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德國德累斯頓技術大學科學家領導的國際研究小組,在一種晶體新材料中成功測得重力—量子異常。這是科學家們首次觀測到模擬重力場下真實晶體內存在的量子異常現象。研究發表在新一期的《自然》雜志上。
物理學中能量、脈沖或電荷的形式盡管會發生變化,但永遠不會消失。然而,在特定條件下,當人們將經典物理學應用于非經典物理學(如量子力學)時,這一情況就不是必然,人們稱之為量子異常。之前還沒有實驗可以證明重力—量子異常,這是科學家首次在晶體材料上完成量子異常實驗,繞過了一個極其困難的實驗——需要足夠強的重力場來觀測重力—量子異常。
研究人員通過對晶體材料的研究發現,在特定情況下,晶體的重力場可通過溫差模擬,如此一來,不需要在實驗室中創造一個時空曲率,就可以在引力場中進行測量。他們使用的晶體材料為外爾半金屬,這種材料擁有一定數量的名為“外爾費米子”的電子。這種電子有兩種不同的旋轉方向,既有左旋電子,又有右旋電子,而且每種旋轉方向其電子的能量和脈沖保持定值,這樣,除非出現量子異常,不管是左旋還是右旋的電子庫能量和脈沖都保持定值,這一特性在重力—量子異常驗證中具有特殊意義。
研究人員利用導電體電流引起的溫差對新材料進行實驗,當在晶體材料上施加額外的溫差時,他們觀察到電流隨磁場的增加而增加。這個結果源于原先與旋轉方向無關的固定能量和脈沖值發生變化,如左旋電子比右旋電子獲得更多能量和脈沖,這就為研究人員驗證重力—量子差異找到了證據。
該項目主要研究人員尼曼博士稱,借助這項實驗,研究人員可以回答固體物理學領域的許多難題,并對材料研究領域起到重要作用。這項研究結果還有助于天體物理學家更好地了解早期宇宙演變進程以及粒子物理學家驗證粒子衰變等。
正在北京參加十三屆全國人大五次會議的全國人大代表、中國科學院院士、“天琴計劃”首席科學家羅俊8日表示,近期“天琴一號”衛星獲得全球重力場數據,這是我國首次使用國產自主衛星測得這一數據,使得我國成為世界......
精密測量院鮑李峰海洋大地測量與水下導航科研團隊,針對全球海洋重力場精細建模及海底大地測量觀測技術難題,利用近三十年來衛星測高海面形狀精確測繪連續觀測資料,構建全球海洋十年際測高重力場變化序列。依托現代......
由德國德累斯頓技術大學科學家領導的國際研究小組,在一種晶體新材料中成功測得重力—量子異常。這是科學家們首次觀測到模擬重力場下真實晶體內存在的量子異常現象。研究發表在新一期的《自然》雜志上。物理學中能量......
由德國德累斯頓技術大學科學家領導的國際研究小組,在一種晶體新材料中成功測得重力—量子異常。這是科學家們首次觀測到模擬重力場下真實晶體內存在的量子異常現象。研究發表在新一期的《自然》雜志上。物理學中能量......
實踐十號衛星模擬圖中國科學院國家微重力實驗室試驗裝置微重力環境下盛開的花人類未來能否能穿越星際,在宇宙中長期生存?人類能否到太空中去繁衍后代?宇宙飛船或者空間站著火了怎么辦?如今困擾各大城市的霧霾如何......
美國《地球物理學研究快報》在線雜志近日發表研究稱,冰川融化可以改變地球的重力場。目前,格陵蘭島和南極洲的冰川已開始大量融化,科學家們通過重力場的研究了解冰川融化時間表,能更好地預測這兩大冰原融水可能造......
中科院上海天文臺博士生導師平勁松研究員帶領的由來自上海天文臺、武漢大學、北京航天指揮控制中心和日本國立天文臺的年輕專家組成的聯合研究小組,利用“嫦娥”一號繞月衛星的測軌數據,成功獲取了月球重力場新模型......
歐空局衛星繪制的地球重力場圖譜這是什么?一個上了顏色的土豆,還是用培樂多彩泥捏成的足球,無論如何,你絕對不會想到這就是地球!如今,經過入軌頭兩年期間超過7000萬次的觀測,一顆轎車般大小的人造衛星已經......
德國慕尼黑工業大學近日發表公報說,該校科學家參與了歐洲地球重力場和海洋環流探測衛星(Goce)數據的初步分析,發現喜馬拉雅山脈等人類難以到達的地區以往的重力場數據存在較大偏差。Goce是歐洲航天局研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