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發布時間:2021-12-17 11:15 原文鏈接: 深切緬懷錢學森同志大力弘揚科學家精神

      今年是錢學森同志誕辰110周年。錢學森同志作為中國科技界的一面旗幟,畢生踐行以“愛國、創新、求實、奉獻、協同、育人”為內核的科學家精神,堪稱明德典范、學界楷模。

      錢學森同志是中國科協事業的開拓者。自1986年開始,錢學森同志歷任中國科協副主席、主席、名譽主席。在十余年時間里,錢學森同志對中國科協組織建設、戰略布局和科協工作進行了深入思考和探索,為推動科協事業健康發展作出了卓越貢獻,留下了彌足珍貴的精神財富,對我們今天的工作仍然具有現實指導意義。

      秉持科協性質和宗旨,做好橋梁和紐帶

      錢學森同志深入思考中國科協性質等重大問題,準確把握科協工作在黨和國家工作大局中的地位和作用。他反復強調,要堅持科協的性質和宗旨,強調科協是科技工作者的群眾組織,是黨領導的人民團體。他說,“中國科技工作者及其組織開展的工作和行動,任何時候都必須在黨的堅強領導之下進行。加強黨的領導和發揮科協工作的主動精神是完全一致的,不可分割的”,要履行好黨和政府聯系科技人才橋梁和紐帶的職責。

      錢學森同志非常重視科協的政治屬性,積極支持蘇步青等200多位政協委員在全國政協七屆一次會議期間提交的恢復中國科協作為全國政協組成單位的聯名提案,并為此不懈努力。1989年3月,在中國科協三屆四次全委會上,他強調科協是人民團體,他說,“明確提出這個問題,是為了更好地認識我們中國科協的性質,增強責任感,使科協組織在我國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建設中能夠更好地代表中國科技工作者,更加自覺地積極地參與社會協商對話,參與國家和社會事務的民主管理和民主監督,在維護全國人民總體利益的同時,更好地表達和維護科技工作者的具體利益”。在中央關心支持下,1991年1月,全國政協七屆十二次常委會議決定恢復中國科協為全國政協的組成單位。

      豐富和發展科普內涵,服務全民科學素質提升

      錢學森同志突出強調科技是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應該把科普工作納入文化建設的范疇。他認為,加強向全社會科普宣傳,是精神文明建設的長期任務。他在1994年接受媒體采訪時強調,中國科協作為知識擁有者的組織,要面向社會,為促進全社會精神文明建設作出貢獻。每一個科技工作者都應把向社會傳播科學觀念、宣講科技文明、倡導科學精神和科學方法作為自己應盡的義務。

      錢學森同志把科普工作分成三個層面的內容:一是為農村及小集鎮的“大農業”和城市“大工業”服務的大面積科普,注重提高勞動生產率;二是為提高廣大干部科學素質服務的科普,主要是幫助他們擴展、補充新的科技知識;三是為科技專家們了解非本專業領域的新發展、為開闊思路服務的科普,也叫高級科普。錢學森同志關于科普三個層面的劃分,不僅為當時科普工作指明了方向,而且對后來推動實施《全民科學素質行動計劃綱要》,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

      錢學森同志基于自然科學與社會科學應聯合、科學技術是文化的組成部分等觀點,進一步提出“大科普觀”,即科普不僅要普及自然科學技術方面的知識,還要普及文化和社會方面的知識。他一直積極支持并親自參與科普工作,號召并組織科學家參加科普工作。他說:“人民給了我們科學知識,作為一個科學家,有責任把科學知識還給人民,這是我們義不容辭的社會義務。”

      發揮專家薈萃優勢,開展決策咨詢和科技服務

      錢學森同志強調,科技工作者要積極為促進科技進步獻計獻策,為黨和政府的科學決策服務。他倡導開展多學科、多層次、綜合性的學術咨詢論證,促進決策科學化和民主化。他一直主張“用系統工程的觀點來考慮問題”,強調系統觀念。對開展決策咨詢工作,他要求做到三點:一是發揮出系統的整體功能和優勢,把“專家群體”的整體優勢發揮出來,形成高質量的決策咨詢報告;二是決策咨詢報告所反映的情況必須客觀準確,既有定性結論,又有定量分析,堅持決策咨詢“一定要用系統工程的方法,有定性、定量的分析”;三是用系統的思想,提煉決策咨詢報告的建議,建議要有前瞻性、針對性、可操作性。

      興辦學術組織,身體力行學術民主

      錢學森同志認為科協和學會的工作非常重要。1988年,錢學森同志在中國科協成立30周年紀念大會上講到學術團體重要意義和作用時,引用梁啟超的《論學會》一文中的話說,“欲振中國,在廣人才;欲廣人才,在興學會”。他認為各類學會的興起,成為不可阻擋的歷史潮流。他親自主持籌備和支持成立了許多專業技術學會、協會和研究會等學術組織,也曾被推舉為一些學術組織的理事長或名譽理事長、顧問等。在科研交流中,錢學森同志大力倡導學術民主。他不僅不失時機地利用座談會和書信等方式進行宣傳學術民主,而且身體力行。1994年9月2日,他在給黃順基的信中說:“在學術討論中,應該學術民主、平等探討,不分長幼才是對的!”

      突出人才為本,竭力涵養科技后備力量

      錢學森同志始終強調,中國科協工作的對象是廣大科技工作者,科協工作是服務工作,要大力創建人才脫穎而出機制。在紀念中國科協成立30周年大會上,他指出:“當代世界的經濟競爭、科技競爭,又集中在人才的競爭上,希望在青年。面向21世紀的人才培養必須從今天的青少年抓起。”錢學森同志極力關注科協在青年科技工作者的培養、獎勵等各方面的工作。為了鼓勵更多青年熱愛科學,獻身光學科技,在他的熱心倡導下,1987年中國光學會和《科技日報》聯合舉辦了第一屆全國中學生光學知識競賽,參加學生達7萬多人。

      古之學者將“立德、立言、立功”視為人生“三不朽”,錢學森同志正是為中華民族崛起建立不朽功勛的人民科學家。在70多年的科研生涯中,錢學森同志始終以追求真理、服務國家為己任,“把群眾的口碑當作自己無上光榮”。作為科技工作者的杰出代表,他身上體現的愛黨愛國的政治品格、嚴謹求實的科學態度、開拓進取的創新精神、無私奉獻的高尚情操,成為廣大科技工作者以科學智慧報效祖國、服務人民的集中寫照,是后繼者學習的楷模。

      我們今天深切緬懷錢學森同志,就是要大力弘揚科學家精神,凝心聚力建設世界科技強國。當今世界處于動蕩期,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與我國高質量發展形成歷史交匯,大國戰略博弈激烈復雜,我們必須把握戰略機遇,搶占更多國際科技競爭制高點,更加主動參與世界科技治理、重塑全球創新格局。面臨百年變局與世紀疫情交織疊加,全球性挑戰更加嚴峻復雜,必須進一步彰顯科學精神、科學家精神,不斷煥發時代感召力、引領力,為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積蓄更加主動的精神力量。

      面向未來,中國科協要全面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堅定弘揚科學家精神,涵養優良學風作風,堅持立根鑄魂、價值引領、實踐育人,將科技工作者更廣泛更緊密團結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周圍,堅守初心使命,牢記“國之大者”,接力精神火炬,奮進時代征程,為建設世界科技強國、共圓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貢獻智慧力量。

      (作者系中國科協黨組書記、分管日常工作副主席、書記處第一書記)


    相關文章

    青年科技人才成長面臨的四大困惑

    青年是祖國的未來、民族的希望。在科技領域,青年科技人才既是推動科技創新的重要力量,也影響著科技事業未來的發展。在綜合國力競爭中,科技是關鍵、人才是核心,重視和抓好青年科技人才成長具有重要意義。當前,青......

    《錢學森信札錄:集大成得智慧》出版

    光明日報北京5月5日電(記者劉彬)以“展卷如入寶山”為題,《錢學森信札錄:集大成 得智慧》出版座談會日前在北京召開。中國工程院院士戚發軔、“兩彈一星”歷史研究會常務副理事長孔令才、上海交通大......

    “錢學森紀念園”在中國西部科技創新港落成

    12月22日上午,“與大師對話”系列雕塑之錢學森紀念園落成揭幕儀式在中國西部科技創新港舉行。在舉行儀式前,西安交通大學黨委書記盧建軍會見西安交通大學錢學森學院榮譽院長、錢學森先生之子錢永剛,雙方圍繞人......

    新時代錢學森精神的傳播價值學術研討會在滬舉行

    12月11日,由中國科學技術協會指導,上海交通大學、上海市教育委員會、上海市科學技術協會主辦,上海交通大學錢學森圖書館、全國“錢學森”科學家精神教育基地工作聯合體等共同承辦的“新時代錢學森精神的傳播價......

    致敬|錢學森誕辰112周年

    “在他心里,國為重,家為輕,科學最重,名利最輕。五年歸國路,十年兩彈成。開創祖國航天,他是先行人,披荊斬棘,把智慧鍛造成階梯,留給后來的攀登者。他是知識的寶藏,是科學的旗幟,是中華民族知識分子的典范。......

    科學家奮力攻關,引領我國科技事業不斷創新發展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1/492811.shtm路雖遠,行則將至;事雖難,做則必成。過去一年,在科技強國一線,涌現出很多戰略科學家、......

    楊學明:“做些別人做不到的事情”

    “想做好實驗科學研究,應該先把科學儀器做好,掌握關鍵技術。”20多年來,中國科學院院士、中科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研究員楊學明一直在研發先進科學儀器的道路上努力探索和前行。2022年末,他因研發新一代高......

    專家匯聚共憶“錢學森與中國載人航天”

    12月11日,上海交通大學錢學森圖書館舉辦學術研討會、“科學家精神教育基地”揭牌儀式、《“我忠于中國人民”》贈書儀式以及“弘揚科學家精神系列線上課程”上線儀式等系列活動,以此回顧錢老堅守初心、愛國奮斗......

    中國科協:Z世代是科技強國生力軍主力軍排頭兵

    11月28日電(記者孫自法)中國科協科技傳播中心發布消息說,“面向Z世代科學家精神巡講”專題推進會近日在中科院心理研究所舉行,該中心副主任陳銳在會上提出,Z世代是科技強國的生力軍、主力軍和排頭兵,也是......

    未來科學大獎獲得者李文輝:做難而有價值的研究

    11月27日,李文輝、楊學明、莫毅明等三位科學家分別被授予2022未來科學大獎生命科學獎、物質科學獎、數學與計算機科學獎。未來科學大獎旨在獎勵原創性基礎科學研究,至今已有袁隆平、施一公等27位科學家獲......

    <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1v3多肉多车高校生活的玩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