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彼得堡氣候對話在德國柏林首都舉行,環保人士手持標語在勃蘭登堡門前集會。
5月21日,在聯合國氣候變化峰會即將于年底在巴黎召開之際,英國《衛報》、西班牙《國家報》、法國《世界報》和《中國日報》等25家國際新聞機構宣布結成“氣候變化報道聯盟”(Climate Publishers Network)。聯盟旨在共享各自的氣候變化新聞報道資源,以推動和提升公眾對于氣候變化的認知水平。
聯盟成員還包括澳大利亞的《悉尼先驅早報》、印度的《今日印度》、美國的《西雅圖時報》等遍及全球的新聞媒體。這些媒體將共同創建一個全球氣候變化新聞庫,并取消成員間的氣候變化新聞轉載費用,以便聯盟內機構能夠免費發表來自其他各成員機構的氣候變化報道資源。“氣候變化報道聯盟”的成員機構可以選取自己感興趣的內容發表,如果需要的話,也可以將這些文章翻譯并直接發布在自己的網站上。
聯盟還希望在“全球編輯網絡”(Global Editors Network,簡稱GEN)的幫助之下擴大覆蓋面,在現有25家成員機構之外吸收更多新聞媒體,該共享機制將持續到12月11日,即巴黎第二十一屆聯合國氣候變化峰會的最后一天。
《衛報》主編阿蘭·拉斯布里奇(Alan Rusbridger)、《國家報》主編安東尼奧·卡諾(Antonio Cano)以及“全球編輯網絡”主席里卡多·基爾希鮑姆(Ricardo Kirschbaum)表示:“我們誠摯希望全球各國新聞機構能夠加入我們,一起共享新聞資源。”
《衛報》數字戰略主管沃爾夫岡·布勞(Wolfgang Blau)表示,25家成員單位在地域和政治立場方面有著廣泛的代表性,通過前所未有的合作,形成了新聞內容分享的廣泛合力。
布勞認為:“來自各大洲的新聞機構決定采取此種方式開展合作,建立了一個史無前例的多元化大型新聞組織。氣候變化是人類當前面對的最大挑戰,我們需要尋求超越地域與政治界限的全新合作方式。”
1月17日,首屆“長三角文化高質量發展論壇”暨“長三角文化遺產保護與文化資源共享研究聯盟”(簡稱“長三角文化研究聯盟”)啟動儀式在南京大學仙林校區舉行。本次論壇由南京大學倡議并主辦,復旦大學、浙江大學......
由西安交通大學倡導發起的西部醫學教育聯盟日前成立,成員單位包括西安交通大學、四川大學、蘭州大學、重慶醫科大學等28所西部高等醫學院校。據介紹,該聯盟為西部12個省市自治區高等醫學院校結成的非政府、非營......
20世界80年代以來,全球特別是北半球的植被蓋度呈現顯著增加趨勢,這一現象被稱為“全球變綠”。鑒于植被與徑流之間的緊密關系,全球變綠如何影響徑流成為國際研究熱點,但迄今為止仍缺乏統一結論。中國科學院遺......
12月22日,《自然》繼對影響2020年的科學事件進行盤點后,又預測了2021年最值得關注的科學事件。其中,新冠疫情和氣候變化仍是繞不開的話題。應對氣候變化進入新階段2021年將是應對氣候變化的關鍵一......
近日,中國科學院空天信息創新研究院研究員劉良云團隊發布2020年全球30米地表覆蓋精細分類產品。目前該數據集已在地球大數據科學工程數據網站免費共享。地表覆蓋分布是氣候變化研究、生態環境評估及地理國情監......
最近一項研究顯示,隨著氣候變暖,原本冬季南歸的很多鳥類或將變為“北漂族”。該研究指出,作為瀕危物種代表之一的丹頂鶴,在過去30年內已經在東部沿海地區失去了92%的越冬范圍。可見,氣候變化已顯著影響到我......
包括世界氣象組織在內的多個機構9日發布報告說,全球氣候變化未因新冠疫情而止步,大氣中溫室氣體濃度在繼續上升,全球溫室氣體排放量在經歷疫情初期封鎖措施和經濟放緩帶來的暫時下降后,正逐步回升到......
今年的300名“杰青”入選者來自124所機構。其中,共有5所大學入選人數超過10人。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和清華大學都有15人入選,并列第一。緊隨其后的是北京大學和南京大學,分別入選14人。上海交通大學入選......
據中國認可消息,7月上半月有46家檢驗檢測機構暫停/注銷/撤銷認可資質。其中,2家檢測機構因違反CNAS相關規定,被暫停認可。檢測和校準實驗室醫學實驗室檢驗機構......
6月2日上午,由全國醫學教育發展中心、全國醫學院校教師教學發展聯盟主辦的“醫學教育大講堂”開幕論壇暨全國醫學院校教師教學發展聯盟成立儀式以在線形式舉行。成立儀式由北大醫學部副主任王維民教授主持。教育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