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土高原地區自然條件惡劣、水土流失嚴重,干旱已經嚴重的影響到了當地的生態系統和人類社會的發展。在這種惡劣環境背景下,尋找長時間序列的高分辨率代用資料來進行過去氣候變化研究尤為重要。該區域由于人為活動較強,目前適合進行樹木年輪學研究的樹木樣本也比較少,崆峒山自然保護區的殘存的油松樣本已經是黃土高原西部地區為數不多的樹輪采樣點之一。
中國科學院地球環境研究所宋慧明博士及劉禹研究員利用樹木年輪資料重建了崆峒山地區過去283年來的PDSI (Palmer干旱指數)變化歷史,建模時段(1940-2005年)內的方差解釋量高達66.4%。研究表明,崆峒山地區的PDSI變化可以代表黃土高原地區的干旱變化歷史。上世紀20年代末,發生在我國北方大部分地區的干旱事件在重建中有顯著體現。在年代際尺度上,崆峒山地區的樹輪年表還與鄰近的黃龍和日本北海道地區的溫度重建有良好對比,說明崆峒山PDSI變化一定程度上也響應了溫度的變化。
該成果發表于Journal of Geophysical Research上(Song, H., and Y. Liu (2011), PDSI variations at Kongtong Mountain, China, inferred from a 283-year Pinus tabulaeformis ring width chronology, J. Geophys. Res., 116, D22111, doi:10.1029/2011JD016220)。
霜降甫過,雄渾蒼茫的陜北黃土高原上,秋收即將進入尾聲,一些未采摘的山地蘋果園里紅艷艷的蘋果,在深秋的樹枝上愈發鮮紅耀眼,豐收的喜悅洋溢在人們的臉龐。這是糧果豐收的季節,更是讓延安市安塞區高橋鎮南溝村老......
固原云霧山草地恢復效果。 張行勇攝黃土高原等西部生態環境脆弱區經過近幾十年的生態建設,生態環境惡化趨勢基本得到逆轉,但生態環境脆弱性依然未能從根本上改變。當前生態脆弱區面臨著既要保護綠水青山......
黃土高原西起日月山,東至太行山,南靠秦嶺,北抵陰山,是黃河泥沙的主要來源地,也是我國重要的能源重化工基地和北方地區的生態屏障。而作為我國最具特色的地貌單元之一,中國科學院院士安芷生、朱顯謨、郭正堂、彭......
近期,綜合整理發布一批次(共計5個)開放課題申請機會,供大家申請參考01、黃土高原特色作物優質高效生產省部共建協同創新中心2021年開放基金課題申報指南聚焦山西有機旱作、特色雜糧優勢,重點開展抗旱種質......
中國科學院生態環境研究中心城市與區域生態國家重點實驗室傅伯杰研究組在黃土高原社會-生態系統演變研究中取得新進展,發展出根據社會-生態系統要素相互作用變化識別系統演變階段的方法,揭示近千年來黃土高原社會......
社會-生態系統的動態演變是社會-生態系統研究的核心內容。識別長時間尺度社會-生態系統的演變階段、驅動因素和效應對未來的系統管理十分重要。中國科學院院士、中科院生態環境研究中心城市與區域生態國家重點實驗......
我國黃土高原的土壤侵蝕問題十分嚴重,對農業生產、自然環境和人類生存帶來了嚴重的威脅。為了治理黃土高原的土壤侵蝕和實現黃土高原地區的可持續發展,我國從20世紀90年代開始在黃土高原實行大面積的“退耕還林......
陸地溫度變化歷史和機制的認識對于理解全球氣候變化、完善氣候模型以及預測區域溫度變化至關重要。然而,由于缺乏定量的陸地古溫度重建指標,我們對全球溫度變化的認識,特別是長序列的溫度變化,主要來自于海洋沉積......
12月5日,黃土高原土壤侵蝕與旱地農業國家重點實驗室第六屆學術委員會第三次會議于2017年在西安召開。學術委員會主任秦大河院士、高級學術顧問山侖院士、副主任傅伯杰院士及康紹忠院士、邵明安院士等11位委......
2017年7月25日晚至26日早,黃土高原無定河流域出現強降雨過程。受本次降雨影響,無定河支流大理河上游青陽岔水文站洪峰流量1840立方米/秒,下游綏德水文站洪峰流量3160立方米/秒,均為歷史實測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