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發布時間:2013-08-06 10:57 原文鏈接: 洋奶粉打“噴嚏”,中國市場緣何感冒?


    圖表:恒天然走下“神壇”

      5日,因部分原料含肉毒桿菌,恒天然首席執行官西奧·史畢根斯在新聞發布會中向中國消費者致歉,表示污染事件的根源與一條不經常使用管道清潔不徹底有關。

      萬公里之外,新西蘭的奶粉打了個“噴嚏”,就在中國引發沖擊波:因進口新西蘭含肉毒桿菌的原料,多家中國企業均陷入了產品封存、召回的忙碌中。洋奶源依賴癥,暴露出我國乳業“先天不足”和盲目擴張的弊病。

      “奶源依賴癥”:80%進口奶粉來自新西蘭

      恒天然集團發布的聲明稱,7月31日,公司確認在三批次2012年5月生產的特殊類型濃縮乳清蛋白中,可能存在會導致肉毒桿菌中毒的梭菌屬微生物菌株(肉毒桿菌),并于8月2日對8家客戶發出提醒。5日恒天然表示,公司正在與中國政府溝通,確保信息完全透明。

      目前,涉及的中國企業已有四家,多美滋、可口可樂中國、娃哈哈等企業均在進行產品封存、召回等措施,其中多美滋流入市場的問題產品超過400噸。

      本著對消費者負責任的態度,國家質檢總局第一時間要求進口企業迅速對涉及的問題產品進行追溯、召回、隔離和銷毀,發出消費警示,同時暫時禁止新西蘭部分乳清粉的進口。

      “監管部門積極的態度值得肯定,但終端檢測、停止進口終究只是‘權宜之計’。”一位業內人士指出,沖擊波影射出的,是我國奶源供應不足、信心缺失,依賴國際化分工這一客觀事實。

      數據顯示,新西蘭95%的乳制品用于出口,年出口額約為84億美元,占新西蘭出口總額的四分之一。而我國是新西蘭乳制品最大的出口市場之一,國內80%的進口奶粉來自新西蘭。

      “我國奶源可謂先天不足。”乳業專家宋亮說。調查顯示,我國乳制品業每年都以超過20%的速度增長,在市場急劇擴大、收益十分可觀的誘惑下,一些企業盲目擴張,有的企業在全國各地設有多達十幾家、幾十家子公司。

      要建立穩定、安全的奶源基地至少要三五年。一些急于擴張的企業認為,如果要等自己的奶源基地培養起來,那將流失大量的市場份額,為迅速占領市場進口奶源就成為生存之道。

      再加上前幾年質量問題頻發,消費者對國內奶源缺乏信心。宋亮認為,對于中國而言,能否管好自控奶源、用好國際奶源,才是提供“放心奶”的“關鍵鑰匙”。

      公眾知情權:“有問題不能不告訴我”

      此次恒天然自檢發現問題,讓質量事件公之于眾。今年3月,恒天然自己監測發現原料中梭菌屬微生物指標呈陽性,至7月31日,經過進一步檢測,發現一個樣本中存在肉毒桿菌。新西蘭總理約翰·基5日批評恒天然集團拖延曝光產品質量問題。

      宋亮說,主動公開不良信息,需要的是企業的擔當。

      在我國,由于制度不夠完善,對企業自檢信息是否需要上報或公布、如果不公布會如何處罰,規定并不詳細,“漏網之魚”頻現。

      回顧近年來多起食品質量事件中,一些企業要么拒不公布,要不委婉托詞,要么直接不承認,讓消費者的知情權受到了極大的傷害。

      2010年,湖南金浩等公司的茶油產品被查出致癌物超標,但政府與企業卻選擇了秘密召回,甚至還發表“辟謠”聲明,最終在媒體和公眾的追問下,召回通知晚了近半年才“姍姍來遲”。

      “坦誠是最好的危機公關。”宋亮說,任何時候公眾的知情權都應被放在首位,公眾需要知道“哪些出了問題”,而長期不說,只會讓公眾產生“有問題沒有告訴我”的疑慮。

      目前,企業自檢信息是否需要上報監管部門,我國無明確規定。而在新西蘭,第三方獨立機構和企業如果不及時將檢測信息如實上報監管當局,可能會被吊銷執照,受到嚴重處罰。

      食品安全“零風險”:全球難題如何“破解”

      從三聚氰胺事件,到美國品牌亞硝酸鹽超標,到日本品牌鋅含量不達標,國產到洋奶粉均出現質量問題提醒消費者:食品安全的監管已經成為全球同等的“頭號難題”。即使是在公認監管最嚴格的歐盟,2011年也曾爆發大規模的大腸桿菌疫情。

      “食品安全首先是一個責任問題,任何一個環節把控不嚴都有可能產生隱患。”東方艾格奶業分析師陳連芳認為,如果恒天然嚴格遵守良好操作規范和關鍵點控制,類似事件是可以避免的。作為安全的第一責任人,企業應時刻將質控放在第一位,容不得半點馬虎。

      宋亮則認為,管道污染出現的偶發性質量事故提醒行業,即使從科學角度上看,食品安全難以實現“零風險”,監管部門和企業所做的也應是確保風險降至最低,保障危害在可控的范圍內。

      “統一標準,層層檢測。”陳連芳說,進口奶粉不應享有“豁免”權,對進口的乳制品應有更嚴格、更完善、更全面的檢測標準。

      同時還應鼓勵大企業履行自身社會責任,以高于國標的要求來要求自己。

    相關文章

    知名進口奶粉緊急召回!阪崎腸桿菌死亡率高達50%

    雅培全球官網于美國時間2月17日宣布主動召回在美國密歇根州工廠生產的Similac、Alimentum、EleCare三款嬰兒配方奶粉。相關奶粉此前已有4起消費者投訴。雅培稱,作為質檢流程的一部分,公......

    這種物質不僅可以美容還能治療抑郁

    近日,發表在《科學報告》雜志上的這項研究發現,在四個不同部位--不僅僅是在前額--接受肉毒桿菌注射的人報告焦慮的頻率明顯低于因相同情況接受不同治療的病人。Abagyan和他的團隊在數據庫中搜索了與對照......

    奶粉罐竟然還蘊藏這你不知道的危險?

    對于新手爸爸媽媽來說,圍繞嬰幼兒的成長總是有層出不窮的知識需要儲備。特別是圍繞孩子的“吃食”問題,讓很多新手爸爸媽媽緊張不已。正值夏季,氣溫升高、空氣潮濕、蚊蟲增多、都會對奶粉造成威脅。社交論壇上,一......

    香港消協奶粉致癌物上熱搜?港代奶粉還安不安全

    香港消費者委員會于8月17日發布嬰兒奶粉檢測報告,引發廣泛關注。此次測試內容為雀巢、美贊臣、明治、雪印等15款預先包裝的初生嬰兒配方奶粉,售價為250元至539元。測試結果發現,1款奶粉氯丙二醇(3-......

    氯丙二醇奶粉中國標準出臺了么

    近日,香港消委會測試了15款嬰兒配方奶粉,發現全部樣本均檢出污染物氯丙二醇,而其中9款樣本更檢出具有基因毒性及致癌性環氧丙醇,不過這種致癌物的含量都低于歐盟上限。氯丙二醇(3-MCPD),是食物加工過......

    舉證難奶粉開罐驚現干蟲

    奶粉是寶寶的口糧,所以寶爸寶媽們對此也是十分細心,進口的、大品牌的,總要精挑細選了才放心,但是千挑萬選,有的時候還是會出問題。常州市民吳女士的女兒剛出生6個多月,這期間她一直在鐘樓泰盈八千里小區門口的......

    深圳夜襲查扣涉嫌走私奶粉1200罐

    日前,深圳市市場監管局市場稽查局食品和農業稽查處聯合深圳海關緝私局文錦渡分局,對羅湖區清水河共發達市場一奶粉走私窩點進行突擊查處,共查獲涉嫌17個品種走私奶粉1200罐。根據前期的線索,該奶粉走私窩點......

    AbbVie收購肉毒桿菌巨頭Allergan用以“重返賽場“

    6月25日,制藥商艾伯維(AbbVie)宣布,將以約630億美元的價格收購以Botox這一以肉毒桿菌產品揚名立萬的制造商艾爾建(Allergan)公司。此次交易成為今年制藥行業繼百時美施貴寶(Bris......

    哈薩克斯坦金駱駝公司計劃對華出口駱駝奶粉

    國際文傳電訊社阿拉木圖5月16日電,據哈農業部消息,哈薩克斯坦金駱駝公司計劃對華出口駱駝奶粉。金駱駝公司由中國企業在圖爾克斯坦市投資設立,項目總投資70億堅戈,2018年建成投產。項目采用哈薩克斯坦當......

    葡萄牙橄欖油沙丁魚罐頭檢出肉毒毒素

    據歐盟食品飼料類快速預警系統(RASFF)消息,2019年1月28日,西班牙通過RASFF通報葡萄牙出口的沙丁魚罐頭不合格,因為這些罐頭中檢出了肉毒桿菌毒素。據了解,肉毒桿菌(Clostridiumb......

    <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1v3多肉多车高校生活的玩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