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發布時間:2023-03-01 09:50 原文鏈接: 楊學明:“做些別人做不到的事情”

       “想做好實驗科學研究,應該先把科學儀器做好,掌握關鍵技術。”20多年來,中國科學院院士、中科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研究員楊學明一直在研發先進科學儀器的道路上努力探索和前行。2022年末,他因研發新一代高分辨率和高靈敏度量子態分辨的交叉分子束科學儀器,揭示了化學反應中的量子共振現象和幾何相位效應的成就而獲得2022年未來科學大獎“物質科學獎”。

      20多年前,楊學明決定回到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工作,他至今仍覺得,這是一項正確的選擇!

      1985年,楊學明在中科院大連化物所獲得碩士學位,并于第二年繼續攻讀博士學位。此后多年,他一直在外從事科研工作……2001年接到時任所長包信和的邀請,他欣然接受;當時,他剛獲得一家研究所終身研究員職位,做出這個決定意味著要放棄很多。

      自研儀器,取得系列科研成果

      回來后,楊學明擔任中科院大連化物所分子反應動力學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所里為他提供了良好的科研環境,楊學明果然不負眾望,和團隊利用自行研制、國際領先的分子束科學儀器,將反應散射動力學實驗研究推向全量子態分辨的高水平,在化學反應量子過渡態及共振態動力學研究方面取得重要系列成果,解決了反應動力學領域中一些國際公認的難題,對化學反應動力學的發展做出貢獻。

      除了產出系列成果,科研生涯中讓楊學明感到自豪的,還有一件件由他自主設計研發的科研儀器。

      楊學明第一次自己動手做復雜的科學儀器,是在國外做博士后期間。當時,在導師的鼓勵下,他花了整整一年時間,跟著實驗室的工程師們,在計算機上做出了職業生涯中第一套復雜儀器的設計圖紙……他說:“科學儀器在現代科學技術發展中的作用越來越重要。在我從事的研究領域,幾乎沒有哪個重要成果是用現成儀器獲得的。”

      遵循興趣,轉換科研跑道

      1962年,楊學明出生于浙江德清的一個小村莊。中學時期,他對化學特別感興趣,但高考時化學沒考好,最終考入浙江師范學院物理系。“考研時,我堅定地選擇了化學方向。”楊學明說。

      1982年,楊學明順利考上中科院大連化物所,由此叩開了化學物理的大門。大學時的物理專業背景,反而成為他在化學動力學研究領域的優勢。

      1985年,在獲得碩士學位后,楊學明出國深造,隨后,萌生了轉換科研跑道的想法,“此前,我做分子光譜學研究,當時沒有找到自己特別感興趣的方向,此后我開始轉向化學動力學研究。這次轉向啟發我,不要放棄以往的積累,而是要充分利用其去開拓新方向。”

      于是,楊學明開始嘗試學習利用計算機輔助設計先進的科學儀器,并利用同步輻射先進光源的方法研究化學動力學,“我特別喜歡做儀器設計,覺得這個方向很有意思。畫出設計圖紙,然后做成自己想要的儀器,很有成就感。”

      尋找新工具新方法,做有特色研究

      楊學明帶頭研發的國家重大科研儀器設備專項——大連相干光源已于2018年通過驗收。這是中國第一臺大型自由電子激光用戶裝置,是世界上最亮的極紫外光源。他說:“極紫外光源是對分子進行激發和軟電離最有效的光源,有助于科學家在原子分子水平上開展一系列研究。”

      研制一個高亮度極紫外自由電子激光光源,是楊學明做博士后研究時就有的夢想。幸運的是,在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和研究所的大力支持下,這個夢想實現了!

      目前,楊學明正在推動國內新一代高重頻自由電子激光裝置的發展,旨在為科研工作者提供世界上最先進的極紫外和軟X射線光源。“我們想做些別人做不到的事情,做出非常有特色的研究。”楊學明說。

    相關文章

    楊學明:“做些別人做不到的事情”

    “想做好實驗科學研究,應該先把科學儀器做好,掌握關鍵技術。”20多年來,中國科學院院士、中科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研究員楊學明一直在研發先進科學儀器的道路上努力探索和前行。2022年末,他因研發新一代高......

    “天作之和”團隊:簡單反應“玩”出復雜花樣

    2006年,《科學》(Science)雜志上發布了一篇關于基元化學反應F+H2→HF+H的論文,由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以下簡稱大連化物所)分子反應重點實驗室的張東輝、楊學明等共同完成。這項工......

    楊學明:“做些別人做不到的事情”

    “想做好實驗科學研究,應該先把科學儀器做好,掌握關鍵技術。”20多年來,中國科學院院士、中科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研究員楊學明一直在研發先進科學儀器的道路上努力探索和前行。2022年末,他因研發新一代高......

    李文輝、楊學明、莫毅明獲2022未來科學大獎

    2022未來科學大獎獲獎人名單于21日揭曉,李文輝獲得“生命科學獎”,楊學明獲得“物質科學獎”,莫毅明獲得“數學與計算機科學獎”,每人獎勵675萬元人民幣。乙型肝炎是人類健康的大敵,目前全球仍有超過2......

    重點實驗室實現二維材料載流子的時空動力學分辨

    分子反應動力學國家重點實驗室化學動力學研究中心(1102組)楊學明院士、任澤峰研究員等與北京大學葉堉教授合作,通過發展飛秒時間分辨光發射電子顯微鏡(TR-PEEM),實現了二硫化鉬(MoS2)在納米空......

    董文銳、楊學明團隊直接測量synCH3CHOO的單分子反應速率

    近日,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研究員董文銳和中科院院士楊學明團隊直接測量大氣中順式2C克里奇中間體(CriegeeIntermediate)syn-CH3CHOO的單分子反應速率,揭示了OH自由基......

    兩會期間楊學明、關亞風等對高端科研儀器壟斷發表觀點

    在科學技術研究領域,高端科學儀器毫無疑問是科研硬實力的展示。“我國的高端儀器市場之所以‘被壟斷’,是因為我們自己還沒有很強的競爭力。”談到高端科研儀器的話題,代表委員們無奈又扎心。圖片來源于網絡高端儀......

    楊學明院士:時間鏡中的十三年

    時間如同一面不會撒謊的鏡子。進入大連化物所13年來,第一批“萬人計劃”入選者楊學明的時間都到哪里去了?時間之鏡對楊學明的寫照是:研發科學儀器、做出科研成果、培育科學人才。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

    大連化物所研究員楊學明當選中科院院士

    新華社北京12月9日電2011年中國科學院院士增選結果9日揭曉。51名科學家從314名有效候選人中脫穎而出,新當選為中科院院士,至此中科院院士總數達到727名。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楊學明當選。......

    路還長著呢,沒什么好慶祝的

    ——訪中科院大連化物所楊學明院士楊學明(資料圖片)本報訊昨晚10時許,記者幾經周折電話聯系上了剛剛當選中科院院士的中科院大連化物所研究員楊學明。問起當選院士的感受,楊學明院士表示:“多少還是有一點激動......

    <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1v3多肉多车高校生活的玩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