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發布時間:2016-07-13 11:22 原文鏈接: 海洋生態文明建設主題論壇在貴陽舉行

      7月10日,生態文明貴陽國際論壇2016年年會海洋生態文明建設主題論壇舉行。全國政協副主席羅富和出席論壇開幕式,國家海洋局黨組書記、局長王宏致歡迎辭并發表主旨演講,貴州省副省長黃家培,貴州省政協副主席左定超,廈門市委副書記、市長裴金佳,國家海洋局黨組成員、副局長孫書賢等出席論壇。

      王宏表示,海洋是生命的搖籃、資源的寶庫、風雨的故鄉。回顧人類經濟社會的發展歷程,我們不難發現,“面向海洋”開啟了人類近代文明的新篇章,近500年來人類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對海洋的開發和利用。我們也清醒地認識到,異常的氣候、持續的污染以及人類一味地索取,給海洋帶來了空前的沖擊。這就要求我們在描繪發展愿景的時候,必須加倍重視海洋健康;在感念海洋饋贈的時候,必須用實際行動反哺海洋,使海洋永葆生機;在樂享“因海而興、因海而強”的同時,也要時刻銘記“與海為善,與海為伴”。

      王宏指出,本次論壇主題為“守護藍色家園:共有的海洋共同的行動”,目的就是圍繞海洋生態文明建設,進一步傳播理念、凝聚共識,分享成果、交流經驗,開啟珍愛共有海洋、守護藍色家園的共同行動。中國政府高度重視生態文明建設,將其納入國家“五位一體”的發展總體布局。海洋生態文明是國家生態文明的應有之義,建設海洋生態文明,核心是要處理好經濟社會發展和海洋生態環境保護的關系。近年來,國家海洋局以建設海洋生態文明為目標,更加注重海洋開發利用與海洋生態保護相協調,將“生態+”思維貫穿于海洋工作各方面,在海洋經濟方面,促進“生態+海洋經濟”發展;在海洋管理方面,構建“生態+海洋管理”模式;在海洋科技方面,推動“生態+海洋科技”進步。

      他強調,在海洋生態文明建設中,中國政府注重“制度建設”,通過一系列法律法規的制修訂,加大了海洋生態環境保護工作力度,提高了海洋開發利用活動的生態門檻;注重“務實行動”,選劃和建立了各類海洋保護區及國家級海洋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區,加強海洋生態修復整治;注重“開放包容”,樂于與周邊海洋國家和其他沿海國家分享海洋治理經驗,分擔海洋環保責任,共同應對海洋災害。“十三五”時期,國家海洋局將牢固樹立“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嚴格落實海洋主體功能區規劃制度,推動實施海洋生態紅線制度、海洋污染總量控制制度和海洋督察制度,大力推進藍色港灣、南紅北柳、生態島礁等重大生態工程,為早日實現“水清、岸綠、灘凈、灣美、物豐”的海洋生態文明建設目標而不斷努力。

      王宏就各國共同守護好藍色家園提出3點倡議。一是共同打造保護海洋生態環境的交流合作機制。在尊重各自經濟社會發展模式的基礎上,進一步加強溝通交流,搭建合作平臺,通過建立綜合的伙伴關系,在有效遏制陸源污染、海上溢油、海漂垃圾、海洋酸化等方面,分享經驗與成果,為實現保護海洋環境的全球目標做出貢獻。二是共同推進基于生態系統的海洋和海岸帶綜合管理。希望沿海國家通過選劃海洋保護區、科學制定海洋空間規劃等措施,對海洋生態系統實施有效的保護和規劃,采取積極的海洋治理措施,有效修復恢復受損的珊瑚礁、紅樹林、河口濕地等典型生態系統。三是共同引導和發展環保可持續的海洋產業。希望沿海國家結合自身實際,著眼海洋經濟可持續發展,促進傳統產業結構調整與轉型升級,積極培育綠色、低碳和循環的海洋產業,通過科技創新逐步提高海洋可再生能源利用能力。

      論壇上,來自美國、韓國、斯里蘭卡、柬埔寨等國的政要和海洋行政部門官員作了特邀報告;裴金佳、廈門大學焦念志院士、國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李家彪院士、中國廣核集團副總經理譚建生、獐子島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吳厚剛等嘉賓就海洋生態文明建設領域的專業問題進行了發言。300多位與會人員深入探討了海洋生態文明建設有關重要問題,共同簽署并發布了論壇聲明,倡議各國攜手共進,秉持平等、互助、合作、共贏的宗旨,承擔“共同但有區別的責任”,共同呵護人類賴以生存的藍色家園。

      本次論壇期間,廈門市和美國舊金山市就海洋垃圾防治“伙伴城市”合作進行了會談,并在王宏和裴金佳見證下簽署了預防和減少海洋垃圾合作諒解備忘錄。

    相關文章

    我國科學家解譯冰期深海大洋調制千年尺度大氣二氧化碳多模式變化之謎

    10月26日,《自然—地球科學》在線發表嶗山實驗室于際民研究員團隊的最新科研成果,該研究結合深海酸度數據和冰芯二氧化碳記錄,揭示兩極海域之間的交互作用通過多種模式來調節大洋深海通風狀況。這些模式可以解......

    這個實驗室與高校共建“廣州大學海洋科學學院”

    10月23日,南方海洋科學與工程廣東省實驗室(廣州)(以下簡稱實驗室)與廣州大學簽訂戰略合作框架協議,雙方共建“廣州大學海洋科學學院”。據了解,本次合作雙方秉持優勢互補、合作共贏的原則,整合各自優勢資......

    海洋所等在海洋障礙層結構反演重構方面獲進展

    近日,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尹寶樹研究團隊與美國加利福尼亞大學洛杉磯分校合作,針對海洋障礙層結構反演重構方面取得新進展。相關研究成果發表在《環境研究通訊》(EnvironmentalResearchCo......

    “海洋移動信息網絡理論與關鍵技術”專項項目

    隨著國家海洋戰略的實施和“智慧海洋”工程的推進,海洋活動愈發頻繁,海洋業務種類愈發多樣,對高效、穩定、可靠的信息交互需求也愈發迫切。然而,海洋基礎通信設施非常有限、海洋氣象狀況多變、海水影響機理復雜,......

    杜絕“一刀切”!廣西全面啟動第二輪第二批自治區生態環境保護督察

    10月8日,記者從廣西壯族自治區生態環境廳獲悉,為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認真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習近平總書記對廣西工作系列重要指示精神和全國、全區生態環境保護大會精神,堅決貫徹落實自治區......

    生態環境保護督察整改情況全部對外公開

    根據《中央生態環境保護督察工作規定》《中央生態環境保護督察整改工作辦法》有關要求,第二輪前五批中央生態環境保護督察整改情況已分批次向社會公開。2023年10月10日,第二輪第六批中央生態環境保護督察的......

    西湖大學李曉波團隊發現海洋光合作用關鍵色素合成酶

    西湖大學生命科學學院李小波團隊在國際頂尖學術期刊Science發表了題為:Achlorophyllcsynthasewidelyco-optedbyphytoplankton的研究論文。該研究首次揭示......

    我國自研海洋拖纜地震勘探采集“海經”系統,完成超深水海域地震勘探作業

    10月3日,中國海油發布消息,“海洋石油720”深水物探船搭載我國自研海洋拖纜地震勘探采集裝備“海經”系統,首次完成超深水海域地震勘探作業,發布了我國首張超深水三維地質勘探圖,標志著我國深海油氣勘探關......

    “海經”系統完成首張3000米深水地質勘探圖

    經過一個多月的時間,今天(3日),我國自主研發的海洋拖攬地震勘探采集裝備“海經”系統,順利完成在深度3000米以上的超深水海域的油氣勘探作業,目前,根據前方報道團隊最新消息,通過現場數據處理,首張由我......

    科學家、藝術家、歷史學家眼中的海洋什么樣

    人們很容易把海洋想象成一個盛載著憧憬、冒險和創新的地方,卻又對它知之甚少。大海與大洋有什么區別;海洋與陸地有明確的界限嗎;在海浪中,流動的是能量還是海水;打撈沉船上的貨物是否是合法的行為;斯皮爾伯格的......

    <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1v3多肉多车高校生活的玩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