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發布時間:2011-03-22 09:20 原文鏈接: 楊德廣:評北大拒收偏才怪才的四點理由

    自主招生的目的之一是打破統考中的“唯分數論”,避免把一些高考不達標但確有專特長的偏才、怪才排除在大學的校門之外。

      高校自主招生早已成為教育界乃至全社會高度關注的熱門話題。教育部以及社會輿論為什么主張部分高校可以自主招生,其目的是打破統考中的“唯分數論”,避免把一些高考不達標但確有專特長的偏才、怪才排除在大學的校門之外。顯然,高校自主招生是為偏才、怪才網開一面,留出一條通往大學升造之路,這是必要的,也是大多數人認可的。然而,北京大學宣布,在今年的自主招生中不鼓勵招收偏才、怪才,引起社會一片嘩然。北京大學招辦負責人在回答社會質疑時提出了四點理由,為堅持不招偏才、怪才辯解,筆者不敢茍同。

      第一條理由是:“北大希望招收綜合素質全面、學科成績突出,具備發展潛能的優秀學生。”這是一個很苛刻的條件,既要“全面”又要“突出”,是有悖于自主招生宗旨的。《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中明確提出,自主招生是針對“特長顯著、符合學校培養要求”的學生。教育部在2010年頒布的《普通高校自主選拔錄取試點工作辦法(試行)》文件中也明確指出:“自主選拔錄取作為以統一入學考試為基本方式的高考制度的重要補充,主要招收具有創新潛質、學科特長的學生。”長期以來,我國高校招生一直是以分取人,按考生的高考分數從高到低錄取。這樣做的優點是公平、簡便、分數面前人人平等,弊端是“唯分數論”,把一些有專特長的有培養前途的考生拒之門外。社會輿論越來越不滿意這種扼殺人才的高考制度。于是教育部于9年前批準全國22所高校可按當年招生名額的5%進行自主招生。截至2010年,國內擁有自主招生權的高校有80所,其中面向全國招生的有76所。每年可以招收1萬多名有專特長但可能未達到統考分數線的考生。作為全國統考的“重要補充”,彌補了統一劃分的不足,打破了唯分是舉的高考錄取制度,是非常必要的舉措。

      然而,不少高校獲得自主招生權后,社會上又出現各種不同的輿論,擔心“開后門”、“潛規則”、“腐敗”等,導致有些高校顧慮重重、無所適從,不敢招收有專特長的學生,仍然以分取人;另一方面,有些獲得招生自主權的高校壓根兒就沒有招收專特長學生的打算,而是為了提前“掐尖”。北京大學是屈服于社會輿論的壓力,還是本來就不打算招收有專特長的學生,二者有其一或兩個因素都有。教育部讓部分高校自主招生的目的是便于這些高校有比較充裕的時間來選拔有專特長的學生,包括一些偏才、怪才。如果每所高校都強調招收全面發展的優秀生,則不需要提前自主招生,必然會導致“掐尖”之戰。

      第二條理由是:“偏才、怪才的標準很難給予準確界定,到底哪些領域算是偏、算是怪?什么程度算是偏、算是怪?都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即便是不同領域的專家,也很難給出明確的標準。”這一條明確宣布北大不招收偏才、怪才。

      簡而言之,偏才、怪才就是指有專特長的學生,是特長顯著、具有創新潛質的學生。這類學生在不少中學是客觀存在的,校長、老師、家長對這類學生都很了解,并不難發現和選拔。自主招生為這類學生開辟了一條上大學的新通道。這類學生平時把主要精力放在發展自己喜愛的專特長上,并沒有受制于應試教育的束縛。這些學生要是參加高考,可能因總分不夠而淘汰。如果北京大學等自主招生的高校堅持只招收高分優秀學生,這些有專特長的偏才、怪才永遠不可能進大學深造,這就失去了自主招生的意義和價值。偏才、怪才并非是學校教育的結果,更不是學校教育的目標,他們是從小受到環境的影響,形成了與眾不同的興趣愛好,到了高中階段,成為特色鮮明的偏才、怪才,不須“預知”,只待求知,只要認真去覓取、考察、考核,便能招收到這類人才。北京大學公開申明不愿招收偏才、怪才,顯然是不愿花精力去發現這類人才。但北京大學擁有的5%自主招生名額,應給予有專特長的學生,而不是全面發展的優秀生,因為要招收“全面”、“突出”的優秀生完全可以在統考中招到。

      第三條理由是:“擔心社會上出現一大批制造偏才、怪才的培訓機構。”這種擔心是有根據的,也是可能存在的。當北大以及復旦、交大在自主招生中實行面試時,社會上就出現了許多模擬面試的培訓班,但這些高校并沒有因此而取消面試,更沒有放棄自主招生。真正有專特長的偏才、怪才,絕不是一個培訓班在一兩年的時間里可以制造出來的,而是從小受到家庭、學校、社會、親友、同學及本人的經歷等各方面因素影響,在較長時間內逐漸形成的。因此不必擔心這種培訓班有多大功能。

      北大還提出大學的選拔帶有“指揮棒”性質,擔心“招收偏才、怪才會誤導中學教育”,筆者不敢茍同。目前我國高考“指揮棒”主要是考分,正是這根“指揮棒”導致應試教育問題無法從根本上得到解決,導致有專特長的學生無法進入大學。自主招生(僅占5%)就是招收有專特長學生的“指揮棒”,而不是誤導中學教育。如果中學里發現有偏才、怪才的學生,應鼓勵他們積極健康地發展,不僅不能限制、扼殺,而且要為他們創造發展的條件。中國為什么冒不出拔尖人才,原因之一就是缺乏利于冒尖的土壤和環境,尖子被磨平了。如果高校招生中能網開一面,讓有專特長的學生不必通過以分數為本的統考,另辟蹊徑上大學,這樣的“指揮棒”才有利于他們在中學里無后顧之憂地充分發展自己的專特長,有利于中學根據學生的個性發展因材施教。

      第四條理由是:擔心“沒有良好的學習能力和研究潛力,偏才、怪才即使能夠進入大學,也很難完成正常的學習,更談不上畢業后實現創新”。偏才、怪才對其他學科、領域不感興趣,唯獨對自己喜愛的東西鍥而不舍,在這方面有很強的學習能力、研究潛力,只是偏執于某一方面,不是全面發展。如有的人對文學、有的人對外國語、有的人對科技、有的人對藝術、有的人對體育有偏好,首先他們有“才”。我們應該相信中學的校長們、老師們向北大等名校推薦的學生是有專特長的“怪才”,絕不是“怪人”。北京大學校長周其鳳說:“怪才的問題是可遇不可求。”此話不夠全面。常言道:“求才若渴。”要主動去求才。

      人是社會的人,人的發展受家庭、社會、學校環境影響,受家長、老師、同學、親友、個人經歷等多種因素制約。從人才學的角度看,全面發展的優秀人才大約占青少年的10%左右,特別偏科的學生占3%~5%,中間大多數人有一定的學科傾向性,但變動性、可塑性較大。我國目前的高考制度將前10%的優秀生都招進重點大學深造了,中間的大部分人也招進各類不同高校,而3%~5%的偏才、怪才因高考總分不夠而被排除在大學校門之外。應該看到,在這些偏科學生中確實有一部分人平時執著地追求自己的興趣愛好,有學習熱情,也有學習能力和鉆研精神,沒有跟隨應試教育,更沒有放棄自己的專特長,是難能可貴的。許多很有潛力、很有發展前途的偏才、怪才,被高考分數線攔在大學校門之外,非常可惜。社會各方強烈呼吁要改革高考制度,不能把考分當作唯一選拔標準,然而現時又不能取消高考。從全局來說,對大多數學生而言,高考是必要的,但對少數特殊學生來說,應有特殊政策。教育部之所以同意部分重點高校自主招生,并限制在招生總數的5%以內,既立足于大多數又照顧到少數特殊學生,即讓那些有培養前途的偏才、怪才能夠進大學深造。

      北京大學招生辦公室負責人公開“回應社會對于北大不鼓勵招收偏才、怪才的質疑”,并振振有詞地提出上述四點理由,是站不住腳的。人們懷疑“北大在利用自主招生的特權‘掐尖’”是有道理的。

      可喜的是,大多數自主招生的高校的態度是積極的,規定了招收專特長學生的具體條件。如清華大學提出,只要是偏才、怪才,低于一本分數線也可錄取;山東大學宣布“在學科方面有特殊潛質的、經山大專家評判,高考成績可以突破一本線的限制”;華東理工大學表示,自主招生包括招收“某學科成績特別優秀,表現出特殊才能的考生”;中國政法大學自主招生的報名條件中包括“高中階段在政治思想品德方面有突出表現,獲得省級三好學生、優秀學生干部、優秀團干部榮譽稱號的高中畢業生”;西安電子科技大學的招生條件中提到“綜合素質表現突出”、“尤其在社會公益事業表現突出,具有創新精神”等。有的大學從專業特征出發,規定了特殊學生的條件,如北京中醫藥大學的申請條件就包括“中醫藥世家、名家子弟,且對中醫藥學科有濃厚興趣,并在中醫藥學科方面有獨特見解與領悟能力者”;西南大學自主招收免費師范專業學生,申請條件中特別提到“熱愛師范教育,并在演講、書法、普通話等方面具有特長”。

      對照這些高校,北京大學是否應該反思一下自己自主招生的動機,反思一下“四點理由”是否有“理由”。

    相關文章

    揭示太陽新發現!北大田暉團隊再發Science

    日冕作為太陽最外層大氣,其磁場是日冕加熱和空間天氣災害最主要的能量來源。但由于日冕磁場較微弱,各國科學家對于如何開展磁場測量始終未取得太大突破。北京大學教授田暉研究團隊及其合作者通過創新研究方法,在國......

    北大團隊3屆博士10年接力,完成一個“終極挑戰”

    文|《中國科學報》記者李晨陽一轉眼,已經10年了。看著發表在《自然-合成》上的研究工作,雷曉光心中的自豪油然而生:那個天然產物合成領域的“巔峰難題”“終極挑戰”,終于被他們攻克了。10年前,35歲的雷......

    北大校長龔旗煌:跑好中國式現代化的接力棒

    跑好中國式現代化的接力棒——在北京大學2024年開學典禮上的講話北京大學校長龔旗煌院士親愛的同學們、老師們、來賓們:大家上午好!今天,我們隆重舉行北京大學2024年開學典禮,熱烈歡迎4408名本科新生......

    北大教授寄語新生:不要做一個只卷績點的“好學生”

    9月6日上午,北京大學舉行2024級新生開學典禮。典禮上,北京大學化學與分子工程學院教授裴堅作為教師代表發言。他在發言中囑托學生,千萬不要做一個只卷績點的“好學生”。“成績是重要的,它在某種程度反映了......

    北大常務副校長、醫學部主任喬杰寄語新生:望你們時刻銘記醫學是愛的傳遞

    “今天的北大醫學,學科覆蓋廣泛,師資力量雄厚,科研實力卓越,醫療資源豐富,國際交流頻繁……你們將在這里開啟人生新篇章,接受最優質的醫學教育,與最優秀的師生同行,共同探索醫學的奧秘,為人類健康事業貢獻自......

    守科研夢,筑未來路——HORIBA服務萬里行·北大分析測試中心站圓滿完成!

    2024 年4月15日,HORIBA“服務萬里行”圓滿完成了在北京大學分析測試中心(以下簡稱:中心)的巡檢工作。本次活動不僅解決了中心因教學科研需求增長、業務拓展以及人才隊伍建設而面臨的各類......

    ArturAvila受聘成為北京大學數學研究生拔尖人才培養計劃國際顧問專家

    ,7月28日下午,ArturAvila(阿圖爾·阿維拉)教授助力北京大學數學高層次人才培養簽約儀式在北京大學智華樓四元廳舉行。菲爾茲獎得主、著名數學家ArturAvila正式簽約北京大學,受聘成為北京......

    學生喜歡的北大教授,她的書房很有趣

    走進李彥老師的書房,映入眼簾的便是通天的書架。書籍林立其上,從基礎的化學原理到前沿的科研成果,從經典的化學實驗到創新的科學發現,原子與分子共舞,老教授們的奠基之作與跨學科的“閑書”構筑起這片奇妙樂園。......

    北大教授劉若川獲2024年度拉馬努金獎

    2024年7月22日,由國際理論物理中心(ICTP)和國際數學聯盟(IMU)共同頒發的2024年度拉馬努金獎(TheRamanujanPrize)揭曉,評選委員會將獎項授予了北京大學劉若川教授,以表彰......

    北大考古畢業生就業率100%

    近段時間,隨著北大考古專業女孩鐘芳蓉畢業相關信息受到關注,考古學專業再次進入大眾的視野。北大考古學專業的招生、就業情況如何?普通高校的考古學專業能不能報、是否面臨就業難?哪些學生適合報考古?如何看鐘芳......

    <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1v3多肉多车高校生活的玩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