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發布時間:2022-07-21 02:51 原文鏈接: 極端天氣不再是“極端”事件

      讓英國氣象局科學家斯蒂芬·貝爾徹教授沒想到的是,“在自己職業生涯中就能看到英國出現40攝氏度高溫紀錄”。事實上,從歐洲到北美,整個北半球今夏都已遭異常高溫天氣襲擊。

      科研人員警告說,極端天氣不僅是天災,很大程度上更是人禍。從歐洲多地比預期更快創下紀錄的高溫,到美國加利福尼亞州越發頻繁的山火……隨著氣候變化加劇,極端高溫很可能頻繁肆虐,極端天氣也不再是“極端”事件。

      極端天氣來得更快

      英國劍橋大學植物園在2019年7月錄得該國有官方記載以來的最高氣溫38.7攝氏度后,《自然·通訊》雜志曾發表一項研究警告說,歐洲熱浪越發嚴重,英國出現40攝氏度異常高溫天氣的可能性正在迅速增加。隨著人類活動引發的氣候變化持續,預計未來幾十年英國會出現新的高溫紀錄。

      2022年7月19日中午時分,倫敦地區希斯羅機場的溫度計指向40.2攝氏度,大幅打破3年前的最高氣溫紀錄。

      盡管科學界幾十年來不斷對氣候變化引發極端天氣現象發出預警,但在英國這個住宅內極少安裝空調的國家,異常高溫仍對生態系統、公眾健康、交通運輸、基礎設施、學校教育等多個領域造成了嚴重影響。

      科學家們擔心,極端天氣事件的增加速度可能比預期的要快。英國東英吉利大學氣候變化學教授科琳娜·勒凱雷近日接受新華社記者采訪時說,英國出現創紀錄高溫非常不尋常,但“并不令人驚訝”。她指出,氣候變化導致全球極端高溫天氣增多,而英國“絕對沒有為這種極端溫度做好準備”,氣候變化的速度比人類社會的適應性行動還要快。

      極端天氣不再“極端”

      不僅是英國,北半球多地今夏都迎來大“烤”。據媒體報道,高溫疊加干旱已引發從葡萄牙到巴爾干半島的野火,導致數百人死亡;在美國,高溫已導致得克薩斯州電力供應緊張,一些地區的極端高溫甚至融化了高壓電纜,路面也熱到變形;在加拿大溫哥華等地,高溫讓一些車窗熱到爆裂。

      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IPCC)第六次評估報告稱,最近50年全球變暖正以過去2000年以來前所未有的速度發生,氣候系統不穩定加劇。中國國家氣候中心分析稱,全球變暖是北半球高溫熱浪事件頻發的氣候大背景。

      氣溫不斷升高,高溫紀錄不斷被打破,“正在成為一種新常態”,IPCC第六次評估報告特約作者、英國牛津大學環境專家拉迪卡·科斯拉博士19日接受新華社記者采訪時指出:“科學表明,隨著人類活動導致的全球變暖的加劇,極端高溫事件的頻率和規模將會增加。因此,我們將會目睹更多的極端炎熱天氣,這些天氣將比以前更頻繁,溫度也比以前更高。”

      英國氣象局科學家尼科斯·克里斯蒂迪強調,氣候變化帶來的風險正在迅速增加,極端天氣事件“正變得越來越普遍,到本世紀末,它們將不再是極端事件”。

      應對氣候變化迫在眉睫

      氣候變化的影響非常廣泛,不僅會出現極端溫度和熱浪,還會影響生態系統以及農業和糧食生產。

      極端天氣“不僅是天災,很大程度上更是人禍”,英國著名氣候學家、IPCC第六次評估報告核心撰寫團隊成員弗里德麗克·奧托說,“未來的每一場熱浪是否會繼續極具致命性和破壞性,這也掌握在我們手中”。

      世界氣象組織秘書長彼得里·塔拉斯19日在日內瓦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戴著一條象征氣候變化的領帶說,他希望熱浪能夠為各國政府敲響“警鐘”。

      一些專家還指出,與實際觀測相比,氣候模型可能低估了極端高溫的變化。奧托說,“燃燒煤炭、天然氣和石油等化石燃料產生的溫室氣體排放正在使熱浪變得更熱、更持久和更頻繁”。

      “否認氣候變化的人真的需要花些時間看看數據、親自體驗。整個社會應對氣候變化采取行動迫在眉睫,”勒凱雷對記者說,“異常高溫反映了大的趨勢,氣候變化導致的極端峰值溫度越來越多。在解決全球氣候變化問題之前,還將面臨更多類似情況。這不單純是出現了幾個晴天的事,實際上是整個天氣、氣候的變化,人類環境必須跟著變化,社會必須做出調整。”

      然而,在長達20多年的聯合國氣候談判進程中,一些發達國家總是試圖逃避應負的責任。它們甚至挑戰“共同但有區別的責任”原則,向發展中國家轉嫁減排責任,并遲遲不兌現為發展中國家提供資金、技術和能力建設等支持的承諾。這種缺乏誠意、回避責任的做法拖累了全球應對氣候變化的腳步。

    相關文章

    全球極端天氣頻發,如何用能源轉型應對氣候變化難題?

    在全球極端天氣事件頻發的背景下,防災減災、應對氣候變化、發展氣象經濟已經成為國際社會關注的焦點。9月2日,作為2023年中國國際服務貿易交易會高峰論壇之一的第二屆國際氣象經濟高峰論壇在北京國家會議中心......

    氣候變化或加劇城鎮化對當地野生動物影響有哪些?

    施普林格·自然旗下專業學術期刊《自然-生態與演化》最新發表一篇環境研究論文指出,研究人員基于分布在北美20座城市725個不同地點的相機陷阱的數據分析顯示,氣候變化或加劇城鎮化對當地野生動物的影響。該論......

    地表負荷季節性信號空間大地測量研究取得進展

    近期,中國科學院上海天文臺研究員金雙根帶領的衛星導航與遙感研究團隊,開展了地表負荷季節性信號的空間大地測量研究,綜合全球衛星導航系統(GlobalNavigationSatelliteSystem,G......

    熱浪與暴雨交織,全球極端天氣事件成“新常態”?

    或許很少有人像雷切爾·貝茲納·克爾(RachelBeznerKerr)一樣,在今年如此頻繁地感受著極端天氣事件的殘酷。克爾是美國康奈爾大學的一名社會學家,在非洲馬拉維的農業社區中工作。今年春天,馬拉維......

    氣候變化引發糧食危機?專家:對中國糧食供給影響有限

    “氣候危機給全球糧食安全帶來了巨大的風險和挑戰。”國際經濟商業網站17日這樣擔憂地稱。據報道,全球最大大米出口國印度正考慮禁止絕大多數大米的出口。尼日利亞總統提努布日前宣布該國進入糧食安全緊急狀態。與......

    筑牢防災減災堅固防線

    近期,全國多地遭遇高溫和強降雨天氣。持續的極端天氣,不僅對生產生活造成影響,也對能源保供形成挑戰。各級黨委和政府要未雨綢繆,精心準備,提前應對各種氣象災害。夏季是極端天氣多發季節,今年更是不同尋常。當......

    氫泄露對氣候的影響超二氧化碳十多倍

    由挪威奧斯陸國際氣候與環境研究中心(CICERO)科學家領導的一個國際科研團隊在6月7日出版的《通訊地球與環境》雜志上刊發論文稱,泄漏的氫氣對全球變暖的影響幾乎是二氧化碳(CO2)的12倍。這是迄今對......

    臭氧條約推遲首個無冰北極夏季

    發表在最新一期《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雜志上的一項研究表明,1987年簽署的以保護臭氧層為主旨的《蒙特利爾議定書》將第一個無冰北極夏季的出現推遲了15年。《蒙特利爾議定書》是第一個由所有聯合國成員國批準......

    大氣所關于熱穹頂環流的研究獲進展

    極端天氣氣候事件如熱浪、強降水、干旱等對社會、經濟和人民生命財產安全造成威脅。2021年6月底至7月初,一場強勁的熱浪席卷北美西海岸,造成部分地區溫度相比于常年同期高出16-20℃。“熱穹頂”是此次高......

    突破危險的界限——氣候臨界點究竟是什么?

    氣候臨界點是氣候變化研究的熱門領域,也是全球面臨的最大氣候風險。關于氣候臨界點,2018年的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威廉·諾德豪斯曾有這樣的一個比喻:一葉在水面上漂浮的獨木舟開始傾斜進水的時候,尚能保持平衡......

    <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1v3多肉多车高校生活的玩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