珊瑚礁是造礁石珊瑚群體死亡后,其殘骸經過漫長的地質作用形成的巖土體,具有明顯的二元沉積結構,上部為松散的珊瑚礁砂,下部為礁灰巖。作為珊瑚礁主體的礁灰巖,具有明顯區別于常規陸源巖體的成巖作用類型。該成巖作用以生物化學膠結、重力壓密及后期的冷變質作用為主,而陸源巖石是以高溫、高壓成巖作用為主,因此珊瑚礁巖體以多孔、低強度、脆性為特征,具有明顯的地貌差異性和沉積分帶性。
礁灰巖作為多孔介質,其賦水及滲透特性不同于常規陸源巖石。對于基質堅硬且致密的陸源巖石,其巖塊中雖含有細小的孔隙,但與裂隙的導水能力相比,孔隙網絡的滲透性微弱,因而對于該種類型的巖石,裂隙網絡是其主要滲流通道。而對于礁灰巖類的多孔介質巖石,孔隙網絡是不可忽視的流體賦存及流動空間。
中國科學院武漢巖土力學研究所海洋與環境巖土工程中心基于X射線顯微CT掃描技術,對礁海相生物成因的礁灰巖的孔隙結構進行微觀表征研究,并與陸源河流相沉積砂巖對比。借助最大球算法,研究建立三維重構模型表征單元體的空間孔隙網絡模型,對孔喉結構進行定量分析。結果表明,礁灰巖相比于砂巖,孔隙結構具有較強的不均勻性,逐層面孔隙大、逐層面孔隙率波動幅值高;礁灰巖中的孔隙以中孔(0.0625mm-4mm)為主,中孔占比均大于85%;礁灰巖的孔隙及喉道均為偏三角形的不規則形態,巖芯的結構類型和孔隙率對孔隙及喉道形狀的影響較小;表征單元體中孔隙體積平均值高于喉道體積平均值一個數量級;不同類型礁灰巖的孔喉尺寸的頻率分布差異較大。礁灰巖孔隙平均配位數為1。研究獲得的礁灰巖微觀孔隙結構可為分析礁灰巖的滲透性和組構的沉積演化奠定理論基礎。
研究工作得到國家重點研發計劃、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及湖北省自然科學基金的支持。
圖1.珊瑚礁灰巖及砂巖測試樣品
圖2.表征單元體三維重構(REV)
圖3.表征單元體及其孔隙網絡結構模型
圖4.表征單元體孔隙及喉道相關參數頻率分布
近日,中國科學院深海科學與工程研究所深海地球物理團隊聯合海南省海洋地質調查研究院研究揭示了珊瑚礁海島滑坡的地貌特征及環境效應。相關研究論文發表于《地貌學》。王大偉和陳萬利為該論文共同通訊作者。珊瑚礁海......
珊瑚礁是地球上生物多樣性最豐富的生態系統之一,被稱為“海洋中的熱帶雨林”。然而隨著全球氣候變暖不斷加劇,預計到2030年,全球接近60%的珊瑚將會死亡。在以色列南部、紅海亞喀巴灣之濱的城市埃拉特,當地......
來自史密森國家自然歷史博物館的科學家們發現了第一個能夠治療和避免石珊瑚組織損失病(SCTLD)的有效細菌益生菌。自2014年以來,這種神秘的疾病已經對佛羅里達州的珊瑚礁造成了嚴重的破壞,并迅速滲透到加......
澳大利亞昆士蘭科技大學科研團隊使用計算機視覺和人工智能(AI)技術,開發了珊瑚產卵和幼蟲成像相機系統(CSLICS)和珊瑚生長評估(CGRAS)系統,可對珊瑚產卵數量進行自動化密集型計數并實時監測珊瑚......
圖片來源:Pixabay一項研究發現,最受歡迎的夏威夷珊瑚礁或因受游客影響正在退化。相關研究1月10日發表于《自然-可持續性》。珊瑚礁因其繽紛美麗和生物多樣性而廣受歡迎,它們也是至關重要的......
施普林格·自然旗下專業學術期刊《自然-可持續性》最新發表的一篇可持續研究論文認為,最受歡迎的夏威夷珊瑚礁或許受游客影響正在退化。該論文介紹,珊瑚礁因其生物多樣性和美麗而廣受歡迎,它們也是至關重要的生態......
珊瑚礁是造礁石珊瑚群體死亡后,其殘骸經過漫長的地質作用形成的巖土體,具有明顯的二元沉積結構,上部為松散的珊瑚礁砂,下部為礁灰巖。作為珊瑚礁主體的礁灰巖,具有明顯區別于常規陸源巖體的成巖作用類型。該成巖......
珊瑚礁是造礁石珊瑚群體死亡后,其殘骸經過漫長的地質作用形成的巖土體,具有明顯的二元沉積結構,上部為松散的珊瑚礁砂,下部為礁灰巖。作為珊瑚礁主體的礁灰巖,具有明顯區別于常規陸源巖體的成巖作用類型。該成巖......
6月8日是第十四個世界海洋日和第十五個全國海洋宣傳日,今年的中國主題是“保護海洋生態系統,人與自然和諧共生”。近年來,我國珊瑚礁、紅樹林、海草床等多個典型海洋生態系統得到有效保護,海洋生物多樣性得到顯......
珊瑚礁是地球上生物最豐富、最具經濟價值的生態系統之一。盡管珊瑚礁具有巨大的環境和社會經濟價值,但由于一系列人為壓力因素,包括海水溫度升高、沿海養分污染和過度捕撈,珊瑚礁在全球范圍內正在衰退。近年來,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