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9日,現代生態農業基地農業清潔生產技術試驗示范項目在京啟動,今年主要在山西、內蒙古、遼寧、山東、河南、湖北、廣東、重慶、貴州、甘肅和寧波實施。
據農業部科技教育司副司長、農業生態與資源保護總站站長王衍亮介紹,該項目將以農民專業合作社、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農業園區、家庭農場為載體,建設一批現代生態農業技術試驗示范基地,從最突出的農業生態環境問題入手,因地制宜開展生態農業、清潔生產等技術的試驗示范,總結提煉一批典型模式,在條件類似地區加以輻射推廣,引領現代生態農業發展。
與會專家指出,現代生態農業要汲取傳統農業的精華,實現從小循環到大循環的跨越;要適應現代生產方式轉變的要求,實現從小規模到大規模生產的突破;要適應現代科技發展趨勢,充分應用現代文明成果,實現從常規農業技術向現代集約技術的轉變。發展現代生態農業就要注重生產生活生態協調發展,必須改變傳統農業重生產輕生活、重經濟輕生態、重數量輕質量的思路,既強調生產效益提高,又重視生態環境建設和農民生活條件改善,不僅要保障國家食物數量安全,還要保證農產品品質和質量;注重資源循環利用,推動單程式農業發展模式向“資源——產品——再生資源”的“單向單環式”、“單向多環式”、“多向多環式”與“多向循環式”相結合的綜合模式轉變;注重資源節約,推廣資源循環利用和生態環境保護的農業技術,引導農民采用節地、節水、節種、節肥、節藥、節能等節約型技術,實現由單一注重產量增長的農業技術體系向注重投入品減量化、高效化的生態農業技術體系轉變;注重功能拓展,整合延伸農業產業鏈,促進種植業、養殖業、農產品加工業、農產品消費領域之間物質和能量的良性循環利用,實現資源有效配置、廢棄物資源化利用和污染物最少排放。
為確保項目建設取得實效,切實發揮示范引領作用,農業部要求,有關省、市、縣要充分發揮項目專家指導組的支撐作用,制定出最佳的設計方案,規劃好基地建設的近、遠期目標,并分解落實,分階段、分年度組織實施;要做到機制新、內容新、手段新、模式新,把基地建設成為當地現代生態農業典范和樣板。各省農業環保站要嚴格按照項目任務要求,組織省內專家,指導現代生態農業基地開展項目建設,試驗示范先進的生態農業技術,總結提煉現代生態農業模式,并進行輻射推廣。專家指導組要全程跟蹤項目實施,為基地生態農業建設把脈問診、對癥下藥,研究制定生態農業生產共性技術標準,總結提煉生態農業技術試驗示范基地建設模式,并上升為國家層面的主推技術,成為解決農業突出環境問題的有力武器。
11月17日,首屆地球系統數值模擬科學大會暨中國科學院地球系統模式CAS-ESM2.0開源發布會在京召開。會上,中國科學院大氣物理研究所發布了我國首個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完整”地球系統模式CAS-ES......
近年來,國內各類院校相繼組建了一大批現代產業學院,各級教育管理部門也先后公布了一批重點培育建設的現代產業學院。加快現代產業學院建設已成為推進高等教育與現代產業融合創新的重要突破口。然而,當前我們在對現......
人們日常吃的小米,又名谷子,是起源于我國黃河流域最早被馴化和栽培的作物之一,也是我國干旱貧瘠地區的重要糧食作物。豐收的谷子。中國農科院供圖數十年來,通過育種家的不懈努力,谷子產量逐漸提高,但和水稻、小......
建設國家戰略人才力量是支撐我國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的重中之重。黨的二十大報告對加快建設國家戰略人才力量作出部署,提出努力培養造就更多大師、戰略科學家、一流科技領軍人才和創新團隊、青年科技人才、卓越工程師......
集微網消息據財聯社報道,現代汽車于26日宣布,今年規劃投資85億美元,將全力發展電動汽車。這筆資金主要將用于研發,并在美國佐治亞州興建新廠。2022年5月,現代汽車宣布將投資55.4億美元,在佐治亞州......
12月19日,由蘭州交通大學、《中國流通經濟》雜志社、甘肅省交通運輸協會主辦,蘭州交通大學甘肅省物流與信息技術研究院、經濟管理學院(MBA教育中心)承辦的“十四五”我國現代流通體系建設研討會暨首屆學術......
2019年5月10日,農業農村部環境保護科研監測所與瑞士聯邦農業科學院共建的“中瑞生物多樣性與生態農業聯合實驗室”揭牌儀式在天津舉行。瑞士聯邦農科院院長伊娃?萊茵哈德(EvaReinhard)和環保所......
2019年1月4日~2月3日,全國人大常委會在官網公布《疫苗管理法(草案)》(以下簡稱《草案》),并向社會公開征求意見。疫苗作為預防和控制傳染病的最有效手段,關乎公共衛生安全和國家安全,具有重大戰略意......
北京國泰建中管理咨詢有限公司受北京市農業環境監測站的委托,就2018年生態農業建設-重點農產品產地土壤重金屬風險管控試驗示范項目(項目編號:XM-0000036207180213007)組織采購,評標......
法國《世界報》11月16日報道,生態食品對人體健康和環境的益處已得到充分證明。但受生產率所限,當前的生態農業生產規模無法滿足全球人口的需求。11月14日,歐洲研究人員在《自然通訊》期刊發布最新研究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