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發布時間:2021-10-14 13:33 原文鏈接: 電子垃圾2021年將達5740萬噸

    廢棄手機含有諸多可回收資源。

      在印度德里郊區西蘭普,廢舊電腦、電視機、手機以及冰箱等廢棄電子設備,每天從其他地區運送到這里的電子垃圾市場。許多孩子在垃圾堆中翻揀各種元件,以便從中提取貴重金屬出售。

      這只是世界電子垃圾回收的一隅,折射出的現狀不容樂觀。在2021年國際電子垃圾日(10月14日)來臨之際,一份最新發布的國際報告顯示,今年全球廢棄電子和電氣設備(WEEE)總量估計將達到5740萬噸,比地球上最重的人造物——中國長城還重。

      20噸手機廢棄在法國人抽屜里

      去年,聯合國多個機構聯合發布了《2020年全球電子垃圾監測》。報告稱,2019年,全球產生了創紀錄的5360萬噸電子垃圾,在短短5年內增長了21%。該報告預測,到2030年,全球電子垃圾將達到7400萬噸,在16年內幾乎翻了一番。

      2019年,亞洲產生的電子垃圾最多,約2490萬噸,其次是美洲(1310萬噸)和歐洲(1200萬噸),非洲和大洋洲分別產生290萬噸和70萬噸。2019年的電子垃圾重量遠遠超過了所有歐洲成年人的體重之和。

      今年的數據依然較差。《中國科學報》從總部位于比利時布魯塞爾的WEEE論壇獲悉,研究人員估計,歐洲普通家庭的72件電子產品中,有11件不再使用或壞了。此外,每個公民每年還有4~5公斤未使用的電器和電子產品在被丟棄之前束之高閣。

      例如手機,一項法國研究估計,僅在普通家庭抽屜等儲物空間里就“閑置”著5400萬~1.13億部總重達10~20噸的手機。在美國,每年有約1.51億部或更多手機被丟棄,最終被焚燒或填埋。

      手機主要由塑料外殼、鋰電池、芯片等組成,1塊20克的手機電池可污染1平方公里土地50年之久。這些電子垃圾不僅污染了環境,還威脅人類健康。

      日前,世界衛生組織發布《電子垃圾和兒童健康報告》。數據顯示,負責回收銅和金等材料的工人面臨著接觸1000多種有害物質的風險,包括鉛、汞、鎳、溴化阻燃劑和多環芳烴等,可通過食物攝入、水源、土壤和灰塵等多種途徑與人體接觸。這些有毒物質影響兒童的神經發育、肺功能、呼吸系統等。

      研究人員認為,全球電子垃圾每年增長200萬噸,增長率約為3%~4%,這歸因于較高的電子產品消耗率(每年增長3%)、較短的產品生命周期和有限的維修。而且,人們對數據和數字服務需求的不斷增加也加劇了電子垃圾問題。

      數字洪流帶來的電子垃圾潮

      前段時間發布的一份歐洲報告稱,“視頻點播、電影、社交媒體剪輯和游戲流媒體占用了數據中心近85%的帶寬。”流媒體的發展讓手機使用增多,消費用戶的激增又推動了流媒體發展。

      國際電聯和WEEE論壇的一項聯合研究也顯示,互聯網用戶自2010年以來翻了一番,信息流量以每年約30%的速度增長,到2023年,全球互聯網用戶將達到53億(占世界人口的66%)。移動互聯網用戶預計將從2019年的38億人增加到2025年的50億人。

      研究人員認為,智能手機會繼續處于數據使用增長的中心。智能手機的使用生成了大部分移動數據流量,預計到2025年將達到95%。流量的增長既受到智能手機信息訂閱數量不斷增加的推動,也受到每次訂閱平均數據量不斷增加的影響,原因主要是觀看分辨率更高的視頻內容。

      反過來,隨著5G時代的到來,新一輪換機潮正在來臨。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統計,2021年1至3月,國內手機市場總體出貨量累計9797.3萬部,同比增長100.1%;其中5G手機6984.6萬部,占同期的71.3%。

      此外,物聯網設備數量將從120億增加到250億,加之云計算、5G、自動駕駛汽車、區塊鏈、機器學習和人工智能的興起,這些科技進步都需要越來越多的服務器設備。相關報告指出,雖然這類用于互聯網連接的專業設備產生的電子垃圾重量遠低于消費設備,但可獲得的相關數據非常少,是一個需要填補的信息缺口。

      但電子垃圾回收一直裹足不前。2019年,只有17.4%的電子垃圾被回收。這意味著金、銀、銅、鉑和其他價值高的可回收材料(保守估計價值為570億美元)大多被丟棄或焚燒,其價值超過大多數國家的國內生產總值。即便在歐盟,生產者延伸責任立法已到位近20年,但正式電子垃圾回收率也僅為55%(2018年)。

      每個人都很重要

      聯合國調查訓練研究所波恩辦公室主任Ruediger Kuehr表示,電子設備組件在世界“城市礦山”中的價值是巨大的。“1噸廢棄手機的含金量比1噸金礦還多。”Kuehr說。例如,100萬部手機中嵌入了24公斤黃金、16000公斤銅、350公斤銀和14公斤鈀,這些資源可以回收并再次利用。

      聯合國大學SCYCLE項目高級項目官員Kees Baldé告訴《中國科學報》:“與原始金屬開采相比,從廢料中回收黃金和其他材料可以大量降低二氧化碳排放。”例如,每回收1噸WEEE,可避免約2噸二氧化碳排放。

      WEEE論壇在這份名為《WEEE流動研究與展望》的報告中指出,過去20年,電子垃圾回收取得了巨大進展,但由于許多復雜的原因,成員國仍難以實現目標。

      例如,按重量計算,廢棄爐灶和冰箱等大型家電構成了電子垃圾的最大組成部分。它們含有鋼、銅和鋁,使其面臨更高的盜竊風險。此外,有數據顯示,不法分子攜帶著130萬噸諸如筆記本電腦、電路板或冰箱等無證設備逃離歐洲。

      但總體而言,提高電子垃圾收集率需要每個人的參與。WEEE論壇總干事Pascal Leroy提到,只要人們不將舊的、壞的電子廢物送到合法回收站,就需要繼續開采新材料,這又會造成巨大的環境破壞。“今年國際電子垃圾日就呼吁,我們每個人在實現電子產品循環方面發揮關鍵作用。”

      “除了便利、經濟補償和社會規范等因素外,提高意識也有助于人們采取行動處理電子垃圾。”相關研究人員、WEEE論壇的Magdalena Charytanowicz告訴記者,“我們希望借助有關電子垃圾收集的講座和社交媒體宣傳,敦促消費者妥善處理報廢電子產品。而且,消費者即便想正確處理,也需要充分的信息和方便的基礎設施。”


    相關文章

    清華教授獲國際互聯網最高榮譽喬納森·波斯塔爾獎

    當地時間11月6日,在愛爾蘭都柏林舉行的第121屆IETF大會上,國際互聯網協會將2024年度喬納森·波斯塔爾獎授予中國科學家——清華大學教授李星。據悉,國際互聯網協會在頒獎詞中表示:“李星教授是中國......

    2023年度河北省科學技術獎揭曉首次設置特等獎

    9月2日,全省科技大會、河北省科學技術獎勵大會在石家莊召開,對獲得2023年度河北省科學技術獎的項目和人員進行表彰。253項(人/組織)被授予2023年度河北省科學技術獎。其中,河北省首次設置科學技術......

    2024互聯網岳麓峰會在湖南長沙舉行

    9月9日,以“AI匯湘江·數智驅未來”為主題的2024互聯網岳麓峰會在湖南長沙舉行。項目簽約儀式。主辦方供圖峰會聚焦在“AI+”時代把握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發展機遇,為湖南數字產業發展勾畫新藍圖,圍......

    電動汽車變“移動充電寶”全國最大規模車網互動示范區正式商用

    近日,全國最大規模的車網互動示范區——江蘇無錫車網互動示范區昨天正式商用。該示范區一期工程包含59臺車網互動充放電樁,單樁最大充放電功率可達60千瓦。在示范區內,車主點擊手機小程序中的放電按鈕,就可以......

    消費者感嘆“價太低”企業發愁“吃不飽”大家電回收面臨“兩難”困局

    “3年前8000多元買的液晶電視,在電商平臺的回收價只有35元,太低了。”今天,河南鄭州市民崔女士向《工人日報》記者反映。在線下回收市場,這一問題同樣存在。記者在北京市昌平區立湯路某舊貨回收市場走訪發......

    中國“網”事:穿過羊腸小道,駛入信息高速

    “中國互聯網的發展史會記住這一天:1994年4月20日。”時隔30年,中國科學院計算機網絡信息中心(以下簡稱網絡中心)首任主任寧玉田依然清晰地記得那個特殊的日子。當天,一條傳輸速率為64K的國際專線從......

    中國科學院正在規劃建設下一代“中國科技網”

    4月19日上午,中國全功能接入國際互聯網30周年前夕,以“潮涌網絡·向新出發”為主題的高端對話在中國互聯網誕生地——中國科學院計算機網絡信息中心舉辦。記者從該活動中了解到,30年來,中國互聯網核心共性......

    科研人員創新推出廢舊動力鋰電池分離回收新工藝

    記者從中國科學院長春應用化學研究所了解到,該所綠色分離化學與清潔冶金課題組在廢舊動力鋰電池分離回收新工藝上取得新突破。課題組負責人陳繼介紹,我國動力鋰電池生產、使用和出口均居世界前列。鋰電回收和循環利......

    多部門聯合開展全國數據資源調查

    國家數據局19日發布消息,為摸清數據資源底數,加快數據資源開發利用,更好發揮數據要素價值,國家數據局、中央網信辦等部門聯合開展全國數據資源情況調查,調研各單位數據資源生產存儲、流通交易、開發利用、安全......

    探尋新需求構筑新型服務體系——動脈網最新發布2023互聯網醫療服務洞察報告

    2023年開始,互聯網醫療進入真正的常態化時期。在更為冷靜的環境下,將過去的高光時刻轉變為能力沉淀是下一輪突破市場局面的關鍵。為了更好地洞察新階段互聯網醫療的用戶需求與供給匹配,動脈網蛋殼研究院與京東......

    <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1v3多肉多车高校生活的玩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