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癌成全球第一大癌種:男女皆可發病,中國防治形勢依然嚴峻
近期,世界衛生組織國際癌癥研究機構(IARC)發布全球最新癌癥數據顯示,在癌癥分布類型上,2020年乳腺癌新發病例數達226萬人,首次超過肺癌(220萬人),成為“全球第一大癌”。那么我國乳腺癌防治形勢究竟怎樣?發病率快速上升的原因何在?應該如何應對?2月4日世界癌癥日來臨之際,帶著一系列問題,新華社記者專訪了多位權威專家。增速快、發病早、確診晚,我國乳腺癌防治形勢依然嚴峻“肺癌此前一直高居全球癌癥發病榜首,且男女皆可發病,而乳腺癌患者約98%以上都是女性,2020年全球乳腺癌新發病例數卻略多于肺癌,亟須引起重視。”中國醫學科學院腫瘤醫院內科主任醫師、國家腫瘤質控中心乳腺癌專委會副主委馬飛說。“我國乳腺癌發病率的增長速度超過全球平均水平,也高于歐美國家。”馬飛介紹,我國乳腺癌發病呈現三大特征:一是發病年齡早,比西方國家平均早10至15年;二是確診時臨床分期相對較晚,中晚期患者較多,早期患者比例遠低于歐美國家;三是因為發現晚等原因,導致生存期低于歐美國家。年齡增長是所有癌癥的重要因素,乳腺癌也不例外。專家介紹,我國乳腺癌的發病年齡段集中在50歲以上,人口老齡化可能造成乳腺癌發病率進一步上升。此外,我國一半以上女性為致密型乳腺,研究發現乳腺組織致密的女性有更高的乳腺癌風險,也使乳腺癌更不容易被發現。相比于肺癌和一些消化道癌癥,乳腺癌的死亡率較低,早發現并積極治療的作用重大。“疼痛才關注”,這類防癌誤區你有嗎?“絕經期女性占多數,不意味著年輕女性就離乳腺癌很遙遠。”馬飛說,從全球來看,我國35歲以下的年輕乳腺癌患者的絕對數較為領先,25歲以下的乳腺癌患者也不罕見。盡管我國人群發病年齡較早的原因仍有待進一步研究,但一般認為發病年齡越早,遺傳因素起到的主導作用越強,因此有乳腺癌家族史的女性尤其不能掉以輕心。“現有研究顯示,豆漿等大豆制品并不會增加乳腺癌風險。”北京大學人民醫院乳腺中心副主任醫師謝菲介紹,目前對增加乳腺癌風險較為明確的是外源性雌激素,以及會導致肥胖的高脂肪、快餐化飲食。“乳腺結節不能通過按摩消除,也沒有證據表明按摩能起到防癌作用。如果已經癌變,按摩還有可能促進癌細胞轉移。”馬飛提示,乳腺癌越早發現則生存率越高,如果發現腋窩淋巴結腫大、乳房外觀異常等情況,需及時通過正規渠道就醫。“需要注意的是,乳腺癌一般是不疼的,和乳腺增生引起的疼痛不同。乳腺結節絕大多數是良性,不需要額外干預。”謝菲說,“如果發現結節質地硬、位置相對固定、近期突然出現或增長很快,則惡性的可能性大,需進行超聲等影像學檢查,并最終通過病理診斷進行確診。”乳腺癌相關突變還能導致其他癌癥“乳腺癌患者中,約20%有家族史,其中已知與乳腺癌相關的基因至少有20多種,其中比較知名的是BRCA1和BRCA2突變。以BRCA2突變為例,不僅會大大增加乳腺癌發病風險,也會增加卵巢癌、前列腺癌、胰腺癌以及黑色素瘤的發生風險,男女都可能患病,有發現家族史的患者尤其需引起重視。”謝菲說。謝菲建議,體檢中,有時會抽血檢測腫瘤標記物,其中CA153對乳腺癌的早期診斷并不敏感,一般要等到腫瘤負荷量很大時才會升高,因此主要用于乳腺癌患者術后復查,不適合作為癌癥早期的篩查和診斷。建議成年女性平時注意每月進行乳房自檢,每年進行體檢和影像學篩查。亞洲女性尤其是年輕女性乳腺普遍比較致密,建議首選超聲篩查這一手段。馬飛提示,雌激素水平高、暴露時間長被認為和一部分乳腺癌的發生有關,因此月經初潮早、絕經晚是乳腺癌的危險因素之一,家長千萬不要給孩子服用可能含雌激素的不正規保健品或外用化妝品,孩子性早熟不僅會影響正常發育,也會增加今后的乳腺癌發生風險。絕經期婦女應慎用雌激素替代療法,在正規醫院醫生指導下方可進行。
為深入貫徹落實國家衛生健康委等部門有關文件要求,進一步加強乳腺癌規范化診療與質量控制管理工作,10月20日,由國家腫瘤質控中心乳腺癌專家委員會創立的乳腺癌規范診療創新示范中心,在北京亦莊正式揭牌。國家......
轉移是癌癥死亡和發病的主要原因。免疫檢查點阻斷(ICB)藥物atezolizumab和pembrolizumab聯合化療已被批準用于治療PD-L1+轉移性三陰乳腺癌(TNBC)患者。然而,免疫療法耐藥......
在乳腺癌患者中,臨床上近七成初診患者和超過半數的復發轉移患者罹患的是腔面型乳腺癌。 記者8日獲悉,中國的學......
在乳腺癌患者中,臨床上近七成初診患者和超過半數的復發轉移患者罹患的是腔面型乳腺癌。記者8日獲悉,中國的學者們歷時5年攻關,率先繪制“腔面型乳腺癌多組學全景圖譜”,并提出“復旦腔面四分型”基礎上的精準治......
在乳腺癌患者中,臨床上近七成初診患者和超過半數的復發轉移患者罹患的是腔面型乳腺癌。記者8日獲悉,中國的學者們歷時5年攻關,率先繪制“腔面型乳腺癌多組學全景圖譜”,并提出“復旦腔面四分型”基礎上的精準治......
中新網上海10月8日電(記者陳靜)在乳腺癌患者中,臨床上近七成初診患者和超過半數的復發轉移患者罹患的是腔面型乳腺癌。記者8日獲悉,中國的學者們歷時5年攻關,率先繪制“腔面型乳腺癌多組學全景圖譜”,并提......
質子療法(protontherapy)作為一種能減少對心臟和肺臟輻射的策略,目前正在乳腺癌研究領域進行探索;近日,一篇發表在國際雜志TheLancetOncology上題為“Conventionalv......
2023年8月14日,四川科倫博泰生物醫藥股份有限公司(簡稱“科倫博泰”,香港聯交所代碼:6990.HK)宣布,其創新TROP2-ADC(SKB264,又稱MK-2870)對比研究者選擇方案用于治療既......
就在前兩年,乳腺癌的發病率超越肺癌,成為世界上最常見的惡性腫瘤[1]。眾所周知,早篩早診是延長患者生存期、提升患者生存率的重要方法。不過,作為臨床上早期乳腺癌的主要篩查方法,乳腺鉬靶和超聲均存在局限性......
數據顯示,中國每年大約新增乳腺癌患者42萬人,且近年來年發病率每年遞增3%到4%。伴隨藥物研發進展,患者、特別是晚期患者的生存期正在延長。在業內專家看來,乳腺癌已進入慢病化管理時代,如何改善患者生存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