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Antpedia LOGO WIKI資訊

    氣候變化報道聯盟成立共享氣候變化新聞資源

    2014年彼得堡氣候對話在德國柏林首都舉行,環保人士手持標語在勃蘭登堡門前集會。 5月21日,在聯合國氣候變化峰會即將于年底在巴黎召開之際,英國《衛報》、西班牙《國家報》、法國《世界報》和《中國日報》等25家國際新聞機構宣布結成“氣候變化報道聯盟”(Climate Publishers Network)。聯盟旨在共享各自的氣候變化新聞報道資源,以推動和提升公眾對于氣候變化的認知水平。 聯盟成員還包括澳大利亞的《悉尼先驅早報》、印度的《今日印度》、美國的《西雅圖時報》等遍及全球的新聞媒體。這些媒體將共同創建一個全球氣候變化新聞庫,并取消成員間的氣候變化新聞轉載費用,以便聯盟內機構能夠免費發表來自其他各成員機構的氣候變化報道資源。“氣候變化報道聯盟”的成員機構可以選取自己感興趣的內容發表,如果需要的話,也可以將這些文章翻譯并直接發布在自己的網站上。 聯盟還希望在“全球編輯網絡”(Global Editors Networ......閱讀全文

    《中國應對氣候變化的政策與行動(2011)》白皮書

      國務院新聞辦公室22日發表《中國應對氣候變化的政策與行動(2011)》白皮書。全文如下: 中國應對氣候變化的政策與行動(2011) (2011年11月22日)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新聞辦公室   目錄   前言   一、減緩氣候變化   二、適應氣候變化   三、基礎能力建設

    國務院關于印發“十三五” 控制溫室氣體排放工作方案通知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國務院各部委、各直屬機構:  現將《“十三五”控制溫室氣體排放工作方案》印發給你們,請認真貫徹執行。  國務院  2016年10月27日  (此件公開發布)  “十三五”控制溫室氣體排放工作方案  為加快推進綠色低碳發展,確保完成“十三五”規劃綱要確定的低碳發展目標任務

    邁克爾·丘奇:中國政府已用最積極態度應對氣候變化

       5月8日上午,綠色經濟與應對氣候變化國際合作會議主論壇在京舉行。小島國聯盟主席國格林納達環境部部長邁克爾?丘奇先生做了主旨演講,演講實錄如下:  各位尊貴的代表,尊敬的主席,各位嘉賓,我們作為一個政治家,總是要學會贊揚。首先,我要感謝會議的主席,同時我也要代表我國政府和人民對于中國政

    特朗普政府科技政策的不確定性

      美國總統特朗普就職已一月有余,其科技政策仍然很不明朗。科學界對此既有批評,又有期待。特朗普在競選期間的言論,直接涉及科學技術政策的并不多。但就業、稅收、教育和貿易等政策中涉及到的一些科技政策問題,已經引起科學界憂慮,如高技術移民、氣候變化和能源等議題。  特朗普宣誓就職當天,白宮網站上關于氣候變

    氣候融資方興未艾 助推中國低碳轉型

      “氣候融資在中國剛剛啟動,但早晚是要成大氣候的。”中國國務院參事劉燕華28日在中國氣候融資政策研討會上如是說。   “氣候融資”在應對氣候變化行動中方興未艾:國際層面,發達國家在氣候變化國際談判中承諾建立“氣候基金”向發展中國家提供援助;國家層面,節能減排政策和清潔技術推動投向低碳領域的資金快

    科學家發現90家公司應承擔氣候變化責任

       最近,地理學家Richard Heede收到一份來自美國眾議院科學、太空和技術委員會主席,眾議員Lamar Smith的傳票。當若干州的檢察長著手調查埃克森美孚公司是否因在即便其自身的科學家知道氣候變化正在發生的情況下仍散布關于氣候變化的懷疑言論而犯有欺詐行為時,身為氣候變化懷疑論者的Smit

    專家解讀空氣污染與氣候變化

      日前,北京再度出現嚴重霧霾,而“干渴”超過百日和有記錄以來第三晚的初雪又讓人想起了氣候變化。二者之間有什么聯系?正在芝加哥舉行的美國科學促進會2014年年會上,一組國際專家探討了空氣污染與氣候變化之間的聯系。   在16日舉行的主題為“空氣質量與氣候變化”討論會上,英國萊斯特大學教授保羅·蒙克

    澳大利亞新政府或將廢除現有氣候政策

    據《新科學家》雜志報道,澳大利亞近期的大選結果對于該國的氣候政策來說恐怕不是個好消息。隨著新政府即將上臺,原有的溫室氣體排放交易計劃可能會被廢止,原來設置的氣候咨詢機構、碳減排政策研究所都有可能被裁撤,有專家認為,這將使得澳大利亞本就不高的減排目標更加難以實現。 由新任總理托尼?阿

    《自然》:制定氣候政策切莫忽視社會科學

       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IPCC)正在變得與氣候政策不再相關。《自然》雜志日前撰文指出,為了謀求一致性和避免爭論,該組織正在遭遇“路燈效應”:更多關注“明亮”的氣候科學。但對問題的洞察往往來自暗處,遠離那些自然科學能單獨闡釋清楚的地方。  IPCC最新報告墨跡剛干,科學家和各國政府就開始計劃

    全球能源互聯網促進《巴黎協定》實施行動計劃公布

      全球能源互聯網發展合作組織與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秘書處10日聯合發布《全球能源互聯網促進<巴黎協定>實施行動計劃》,并共同成立全球能源互聯網智庫聯盟。  據介紹,這份在2018年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期間發布的行動計劃,全面對接《巴黎協定》中全球應對氣候變化的關鍵要素,從發展形勢、減排

    解振華:氣候資金不解決 一切都無從談起

      關注2012多哈氣候大會   參加多哈氣候大會的中國代表團團長、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副主任解振華3日發表講話,他對資金問題特別強調說,“如果資金問題得不到解決,發展中國家減緩、適應、技術轉讓等等的一切問題,都無從談起。資金問題是一個非常核心、關鍵的問題。”   資金到位信息

    金磚國家智庫研討會熱議網絡治理與氣候變化

       日前,金磚國家智庫合作中方理事會等單位在北京共同舉辦“智庫話金磚”研討會。與會人士回顧了金磚國家在網絡治理與氣候變化方面的合作,并紛紛表示,仍要不斷探索,增進共識,力爭在全球治理方面作出更大貢獻。  網絡空間治理合作方興未艾  在全球網絡空間治理領域,金磚各國在推進現有網絡空間治理規則改革方面

    國內氣候資金存巨大缺口 3措施或破解融資瓶頸

      今日上午,《2012中國氣候融資報告》在北京發布,據中新網能源頻道了解,目前國內氣候資金存在巨大缺口,而激活融資機制、完善氣候融資的基礎條件、創新多元化的企業融資方案等三方面措施則有望破解融資瓶頸。   我國在節能減排“十二五”規劃中設立的一系列目標和對戰

    美國發起最大規模游行 聲援聯合國氣候峰會

    2014年5月4日,阿聯酋在阿布達比酋長國召開高級別會議,進一步推廣9月23日的聯合國氣候變化峰會。在記者招待會上,聯合國秘書長潘基文(左)與阿聯酋氣候變化問題特使艾哈邁德?阿爾賈柏(Sultan Ahmed Al Jaber)手持“支持氣候行動”標語。 2014年5月14日,游行者們在

    洛克菲勒基金會轉向清潔能源投資

      據外媒報道,以石油致富的洛克菲勒家族近日稱,他們將出售旗下的石油行業相關資產,轉向清潔能源領域。  洛克菲勒兄弟基金會總裁斯蒂芬·海因茨表示,已決定出售他們在煤炭業和加拿大油砂行業的投資,投入可再生能源。一兩年后,再審議他們所持的剩余化石燃料投資是否需要出售。  該基金會在聲明中表示,煤炭和油砂

    黑碳氣候污染力僅次于二氧化碳

      一項為期四年的國際研究發現,燃燒化石燃料和生物質產生的煤煙,即黑碳,其對大氣的污染強度比以前認為得更大。   據路透社報道,發表在《地球物理學研究?大氣》雜志上的這一研究報告稱,柴油發動機、磚窯和燃木鍋灶排放出來的黑碳對氣候的污染力僅次于二氧化碳。   但由于黑碳在大氣中只存留短短幾天,相比

    美加聯合公布西部氣候行動戰略

      美國西部7個州和加拿大的3個省于7月27日聯合公布了一份迄今最為詳盡的溫室氣體減排戰略,并表示他們希望此戰略能夠成為美國和加拿大國家減排體系的一個范例。  據美聯社報道,這項以“總量控制和交易”(cap-and-trade)制度為核心的西部氣候行動戰略將于2012年

    被指出于政治目的 歐盟涉嫌歪曲生物燃料科學

      從2008年到2010年1月,在歐盟的政治人物、科學家和高級公務員之間散發一些電子郵件,內容涉及歐洲最具爭議的環保領域,即號稱石油替代品的生物燃料使用問題。事實上,如果不是透明法律,歐洲的人們可能還不知道既得利益如何影響歐洲清潔能源政策及其背后的科學。  據路透社報

    《自然》報道中國科學家發起的“第三極環境計劃”

      11月11日,《自然》(NATURE)第468期報道了由中國科學家發起的“第三極環境(Third Pole Environment, TPE)計劃”,科學家們聚集一堂,準備通過開展這一國際研究計劃來理解和減輕“第三極地區”的環境變化。以下是全文譯文。  環境變化與冰川變

    多個國際組織聯合發布藍碳政策計劃

      人類引發的大氣和海洋碳排放是造成全球氣候變化最主要的原因。抑制氣候變化意味著既要消除大氣和海洋的碳,又要避免產生新的碳排放。藍碳(Blue Carbon)是儲存于濱海和海洋系統的碳。與成熟的熱帶森林相比,紅樹林、海草和鹽沼等濱海生態系統能從海洋及大氣中儲存和轉移更多的碳。除南極洲外,濱海生態系統

    中國發布首個溫室氣體核算與報告平臺

      11月5日,在洛克菲勒兄弟基金會、能源基金會、藍月亮基金會、美國氣候注冊署等組織的支持下,能源與交通創新中心結合中國實際情況開發的“中國碳注冊”平臺正式發布。據悉,這是中國國內首個公益性的溫室氣體核算與報告平臺,該平臺既符合國際標準,又能滿足中國企業和機構的實際需求。   氣候變化問題正日益凸

    第十四屆世界水大會在巴西召開

      以“面向未來的適應性水資源管理 ”為主題的第十四屆世界水大會(XIVth World Water Congress)于9月25日至29日在巴西累西腓(Recife,Brazil)舉行。來自全球56個國家近千名專家學者參加了大會。中國派出了以水利部、科研機構專家學者組成代表團參加大

    《自然》“2018年度十大人物”揭曉——賀建奎上榜!

      《自然》12月19日發布了“2018年度十大人物”。  《自然》每年遴選出10位對科學界產生重大影響的人士。雜志特寫版主編Rich Monastersky表示:“本年度十大人物的故事囊括了今年最重要的科學事件,從發現超導態到飽受批評的人類基因編輯。”  1. 曹 原  年僅21歲的物理學家曹原協

    加拿大政府還科學家言論自由

       去年11月,Kristi Miller-Saunders意外接到其上司的拜訪通知。作為加拿大漁業及海洋部(DFO)的一名分子遺傳學家,Miller-Saunders有理由擔憂這種來自上級的關注。在過去4年的許多場合,政府官員都禁止她與媒體和公眾談論自己有關大馬哈魚基因組的研究。甚至有一位“看守

    多哈氣候大會:艱難的過渡

      繪圖:楊佳   本期嘉賓:   李俊峰:國家應對氣候變化戰略研究和國際合作中心主任   張 雯:國家環保部高級工程師   王 謀:中國社科院城市發展與環境研究所副教授   主持人:   南方日報特派多哈記者 龍金光   隨著越來越多極端天氣現象的出現,一年一度的聯合國

    美國保守派質疑奧巴馬清潔能源政策

    美國一些保守組織掀起了一輪反對奧巴馬政府能源政策的活動。  據《衛報》報道,近期美國一些保守組織掀起了一輪反對奧巴馬政府能源新政的活動。 “美國繁榮”政治行動委員會(Americans for Prosperity)等一些右翼組織近期對奧巴

    國際科技合作澤被農業可持續發展

    國際農業研究磋商組織年度大會12月3日~7日在京舉行 世界最大國際農業研究中心聯盟——國際農業研究磋商組織(CGIAR)年度大會于12月3日~7日在北京舉行,國務院副總理回良玉向大會致信祝賀,本屆年會的主題是“可持續農業的科技進展”。 近年來各國取得的一批農業研究成果亮相2007國際農業研究磋商

    人類未來需要負碳經濟

      “我們在進行著的研究不僅是為了明天,而是明天的明天。”以這個為宗旨的世界首個“負碳經濟研究院”于2011年8月23日在香港舉行莊重的創立儀式,選舉第一個提出負碳經濟的美籍華人詹松林博士為首任世界負碳經濟研究院理事會理事長。為此記者日前在北京采訪了詹理事長。  他說,為解決人類能源短缺、改善全球氣

    美國科研經費分配走勢

        國家衛生研究院(NIH):在2007年的預算案中,布什政府計劃將NIH的預算削減2.79億美元,但眾議院委員會通過的撥款議案和參議院支出委員會批準的配套措施卻讓NIH的預算增加了10億美元。雖然3.5%的增加量只相當于NIH要求的一半,但這已經讓憂心忡忡的NIH

    《自然》評估歐盟塑造科研進程的五種核心渠道

       歐盟成員國政治、經濟以及科研的逐漸一體化已經創建了一種有利于合作的環境氛圍。  歐盟為研究和創新設立了數十億歐元的經費,并通過這些合作機遇影響科學研究。  6月23日,英國通過全民公投決定退出歐盟。在失去這個最富有、人口最多的成員國之前,歐盟由來自28個國家的5億多人口構成。近日,《自然》評估

    <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1v3多肉多车高校生活的玩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