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過于熱鬧的冰桶挑戰,雖然演變為鬧劇,至少終于讓普通公眾知道了有一種病叫“漸凍癥”。世界上著名的ALS患者英國物理學家霍金,他連呼吸也要依靠輔助,但仍能依靠輔助發音設備給公眾做演講,漸凍癥并沒有阻礙他成為愛因斯坦之后最杰出的物理學家之一。全世界“漸凍癥”的發病率在十萬分之二到七。當然,不是所有的漸凍癥患者都能得到霍金式的24小時專業護理團隊的細致護理。記者在中山大學第一附屬醫院的神經內科病房見到國內神經疾病權威專家張成教授,他說:“我對很多媒體說過,我們不應僅僅關心哪些名人明星出來玩了冰桶,而應關心病人需要什么。”
據新華社報道,最近,日本京都大學研究發現,利用誘導多功能干細胞(iPS細胞)制作前驅細胞,然后移植給漸凍癥實驗鼠,能將其壽命延長約10天。京都大學教授井上治久率領的研究小組利用iPS細胞制作出可變化為神經膠質細胞的前驅細胞,然后向24只患有漸凍癥的實驗鼠脊髓各移植了約8萬個這種細胞。發現,移植了前驅細胞的24只漸凍癥實驗鼠的平均生存期為162天,而沒有移植的24只實驗鼠僅為150天。研究小組說,實驗鼠的10天相當于人類的數個月到半年時間。他們準備今后將這種前驅細胞與利用iPS細胞制作的運動神經細胞一起移植。
張成教授解釋道:“因為ALS是運動神經元損傷造成的疾病,所以,研究者們的思路是想辦法補充那些凋亡了的神經元細胞。為機體增加新的神經元細胞成為現在ALS治療研究領域的主流。因為病人自身的iPS細胞可能會有遺傳上的缺陷,取自正常人的iPS細胞成為一個來源,但是潛在的問題是,很有可能產生排斥反應。于是,研究者的解決思路是將病人自身的iPS細胞進行基因修復,讓它最終變成正常的神經干細胞,繼而變成有功能的神經元細胞。從病人的皮膚成纖維細胞中就可以制備iPS細胞。基因修復的辦法是將點突變替換掉,或者植入新的正常基因片段,替代原本的問題基因片段。這種思路是較有希望的一個方向。不過,現在的研究都尚停留在實驗階段。ALS目前仍然是沒有特效療法的。”
ALS一旦發病,進展非常快。“除了一些家族遺傳的病人發病也許會較早,中年發病的病患比較多見,多發生在人生事業的高峰期,45~55歲。”張成說,“病程發展很快,很多病人3~5年間就發展到不能開門、擰毛巾,不能吞咽,甚至不能自主呼吸。運動神經元細胞的損傷其實從很早就開始了,但是人體即便凋亡一半的神經細胞,也表現不出來任何異樣,仍然能像正常人一樣生活。也沒辦法通過驗血、驗尿這類生物標記早期診斷出來。但是,一旦突破了一個極值,就開始突然出現臨床上的癥狀,兵敗如山倒。等到有癥狀時,脊髓已遭到了嚴重的破壞。目前,肌電圖是在早期診斷上有幫助的檢查手段。但問題是,很多時候,患者自己沒有及時重視自己運動上的不適,以為只是肌肉酸痛而已,等到來醫院找對對癥的科室,往往已經發展到了比較嚴重的程度。”
談及治療的現狀,張成說:“很多醫院一看是ALS病,都不愿意接收。即便接受,因為周轉率的問題,也只能保證短時住院。國內現在一般采取的是在醫院對家人進行護理培訓,然后建議居家護理治療。ALS病,護理是非常重要的。需要保證營養,不能吞咽后,營養問題會首先出現。因為逐漸不能動,需要有陪護幫忙翻身、吸痰。很多病患的死亡,其實是因為吸痰不及時造成的窒息。氣管切開后,肺部感染、呼吸衰竭逐漸會成為病患死亡的主要原因。”
這也意味著,如果想要讓病人得到非常好的護理,精力、金錢的成本非常高。于是有錢沒錢成為決定病人生活質量高下,生命維持長短的一把無情的尺子。 “這個病本身,如果護理得好是不會那么快死的。但這考量患者的經濟條件。聽說,霍金至少有五個專業的生活秘書。我接診過的一個病人,是珠三角一位非常有經濟實力的女企業家。她包病房,請了三個退休女護士,三班倒護理。堅持了六七年時間。甚至在病床上她還可以炒股,通過眨眼進行公司運營決策。但是有一天晚上,因為一位值班老護士太困,不小心睡著了,沒有及時給她吸痰,導致她窒息而死。可惜,對于經濟條件差的家庭而言,則根本堅持不了那么長時間,病人、家人很快就放棄了。”
張成指出,相比較而言,在一些發達國家和地區,ALS病人能得到更好的護理,生活質量也更好,存活時間也更久一些。“在臺灣地區,有重癥ALS病人可以長期住下去的臨終關懷病房,費用基本上是政府全包的。”
對于“漸凍癥”為何會發生,張成表示,除了部分家族性ALS,目前仍沒有確切的解釋:“有幾種尚不確切的學說假設:興奮性谷氨酸毒性學說,慢性毒感染之說,也有認為是免疫系統病變引起的。還有一種說法是外在環境中的重金屬中毒造成的,例如鉛和汞。日本對重金屬中毒起因的假設做過一些研究,但最終沒有找到有足夠說服力的證據。” 醫學界認為,總體上,對于絕大多數ALS患者來說,其病因仍不清楚。
“目前,醫學界已經發現有5%~10%的ALS是家族性的,部分家族遺傳性ALS是基因突變所致,如SOD1基因突變。但SOD1基因突變引起的 ALS只占總數的3%,占家族性ALS的25%。類似的十幾個相關遺傳基因也已經陸續被發現。我們跟蹤過廣東的一個家族案例,一個同姓家族中有20多位 ALS患者,很多已經去世。”
貼士:冰桶挑戰
可能威脅健康
據外媒報道,冰桶挑戰活動雖然社會影響廣泛,成功在全世界募集了善款,但這項活動可能威脅到挑戰者的健康,并造成水資源的浪費。美國《華盛頓郵報》的一篇文章就對“冰桶挑戰”的用水量進行了粗略計算:假設挑戰者平均用水15升,那么截止到目前,大概已浪費1900萬升水,相當于9500萬瓶裝水。美國圣賽巴斯蒂安醫院的醫生桑切斯指出,“冰桶挑戰”者可能因為急劇的溫度變化導致心臟問題的出現,如心律失常、心跳過緩或者失去意識。據報道,今年7月,新西蘭一名40歲男子因在參加該活動前喝了大量烈酒,導致他在活動結束5個小時后心臟驟停死亡。
記者采訪廣東省中醫院心律失常治療中心丁春華主任,他表示,突然淋冰水是個強刺激,有心臟病的患者會有心臟血管痙攣,心律失常或心梗的風險,所以不要貿然挑戰。除了心腦血管疾病患者,頸椎病患者,經期女性都最好不要挑戰冰桶。如果你沒有上述疾病,但最近比較疲勞,抵抗力比較差,也不適宜挑戰。對于其他健康人群,挑戰冰桶類似冬泳和洗冷水澡,如果活動后對這個強刺激沒有什么不良反應,也就不需要太在意。
“漸凍癥”
醫學上稱之為“ALS”——肌萎縮側索硬化,也叫運動神經元病。這種病從上下運動神經元的損傷開始,逐漸表現出四肢、軀干、胸腹部肌肉的漸進無力和萎縮。很多病人先是出現肢體運動障礙,后逐漸喪失說話、吞咽能力。有些需要在腹部外面另造進食通道,輸入流質食物。有些最終呼吸功能受損,要靠呼吸機維持呼吸功能。很多病人最終死于肺部感染,或僅因一口痰沒有及時吸出而窒息死亡。
肌萎縮側索硬化癥(ALS)研究取得突破性進展。據瑞典于默奧大學官網27日報道,一種美國研發的反義寡核苷酸(ASO)藥物Toferson顯著減緩了一名ALS患者的疾病進程。服藥4年后,該患者仍可爬樓梯、......
今年2月29日是第十七個國際罕見病日,目前世界范圍內已知的罕見病已經超過7000種,“漸凍癥”是其中一種。中國每年“漸凍癥”新發病人達到25000人。日前,中國新聞網《大醫生來了》欄目專訪北京大學第三......
今年2月29日是第十七個國際罕見病日,目前世界范圍內已知的罕見病已經超過7000種,“漸凍癥”是其中一種。中國每年“漸凍癥”新發病人達到25000人。日前,中國新聞網《大醫生來了》欄目專訪北京大學第三......
今年45歲的趙云,半年前確診漸凍癥。現在他走路需要借助拐杖,穿衣也需要妻子的幫助。“漸凍癥”病情,讓趙云不敢想象未來的生活。好幾年沒拍全家福的他,今年春節前在阿里云團隊的幫助下,用AI技術獲得了一份“......
神經退行性疾病和精神疾病領域近年迎來多項突破。比如阿爾茨海默病領域兩款靶向淀粉樣蛋白的抗體已經獲得FDA的批準,今年有望迎來第三款抗淀粉樣蛋白抗體的批準。精神分裂癥領域也有望迎來數十年來首個新機制藥物......
神經退行性疾病,如帕金森病或阿爾茨海默病,與大腦中蛋白質聚集的沉積有關。當細胞廢物清除系統存在缺陷或超負荷時,這些聚集物會積累。一種主要與免疫系統信號傳導過程相關的蛋白質NEMO可以防止帕金森病中發生......
近日,漸凍人蔡磊試用了由清華大學團隊開發的可穿戴人工喉,成為全球首位使用者。這款人工喉是一種智能輔助發聲工具,采用了獨特的技術和原理。蔡磊是一位漸凍癥患者,自2019年9月30日確診后逐漸失去了聲音。......
中關村生命科學園地處中關村科學城、懷柔科學城之間,既是北京國際科技創新中心“三城一區”的重要支撐,也是全市生物醫藥領域的創新高地。記者近日探訪生命科學園,深切感受到這里時不我待的創新氛圍,一批頂尖科學......
發表在最新一期《科學進展》上的一項研究結果顯示,美國約翰斯·霍普金斯大學開發出一種治療漸凍癥(ALS)的腦機接口(BCI),其能在3個月內保持90%的準確率,且無需重新訓練或重新校準算法。ALS是一種......
德國明斯特大學、英國埃克塞特大學和牛津大學聯合團隊現已開發出一種所謂的基于事件的架構,該架構使用光子處理器,通過光來傳輸和處理數據。與大腦類似,這使得神經網絡內的連接不斷適應成為可能。這種可變的連接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