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細管電泳(Capillary Electrophoresis,CE),又稱高效毛細管電泳,是一類以毛細管為分離通道、高壓直流電場為驅動力的新型液相分離分析技術 (Fig.1)。自20世紀90年代以來,該技術迅速被各種標準 (包括中國藥典、國標、美國藥典,甚至是歐洲標準) 所收錄,成為現代分析科學中繼高效液相色譜 (High PerformanceLiquid Chromatography, HPLC) 之后的又一重大進展。
Fig. 1 毛細管電泳示意圖
早在1807年,俄國莫斯科大學的斐迪南·弗雷德里克·羅伊斯(Ferdinand Frederic Reuss) 在濕粘土中插上帶玻璃管的正負兩個電極,施加電壓后發現正極玻璃管中原有的水層變混濁,即帶負電荷的粘土顆粒向正極移動引起,首次發現了電泳現象,并命名為 cataphoresis。這些早期發現引起了物理化學家的興趣,他們開發了一些實驗裝置 (如Fig. 2所示) 來演示這些現象。
Fig. 2 cataphoresis實驗裝置
一個世紀之后,1909年,Michaelis (好像是那位發明米氏方程的德國大牛)提出將“cataphoresis”更名為“electrophoresis”。因為在希臘語中,“electron”有“amber”或者“electric”的意思,“phore”有“bearer”之意,中文翻譯為電的搬運工,即“電泳”。他還給出了電泳的定義:膠體離子在電場中的移動。
1937年,瑞典Uppsala大學的大牛--賽利烏斯 (Arne Tiselius)(Fig. 3a) 對Fig.2的演示裝置進行了改進,發明了Tiselius電泳儀 (Fig. 3b),并首次從人血清混合液中分離出白蛋白和α、β、γ球蛋白 (Fig. 3c),這使得電泳作為分離分析技術有了突破性的進展,開創了電泳技術的新紀元。鑒于Tiselius在電泳技術的發展和應用方面所做的開拓性貢獻,在1948年被授予諾貝爾化學獎。
Fig. (3a) Arne Tiselius. (3b) Tiselius electrophoresisapparatus (3c) Electrophoretic analysis of blood serum.
1948年,Wieland和Fischer在前人研究的基礎上,發展了以濾紙作為支持介質的電泳 (Paper Electrophoresis) 來取代復雜的Tiselius電泳,紙質電泳一度成為氨基酸等帶電性化合物的主流分離分析方法。1950年,Durrum擴大了紙質電泳的應用范圍,將其用于蛋白質類生物大分子的分離研究(Fig.4) 。同時,他們又開創了利用各種固體物質(醋酸纖維膜、瓊脂凝膠、淀粉凝膠等)作為支持介質的電泳方法。1959年,Raymond和Weintraub利用人工合成的凝膠作為支持介質,創建了聚丙烯酰胺凝膠電泳 (PolyacrylamideGel Electrophoresis),極大地提高了電泳技術的分辨率。幾十年中,聚丙烯酰胺凝膠電泳甚至是生物化學和分子生物學中對核酸、多肽、蛋白質等生物大分子使用最普遍,分辨率最高的分析鑒定技術。
Fig. 4 紙質電泳的血清蛋白分離圖
但是上述傳統的電泳技術還存在很多問題,例如在分離過程中,操作電壓比較低(100-200 V),分離分析的速度慢;在檢測過程中常使用顯色劑,步驟繁瑣等。為了提高分離速度,1968年,英國Locarte公司研制了可以在3英尺(約1米)濾紙上施加10 kV高電壓的電泳儀 (Fig. 5),較高的電壓可以解決分離速度的問題,但又衍生出焦耳熱等新的問題,而且儀器體積比較大。
Fig. 5. Cover of a Locarte of London High voltageelectrophoresis catalogue of ca.1968.
1967年,瑞典科學家Hjerten創造性地提出毛細管區帶電泳 (Capillary Zone Electrophoresis, CZE),他用一個3 mm內徑的石英管代替濾紙進行電泳分離,這是現代最早的毛細管電泳,但操作麻煩,分離結果不盡人意。1979年,Mikkers從理論上研究了電場聚焦現象及其對分離區帶擴展的影響,在200 μm內徑的聚四氟乙烯管中實現了高效電泳的分離,這項研究真正成為電泳發展史上的第一個重大突破。1981年,Jorgenson和Lucacs用75μm內徑的熔融石英毛細管(Fig. 6a),以電遷移方法進樣,在30 kV的高壓電下進行丹酰化氨基酸樣品的電泳分離,用靈敏的熒光檢測器獲得了超過400,000理論塔板數/米的高效分離效果 (Fig. 6b) ,證明了毛細管電泳作為分析技術的潛力,成為高效毛細管電泳劃時代的里程碑。由于毛細管內徑小,表面積和體積的比值大,易于散熱,大大減少焦耳熱的產生,這是毛細管電泳與傳統電泳技術的根本區別。
(a) ( b)
Fig. 6. (a) 熔融石英毛細管 (b) 丹酰化氨基酸分離
1984年,Terabe發展了膠束電動毛細管電泳 (Micellar Electrokinetic Capillary Electrophoresis, MEKC);1987年,Hjerten把傳統的等電聚焦過程轉移到毛細管內進行,建立了毛細管等電聚焦電泳(Capillary Isoelectric Focusing, CIEF);同年,Cohen發表了毛細管凝膠電泳 (CapillaryGel Electrophoresis, CGE) 的工作。從此以后,一系列的毛細管電泳技術相繼出現。特別是1988年,美國Bio-Rad公司的第一臺商品化毛細管電泳儀器(HPE-100型)的問世之后 ( Fig.7), 一系列商品化的儀器相繼上市,使得毛細管電泳的研究在世界范圍內掀起了熱潮,促進了現代毛細管電泳技術和理論的迅猛發展。
Fig.7第一臺商品化毛細管電泳儀器(HPE-100型)
目前,毛細管電泳在生命科學、生物制藥、食品安全和環境保護等領域應用非常廣泛,正成為分析科學上常規、有效的一種分離分析技術,每年全世界發表的文章數以千計, 國內外數十家廠家也積極投身于毛細管電泳相關儀器的研制和生產 (Fig. 8)。
(a) (b)
Fig.8(a) Agilent(7100型毛細管電泳系統) (b) Unimicro (qCE-3010型毛細管電泳系統)
國家藥典委發布關于0542毛細管電泳法標準草案的公示(第二次)。原文如下:我委擬修訂《中國藥典》0542毛細管電泳法。為確保標準的科學性、合理性和適用性,現將擬修訂的0542毛細管電泳法公示征求社會各......
手性藥物的對映體理化性質極其相似,而藥理、毒理作用常常存在顯著差異,因此探索提高對映體分離性能的創新策略對手性分離具有重要意義。以往關于毛細管電泳(CE)中β-受體阻斷藥美托洛爾(MET)對映體分離的......
自動化平行毛細管電泳系統可簡化蛋白質分析2024年1月17日,北京——安捷倫科技公司(紐約證交所:A)今日宣布在第23屆PepTalk會議期間正式發布用于蛋白質分析的新型自動化平行毛細管電泳系統——A......
2022年底,國家藥典委員會發布《中國藥典》(2025年版)編制大綱的通知。《通知》顯示,到2025年,全面完成新版《中國藥典》編制工作。符合中醫藥特點的中藥標準進一步完善,化學藥品、生物制品、藥用輔......
液相色譜和質譜的聯用無疑獲得了巨大成功,但在帶有多電荷的生物大分子的分離表征方面,人們一直夢想毛細管電泳和質譜的無縫結合。2023年美國質譜年會(ASMS)上,SCIEX推出創新的Intabio?ZT......
色譜,2021,39(12):1362-1367DOI:10.3724/SP.J.1123.2021.01014羅芳,郭澤華,曹成喜,樊柳蔭*,張薇*基于毛細管電泳和離子遷移率經驗公式測定洛伐他汀的絕......
分析測試百科網訊近日,廣州市藥品檢驗所公布了2021年度實驗設備購置項目(一)招標公告,預計采購CE-MS毛細管電泳-高分辨質譜聯用儀,超高效液相色譜儀,二維液相色譜儀,高分辨氣相質譜聯用儀,全自動計......
分析測試百科網訊近日,中國食品藥品檢定研究院公布其2020年度專項儀器設備購置項目第五批招標采購目錄。據統計,本次招標預算1143萬,預計采購毛細管電泳、雙熒光細胞分析儀、飛行時間質譜儀、高分辨質譜儀......
2020年9月,日立高新宣布,DS3000緊湊型毛細管電泳(CE)測序儀將在日本、中國、韓國發售。日立DS3000由日立高新技術公司和普洛麥格公司合作開發。DS3000 DNA測序儀&nbs......
近日,北京市疾控中心發布了“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實驗室檢測設備購置項目招標公告",本次招標金額為6000萬元。涉及儀器眾多,其中包括高壓滅菌器、核酸提取儀、數字微滴PCR系統、毛細管電泳系統、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