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烷厭氧氧化作用(AOM)是海洋中的一個重要的生物地球化學過程,消耗了海洋沉積物中絕大多數的甲烷,并影響著海底碳酸鹽沉積體的形成。除了硫酸根和硝酸根等能作為電子受體以外,三價鐵(Fe3+)也可以作為潛在的電子受體,驅動與鐵還原耦合的甲烷厭氧氧化作用(Fe-driven AOM)。盡管已有少量實驗室培養證據顯示,Fe-driven AOM可能發生于自然界高甲烷沉積環境之中,但Fe-driven AOM 發生的地質化石記錄從未被報道過。因而,學術界并不清楚這一過程對海洋沉積物中實際甲烷消耗(氧化)的重要程度。
中國科學院深海科學與工程研究所研究員彭曉彤團隊應用納米離子探針(NanoSIMS)以及同步輻射X射線近邊吸收譜等技術手段,對沖繩海槽海底冷泉區富鐵碳酸鹽煙囪體開展了系統研究,在微米尺度上獲取了富鐵碳酸鹽煙囪體中硫同位素信息并判別了硫的來源,同時結合鐵同位素和碳同位素的數據,從冷泉沉積環境中識別了由Fe-driven AOM過程形成的碳酸鹽煙囪體,分析了Fe-driven AOM過程對碳酸鹽煙囪體形成的影響,提出了海底冷泉區富鐵碳酸鹽煙囪體的形成模式。此項研究揭示了Fe-driven AOM過程對于海洋冷泉環境中甲烷氧化的重要性,表明在高鐵輸入的海域,Fe-driven AOM是阻礙沉積物中甲烷向上層水體擴散的另一道重要屏障。該研究成果最新發表于Geochimica et Cosmochimica Acta(Peng et al., 2017),對于深入認識大陸邊緣沉積物中甲烷的歸宿和鐵的生物地球化學循環過程具有重要的意義。
與鐵驅動—甲烷厭氧氧化作用相聯系的碳酸鹽煙囪體形成模式(Peng et al., 2017)
“雖然甲烷的大氣壽命短,但溫室效應強,甲烷在100年的時間范圍內吸收紅外熱輻射的潛勢是二氧化碳的29.8倍。建議加大甲烷管控科技支撐,推進落實企業主體責任,實現甲烷‘安全、資源、環境’三重效益。”兩會......
近日,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研究員鄧德會、副研究員崔曉菊、研究員于良團隊在甲烷低溫催化轉化的研究中取得新進展。團隊通過構筑二維MoS2晶格限域Rh-Zn原子對與TiO2復合的納米異質結,實現了光......
近日,記者從中核集團獲悉,秦山核電重水堆同位素輻照試驗平臺順利完成熱試,宣告國內首座商用堆同位素研發平臺正式落地,標志著秦山核電已成功解鎖在重水堆上開展釔—90等多種放射性同位素輻照試驗的關鍵能力。該......
南華大學12月11日透露,該校核科學技術學院教授韋悅周團隊成功實現了從百克級硝酸釷中分離得到高純醫用同位素鉛-212及鉍-212。鉛-212/鉍-212是目前最具應用前景的醫用阿爾法(α)放射性核素之......
中國科學院廣州地球化學研究所博士生徐東晶在副研究員齊玥與研究員王強的指導下,選取青藏高原東南緣云南馬關地區新生代含有大量地幔包體的堿性玄武巖作為研究對象,開展了全巖地球化學和Sr-Nd-Mo同位素研究......
中國科學院近代物理研究所與合作者發現了钚元素的一個新的同位素钚-227。10月3日,相關研究成果發表在《物理評論C》(PhysicalReviewC)上。當原子核的核子數等于某些特殊的數目時(2、8、......
華東理工大學化學與分子工程學院教授張金龍課題組,闡明了活性位點與界面態調控在甲烷干重整(DRM)反應中的重要作用,為在原子尺度上探究多分子反應體系提供了指導。相關研究發表于《德國應用化學》。DRM反應......
在ICP-MS應用中,除了定性、同位素比例法和同位素稀釋法的定量方法,絕大部分情況下都是用外標法也就是標準曲線去做元素定量;即便是標準加入法,最后也由軟件會擬合出一個線性方程出來。線性經常做不好是初學......
研究過程示意圖圖片來源:布魯克海文國家實驗室美國能源部布魯克海文國家實驗室及其合作機構的科學家設計出了一種高選擇性催化劑,只需一步反應,即可將天然氣的主要成分甲烷轉化為易于運輸的液體燃料甲醇。據最新一......
近日,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催化與新材料研究中心研究員王曉東、副研究員黃傳德團隊,聯合西北大學教授朱燕燕、大連理工大學副教授蔣博等,在鈣鈦礦催化甲烷高效選擇性氧化研究方面取得進展。金屬氧化物的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