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發布時間:2022-11-18 14:05 原文鏈接: 牢記兩個120,胸痛中心“快”救命

    提起心肌梗死,相信很多人并不陌生。在日常生活中,我們經常會聽聞身邊的人或者耳熟能詳的公眾人物因急性心梗而遺憾離世。

    據統計,每天有超過5000人死于心肌梗死,換言之,每分鐘超過3個人死于心肌梗死。為了讓更多早逝的生命能夠及時得到挽救,從2014年起,我們將每年的11月20日設立為心梗救治日,旨在通過心梗救治日讓公眾對胸痛尤其是急性心肌梗死有更充足的認知,并掌握在胸痛和急性心肌梗死發生時的急救技能和手段。

    在這里,向所有讀者朋友們分享心梗救治日的口號:牢記兩個120,胸痛中心“快”救命!

    為何要牢記兩個120

    兩個120的具體涵義很好地說明了上述問題。兩個120是指:在發生胸痛和急性心肌梗死時一定要第一時間撥打120;急性心肌梗死的黃金救治時間為120分鐘。

    那么,我們如何深入理解及時撥打120和120分鐘之內進行心梗的救治這兩個問題呢?

    首先,急性心肌梗死發病急、病程快、后果嚴重,因此,及時干預非常重要。目前,120急救車是心肌梗死患者前往醫院進行治療的最優方案(除極個別情況外)。120急救車能夠在交通擁堵等情況下開辟特別通道,將患者及時送往醫院救治,這是私家車和公共交通無法比擬的優勢。從醫數十年,我見過太多心梗患者因路上耽擱的時間過久而失去生命或對預后造成嚴重影響。

    其次,目前120急救車上都配備了心梗救治必備的急救藥物和車載心電圖機等診斷儀器,也就是說在上車那一刻,心梗患者已經開始接受救治。將整個院內救治流程延伸到院前,可大大節省院內救治時間,幫助患者爭取更多生存的機會。

    心梗黃金救治時間120分鐘是經過非常科學和系統的研究后提出的時間節點。我們希望心梗患者發病120分鐘內能得到有效救治,以盡可能地挽救受損的心肌細胞,減少不可逆轉的損傷——患者預后影響甚至生命安全威脅。當然,這里所提出的120分鐘不是讓患者卡著這個時間節點進行治療,應理解為越快接受治療越好。從病理過程來看,一般心肌梗死后20到30分鐘,為人體供血的少數心肌細胞開始壞死。心肌梗死1小時后,大部分心肌都會進入凝固性壞死這一過程,而這種壞死是不可逆轉的。心肌梗死2小時后,這一進程會進一步加快,當絕大多數心肌壞死時,死亡率將大幅提升。因此,如果心梗患者能在60分鐘之內就開通閉塞血管,這肯定會比120分鐘開通的效果更好。換言之,救治時間越早,挽救的心肌細胞就越多,患者的生命也就能獲得更多保障。

    為何提出胸痛中心“快”救命

    “快”救命中的“快”有兩層涵義,一個是體現患者渴望獲得及時救治的急迫感,另一個則是反映胸痛中心救治急性心肌梗死的快速和有效。

    這里引出了一個近幾年出現頻率非常高的名詞——胸痛中心。胸痛中心是一種基于區域協同的醫療急救服務模式,是急診急救體系建設的重要形式,通過多學科合作,提供快速而準確的危險評估、診斷以及規范治療,為以急性胸痛為主要臨床表現的急性心肌梗死等急危重癥患者提供快速診療通道,以降低患者的死亡率、改善臨床預后。通俗而言,胸痛中心能夠為患者構建從發病到救治的全程綠色通道,讓患者在120分鐘黃金救治時間內被搶救、并得到有效救治。

    目前,全國范圍內胸痛中心建設數量超過5300家,通過認證的胸痛中心已達2200家,胸痛救治單元建設數量超過7400家,累計通過驗收944家。

    《2021中國胸痛中心質控報告》數據顯示,2021年全國胸痛中心救治急性胸痛患者超242萬例,其中急性心肌梗死超52萬例。可見2021年胸痛中心成效顯著。

    首先,提高了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的再灌注治療比例。胸痛中心12小時內到達醫院的STEMI患者接受再灌注治療的比例為85.6%。

    第二,保證短時間內對心肌梗死患者進行救治。接受直接冠狀動脈介入術治療的STEMI患者平均入門到導絲通過(D2W)時間近年來整體呈下降趨勢。2012年為115分鐘;2021年,標準版胸痛中心和基層版胸痛中心D2W時間分別為74分鐘和77分鐘。

    第三,縮短了住院時間。標準版胸痛中心單位STEMI患者平均住院天數由2017年8.8天下降至8.2天,基層版胸痛中心單位STEMI患者平均住院天數由2019年7.4天下降至6.6天。

    第四,降低了死亡率。胸痛中心建設之前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平均死亡率為10%以上;2021年標準版和基層版胸痛中心單位STEMI患者院內死亡率分別為3.39%和3.85%。

    以上數據讓我們比較準確、清楚地分析出胸痛中心在救治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過程中發揮了不可替代的優勢和巨大的價值。作為中國胸痛中心專家委員會主任委員和中國胸痛中心聯盟執行主席,我親身經歷了胸痛中心從發展到壯大、從點到面再到網絡建設的完整過程。近年來,隨著鄉村振興的戰略的提出和深入落實,健康鄉村也成為胸痛中心發展的重要思路。面對農村心血管疾病發病率和死亡率全面超過城市且仍在不斷攀升這一現狀,胸痛救治單元的飛速推進十分必要。目前來看,也取得了不錯的成果。

    如何做好預防和應急自救

    無論胸痛中心如何發展,我們建立這一體系的初心不變——救治更多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降低我國心血管疾病的發病率和死亡率。那么作為大眾,應如何從自身做起降低急性心肌梗死的發病率?在心梗發作時又應該掌握哪些基本的自救技能呢?

    首先,從認識心肌梗死做起。心肌梗死就是心肌的缺血性壞死。冠狀動脈血供急劇減少或中斷,使相應的心肌嚴重而持久地因急性缺血而壞死。心肌梗死以胸痛作為最為常見的表現,其具體特征有胸部疼痛,有瀕死感、壓榨感、緊縮感,或持續鈍痛,或伴有手臂、頸部、咽部或者下巴、牙齒反射疼痛,可伴有大汗淋漓或者意識不清。需要注意的是胸痛持續20分鐘以上是發生心梗信號最強烈的時候,有20%~30%的心梗的首要癥狀是猝死,這將嚴重威脅患者的生命。

    雖然心肌梗死猛于虎,但是我們要用積極的心態看待它:心肌梗死可防可控,10個心肌梗死,9個可被預測,8個可被預防!日常預防要注重幾大危險因素的控制,如高血壓、高脂血癥、糖尿病、抽煙、飲酒、肥胖。

    同時,我們需要盡量避免暴飲暴食、情緒激動、劇烈運動、過度疲勞等誘因的出現,健康的生活方式和對基礎疾病的藥物干預是預防急性心肌梗死的重要法寶。

    一旦發生急性心梗,我們要及時自救。患者要保持舒適姿勢,既往服用硝酸甘油者可含服并立即撥打120急救電話。要知道急性心肌梗死無法自愈,只有醫院能夠救治。當患者發生猝死時,家人作為第一目擊者要立即進行心肺復蘇,在猝死的4分鐘黃金搶救時間內爭分奪秒;如未掌握心肺復蘇技能,可尋求120急救電話的幫助,并在其指導下開展心肺復蘇。當120急救人員到達后,請將患者交給專業人士繼續治療,120急救車會將患者運送到最近的胸痛中心,通過生命綠色通道給予患者最及時、最有效的治療。

    11月20日,讓我們共同關注11·20心梗救治日。關愛心臟,從這一刻做起!

    相關文章

    院士團隊新突破!揭示心肌梗死促進動脈粥樣硬化新機制

    近日,一項最新的全球疾病負擔(GBD)專題報告指出,缺血性心臟病仍然是全球心血管疾病死亡的主要原因。在中國,心血管疾病的死亡率還在上升,已經成為了嚴重的公共衛生問題。這個問題的根源在于動脈粥樣硬化的泛......

    挪威學者證明早睡早起,也會增加心肌埂死風險?

    睡眠是一種復雜而多面的生物現象,由多種特征組成。以往的觀察性研究主要將單個睡眠特征作為心血管疾病的單獨風險因素。失眠癥狀、睡眠時間長短和晚睡晚起時型已被確定為急性心肌梗死(AMI)的個體風險因素。然而......

    牢記兩個120,胸痛中心“快”救命

    提起心肌梗死,相信很多人并不陌生。在日常生活中,我們經常會聽聞身邊的人或者耳熟能詳的公眾人物因急性心梗而遺憾離世。據統計,每天有超過5000人死于心肌梗死,換言之,每分鐘超過3個人死于心肌梗死。為了讓......

    支鏈氨基酸過多可限制間充質干細胞治療心肌梗死的療效

    間充質干細胞(MSC)進入缺血心肌環境后的存活率和保留率較低,是目前MSC治療缺血性心肌病效果不佳的主要因素之一。近日,來自我國空軍軍醫大學的科研團隊在《SignalTransductionandTa......

    腸道菌群會對心肌梗死后的修復效率產生影響

    腸道微生物群對宿主生理調節的影響最近引起了相當大的關注,尤其是在免疫系統和新陳代謝等關鍵領域。這些區域對于心肌梗死(MI)后的病理生理和修復也是至關重要的。然而,在MI的背景下腸道菌群的作用仍有待充分......

    “協和經驗”破解急性心梗與新冠肺炎的相遇難題

    近日,《歐洲心臟雜志》在線全文刊發了一篇《北京協和醫院在新冠肺炎流行期間的急性心肌梗死救治建議》(以下簡稱《建議》)。該《建議》針對兩種類型的心肌梗死分別提出了精準處理策略和路徑:對于急性ST段抬高型......

    急劇惡化的心源性休克,背后的原因令人驚醒!

    當心輸出量減少,并引起組織缺氧時,盡管有足夠的血容量,仍可以定義為心源性休克。一旦心排血量減少引起代償機制,如果不采取干預措施,很容易引起多器官衰竭和死亡發生。心源性休克最常見的原因仍是缺血性心臟病,......

    BBRC:利用干細胞分化心肌細胞開發出新型心肌梗死模型

    日前,一項刊登在國際雜志BiochemicalandBiophysicalResearchCommunications上題為“Developmentofamodelofischemicheartdis......

    有了它,治療心肌梗死將不再是難題

    心肌梗死(MI)是由冠狀動脈閉塞缺血、缺氧所導致的不可逆的心肌損傷,是目前世界范圍內心血管死亡和致殘的主要原因。心臟缺血導致心肌細胞大量死亡,同時局部上調的基質金屬蛋白酶(MMPs)降解心臟細胞外基質......

    經皮冠脈介入治療時代,ICU被過度使用了嗎?

    近日,JACC:CardiovascInterv發表的一項研究顯示,在接受PCI治療的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且病情穩定的患者中,有超過80%在術后進入ICU進一步診治,盡管其并發癥發生率僅......

    <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1v3多肉多车高校生活的玩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