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比人工養殖,野生大黃魚可以賣出天價。然而,華東師大生物學系主任杜震宇教授昨天給生命科學學院大學生們上了一課:原來野生魚未必比養殖魚更“綠色”。
作為入選上海“千人計劃”的水生物特聘專家,杜震宇對國內五大城市海域的野生魚和養殖魚進行了體內污染物對比研究,結果發現人們通常持有的食品安全認知存在誤區。就以大黃魚為例,養殖魚測得的農藥滴滴涕(DDT)含量最高為每公斤88微克,而東海沿海野生大黃魚的含量低值與高值分別為14至 640微克。盡管兩者含量均符合我國和國際上1000微克的限值,卻無法得出野生魚比養殖魚更為天然純凈的結論。
杜震宇解釋稱,在自然界中,不論是營養物還是污染物,均能通過層層的食物鏈,傳遞至處于頂端的掠食者,其中不少都是人類消費的食用魚;而在人工養殖環境中,商品化飼料的普遍食用,反而縮短了污染物在生物長鏈中不斷累積、沉淀的過程。因此,西方人不愿意直接食用野生物種,更相信經過檢疫的人工養殖物種。“其實,這一原理也同樣適用于其它家養禽畜。”
至于養殖過程中飼料的添加物,公眾也不必過于“談之色變”。身為挪威國家營養與海洋食品研究所的兼職高級研究員,杜震宇表示,事實上,著名的挪威三文魚為了保持肉質鮮紅,也大量采用飼料添加劑――斑鰲黃,當然這種色素完全是公認合法的。他認為,魚可能是人類餐桌上最后的野生動物,隨著全球海洋漁業資源加速趨向枯竭,規模化、規范化的人工養殖必然取而代之。
此外,針對養殖中添加激素會導致性早熟或生育障礙,如“黃鱔吃避孕藥長大”的說法,杜震宇也以實驗來辟謠。他將避孕藥成分加入黃鱔飼料,結果一個月后黃鱔便大批死亡,其中高劑量組死亡率達90%,低劑量組死亡率也有50%。另一方面,以雌激素為主的避孕藥成本高,也不太可能被用于魚類養殖。
據最新一期《內分泌評論》報道,德國明斯特大學領導的國際研究團隊發現,激素可能有助于治療和預防皺紋、頭發變白等衰老跡象。目前,在臨床實踐中應用于抗衰老的激素種類有限,主要包括外用類維生素A(如維A醇和維......
近日,生態環境部與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聯合發布了《檸檬酸工業水污染物排放標準》(GB19430—2013)修改單、《淀粉工業水污染物排放標準》(GB25461—2010)修改單、《酵母工業水污染物排放......
近日,生態環境部與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聯合發布《農藥工業水污染物排放標準》(GB21523—2024)(以下簡稱《農藥標準》)。生態環境部水生態環境司有關負責人就《農藥標準》的制訂背景、基本原則、主要......
近日,南京理工大學的楊先海副教授團隊在FrontiersofEnvironmentalScience&Engineering期刊第18卷第11期上發表了題為“Bindinginteractio......
植物如何調控生長發育、適應環境變化?因其被《科學》雜志列入125個人類未知的重大科學問題之中,而備受學界關注并持續開展研究。中國科學院遺傳與發育生物學研究所(遺傳發育所)青年研究員王冰團隊等通過合作研......
湖南省生態環境廳與省市場監督管理局近日聯合發布了《工業廢水高氯酸鹽污染物排放標準》(DB43/3001—2024)(以下簡稱《標準》),自2024年10月1日起實施。據悉,這是全國首個聚焦高氯酸鹽污染......
2024年7月23日,臺灣食藥署發布邊境查驗不合格食品名單顯示,日本一批次米油檢出含污染物質及毒素不符規定。通報顯示,日本制造廠或出口商名為三和油脂株式會社本社工場,臺灣地區進口商為忠信國際開發事業有......
哺乳期媽媽存在鈣流失,但有一種激素有助保持骨骼強壯。圖片來源:美國妊娠協會網站科技日報北京7月10日電(記者張佳欣)美國加州大學舊金山分校和加州大學戴維斯分校的研究人員解決了一個長期存在的難題:哺乳期......
科技日報北京5月5日電 (記者張夢然)鍛煉對身體有益似乎已是公認常識,但這其實是一個籠統的認知,人們對其分子層面的奧秘還不甚了解。不清楚這一過程,會影響人們對鍛煉強度、類型以及相應疾病和健康......
性別差異廣泛存在于人類的發育、衰老和疾病發生過程中,其中雄激素水平的高低是導致性別差異產生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解析雄激素調控性別差異的分子和細胞機理具有重要科學意義。4月10日,中國科學院分子細胞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