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發布時間:2010-10-09 15:41 原文鏈接: 氣候變化談判天津會議即將落幕多方分歧猶存

      據中國之聲《新聞縱橫》報道,為期6天的氣候變化國際談判天津會議今天(9日)即將落幕。作為坎昆會議的向前延伸,天津會議被寄予極高期待,然而,在談判桌上,多方分歧猶存,阻礙氣候談判最終達成共識的癥結究竟出自何方?

    氣候變化國際談判會議于4日上午在天津市舉行開幕式,國務委員戴秉國出席并致辭。

      這次天津會議原本應該是各國在奔赴墨西哥坎昆會議前,最后一次、也是最重要一次尋求“共識”的機會。然而,這些天的談判卻一如天津近日的天氣,總是“晴間多云”。

      多位參會專家表示,如果能天津會議不能達成更多共識,那么具有法律約束力的協議在年底的坎昆會議上將有可能難產,也就是說,這一協議將只能等待在明年的南非會議上正式出爐,甚至等待漢城會議的結果。

      目前爭論焦點集中在哥本哈根問題上,國家發改委副主任解振華在召開記者見面會時首先表示,去年年底舉行的哥本哈根會議雖然最后只是達成了一個沒有法律效力的協議,但這是各方達成的一個政治共識,所以中方對其予以了肯定態度。

      中方:對哥本哈根大會最后的結果有些人還不是很滿意,認為這個過程不是公開透明,也沒有體現廣泛參與、協商一致的原則,但是哥本哈根協議也確實是中美等各方共同的協商之下,至少是產生了這樣一個結果。所以我們中方還是給予肯定并支持。

      這一點也得到了77國集團、最不發達國家集團等多個集團的支持,然而,以傘形國家集團為代表的少數發達國家國家卻質疑哥本哈根會議達成協議的公正性,在這種情況下,中國政府致信聯合國秘書長潘基文和丹麥首相,解釋中方立場,提出要吸取哥本哈根會議的教訓。

      中方:我們要吸取哥本哈根會議的教訓,要遵循公開透明、廣泛參與、協商一致的原則,加大談判的力度,我們要求要開5次談判會。

      面對中方對氣候談判所表現出的誠意,美方卻將其誤讀為中國只是繼續糾纏于程序議題。美國氣候變化首席談判代表喬納森·珀欣昨天在接受記者采訪時,指責中方代表試圖就哥本哈根氣候變化會議的協議進行重新談判,而不是在協議的基礎上盡力推動重要議題的討論。

      喬納森·珀欣:在此次協商中,一些國家很善變,非常不情愿,不愿意報告,不是不采取措施,而是不愿意報告。我們認為這是不可行的。

      但事實上,中方正是根據協議,采取了行之有效的落實政策,進而在天津會議上和與會代表一起討論節能減排的力度和政策問題,中國政府目前已經提出到2020年,全國單位國內生產總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的目標。

      也正是因此,中國在天津會議上被公認為在減排行動上“動了真格”。然而,這些贊許聲中,也夾雜著不和諧的聲音。傘形集團國家據此試圖分化中國在發展中國家的地位,強調共同的責任,淡化有區別的責任,要求所有國家都應當采取有意義的行動,甚至對發展中大國提出量化減排要求。

      喬納森·珀欣:在哥本哈根會議后不久,中國政府也向世界做了宣告,承諾要采取一系列措施,包括措施強度、可再生能源、森林等問題……這是強國就一系列問題做出承諾的事例。眾所周知,我們是世界上最大的兩個溫室氣體排放國,我們是世界上最大的兩個經濟體,美國是最大的發達國家,中國是最大的發展中國家,我們兩國占了全球排放的一半。如果我們兩國不采取行動,就不能解決全球氣候變化問題。

      不同的認知,帶來的是令人尷尬的現實:發達國家在《京都議定書》中承諾的減排目標落空,美國甚至至今不愿承諾與其他發達國家“可比較”的減排目標。

      而在通向坎昆會議的關鍵問題——援助資金問題上,發達國家一再承諾為發展中國家提供資金、技術轉讓和能力建設支持,但卻是虛多實少。

      解振華:各國各利益集團之間要建立互信,建立互信的第一件事是發達國家把快速啟動資金建立起來,連已經承諾了的都沒有建立起來,怎么能建立互信呢?所以發展中國家希望快速啟動資金要建立起來,而且要公開透明,讓大家知道這些錢誰出了,出了多少,給誰了,而且要是新給的錢,這些都要公開透明。

      對于中方的呼吁,美方發言人沒有直接回應,卻巧妙地以圖古魯這樣的小島國為例做了一個比喻辯解稱,不管國家大小,有需要就應該提出援助,因此很難解決究竟該給哪一個國家。

      美方代表:圖古魯是太平洋上的一個非常小的島國,大約有3萬人,把他們放在天津的一角將消失。圖古魯比整個印度半島和孟加拉國(有數億人口)更有優先權嗎?你怎么做決定?但與此同時,我們都看到了印度半島的后果,巴基斯坦洪水造成了數百萬人無家可歸。你該如何決定我們向哪里投入這些資金?

      美方的巧言令色,中方并不認同,國家發改委負責人在向記者表示:包括美國在內的發達國家一味指責別人,而沒有實際行動,只能說明它缺乏誠意,這才是影響談判最終獲得共識的最大障礙。

    相關文章

    研究揭示氣候變化下全球植被變綠的水文效應及機理

    20世界80年代以來,全球特別是北半球的植被蓋度呈現顯著增加趨勢,這一現象被稱為“全球變綠”。鑒于植被與徑流之間的緊密關系,全球變綠如何影響徑流成為國際研究熱點,但迄今為止仍缺乏統一結論。中國科學院遺......

    Nature預測:2021年,這些科學事件最值得關注!

    12月22日,《自然》繼對影響2020年的科學事件進行盤點后,又預測了2021年最值得關注的科學事件。其中,新冠疫情和氣候變化仍是繞不開的話題。應對氣候變化進入新階段2021年將是應對氣候變化的關鍵一......

    2020年全球30米地表覆蓋精細分類產品公布

    近日,中國科學院空天信息創新研究院研究員劉良云團隊發布2020年全球30米地表覆蓋精細分類產品。目前該數據集已在地球大數據科學工程數據網站免費共享。地表覆蓋分布是氣候變化研究、生態環境評估及地理國情監......

    提高海岸帶響應氣候變化的韌性

    最近一項研究顯示,隨著氣候變暖,原本冬季南歸的很多鳥類或將變為“北漂族”。該研究指出,作為瀕危物種代表之一的丹頂鶴,在過去30年內已經在東部沿海地區失去了92%的越冬范圍。可見,氣候變化已顯著影響到我......

    全球氣候變化未因新冠疫情而止步

     包括世界氣象組織在內的多個機構9日發布報告說,全球氣候變化未因新冠疫情而止步,大氣中溫室氣體濃度在繼續上升,全球溫室氣體排放量在經歷疫情初期封鎖措施和經濟放緩帶來的暫時下降后,正逐步回升到......

    百年生態學模型:氣候變化或致種群破壞驟然發生

    英國《自然》雜志8日發表的一項生態學模型研究顯示,氣候變化造成的物種種群破壞,最早或在這個10年內發生,并且會是“驟然”發生。但大規模、快速地降低溫室氣體排放,則有可能降低生態組合遭遇突然性破壞的幾率......

    最新研究顯示土壤在減緩氣候變化中有巨大潛能

    緩解全球氣候變化,需要清潔能源和有效清除大氣中的碳。近日,由自然保護協會和中國科學院昆明植物研究所等聯合進行的一項研究,首次將土壤在全球森林、濕地、農業和草原上的碳減排潛力匯總在一起,計算出全球土壤在......

    全球氣候變化致二氧化碳濃度升高加劇水華藍藻爆發

    2月19日,華東師范大學生態與環境科學學院助理研究員吉星與荷蘭阿姆斯特丹大學、荷蘭皇家科學院、德國不萊梅大學合作,在《科學進展》上以第一作者發表題為《藍藻的固碳表型可塑性將促進其在高CO2環境下的爆發......

    氣候變化改變了青藏高原高寒草地植被生長的季節動態

    由蘭州大學草地農業生態系統國家重點實驗室賀金生教授課題組牽頭的一項最新研究,揭示了氣候變化對高寒草地植被生長格局的影響機制。賀金生介紹,近50年來,青藏高原經歷著兩倍于全球平均的升溫過程以及顯著的降水......

    亞洲中部干旱區植被對全新世氣候響應如何?

    亞洲中部干旱區全新世氣候呈現早全新世干旱、中晚全新世相對濕潤的變化特征,存在顯著不同于季風區的氣候變化“西風模態”。但最新研究發現,亞洲中部干旱區不同海拔區的森林動態特征存在明顯的不一致性。考慮到植被......

    <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1v3多肉多车高校生活的玩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