面電荷轉移機制研究中取得新進展。團隊通過結合納米金屬電極、原位光電化學和差分放大的辦法,創新地發展了......
近日,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催化基礎國家重點實驗室、太陽能研究部(DNL16)李燦院士、王秀麗研究員團隊在光催化動力學機理研究方面取得新進展。團隊利用自主研發的反應時間尺度瞬態吸收光譜方法,揭示......
近日,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催化基礎國家重點實驗室、太陽能研究部中科院院士李燦、博士后李政和研究員李仁貴等,在納米顆粒光催化完全分解水制氫的逆反應(氫氣和氧氣復合生成水的反應)研究方面取得新進展......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1/492771.shtm近日,中科院大連化物所催化基礎國家重點實驗室、太陽能研究部(DNL16)李燦院士、博......
對于一些青年人所認為的生化環材“四大天坑”,中科院院士李燦表示“可以理解”,但并不認同。作為一名化學家,他深知這些基礎專業科學往往付出很大,但回報較低。例如從事相關專業的理工科生往往本科要奠定扎實的專......
近日,2021年度中國可再生能源學會科學技術獎頒獎典禮于北京舉行。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以下簡稱大連化物所)“液態太陽燃料合成”技術,因在可再生能源制備氫能及液態陽光甲醇方面取得的科技成就,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