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發布時間:2019-03-26 10:30 原文鏈接: 知否,知否,不識入侵物種“讓人愁”

      哪里為外來入侵物種頻發地?發達地區國際貿易交流更頻繁,這給物種擴散傳播提供了機會;邊境地區,易發生物種的自然入侵;“一帶一路”倡議實施、大型蔬果花卉類國際博覽會等活動,增加了外來物種入侵的機會。

      近日,濰坊海關在濰坊市一家花卉企業從北美地區進口的一批高檔花卉中檢出黑耳喙象,據稱,這是在我國口岸首次檢出黑耳喙象。黑耳喙象是國際一類害蟲,據某些報道稱,這種生物在國內沒有天敵,有可能造成像美國白蛾一樣的危害。

      這一消息引發了廣泛關注。多位外來物種研究專家指出,黑耳喙象此類昆蟲的生物學特征、將對中國造成多大程度的影響以及國內有無天敵等問題“并不清楚,還需要調查研究”。

      并非首次

      從分類學角度,黑耳喙象隸屬于昆蟲綱,鞘翅目,象蟲科,耳喙象屬下的一個種。據可查資料顯示,耳喙象屬昆蟲大約有300~400種。

      “在濰坊港口檢出黑耳喙象這件事很正常,并不是很意外。”害蟲防控專家、中國農業科學院植物保護研究所研究員高玉林告訴《中國科學報》。他分析道,濰坊市有“中國蔬菜之鄉”壽光縣,蔬菜調運、國際貿易非常頻繁,很容易攜帶外來物種入境。

      事實上,過去幾年間,耳喙象屬的其他種曾在國內其他地方被檢出過。2013年,四川出入境檢驗檢疫局在加拿大進境藍莓苗中截獲草莓根耳喙象;2017年,重慶兩路寸灘檢驗檢疫局在一批來自德國的工業設備集裝箱內截獲耳喙象屬昆蟲(Otiorhynchus raucus);2018年,江蘇昆山檢驗檢疫局從來自荷蘭的木質包裝中截獲溝翅耳喙象。

      高玉林表示,此次在濰坊截獲的黑耳喙象準確來講應該叫葡萄黑耳喙象。

      據了解,黑耳喙象是重要的農林業害蟲。它原是歐洲“土著”昆蟲,后擴散到美國、加拿大、澳大利亞。主要的寄主是桃、蘋果、梨,豌豆、花椰菜,西洋蒲公英、歐洲車前等蔬果花卉作物。幼蟲以植物根為食,成蟲則主要為害植物的莖、葉及花冠的邊緣。

      “只要有蔬菜、苗木運輸的地方,都有可能查出這種昆蟲。不過,從過去幾次事件來看,目前尚未發現和報道耳喙象屬昆蟲在國內發生擴散和暴發,以及引起較大危害。”同時,高玉林也強調,“作為國際上重要的檢疫性對象之一,‘檢疫’和‘截獲’本身的意義就很重大。耳喙象屬昆蟲本身破壞性較強,一旦其傳入我國并定殖擴散,就有可能對我國農林業生產造成威脅,必須把握好檢疫關。”

      哪里為外來入侵物種頻發地?高玉林表示,發達地區國際貿易交流更頻繁,這給物種擴散傳播提供了機會;邊境地區,易發生物種的自然入侵;“一帶一路”倡議實施、大型蔬果花卉類國際博覽會等活動,增加了外來物種入侵的機會。

      值得注意的是,個人行為——從國外帶回貓狗小熊等動物、觀賞性植物,其中有可能夾雜種子或者繁殖體,這無疑也會成為有害生物入侵的擴散者和傳播者。

      “我們還有很多不清楚”

      多位受訪專家關注到了相關報道所稱的“葡萄黑耳喙象在國內沒有天敵”的說法,他們表示,對于耳喙象在國家的危害及其天敵情況,“我們還有很多不清楚”。

      “沒有天敵的說法不科學,目前沒有證據和研究證明,”高玉林指出,任何一種生物在原產地都會有天敵,當它剛到新環境時,會因為逃脫原產地的固定天敵,短期內在新環境中大量擴繁而暴發。但新環境中是否存在天敵并不清楚,有可能某些當地生物對其產生控制作用,“并不能因為是新物種,就說沒有天敵”。

      中國林科院森林生態環境與保護研究所副所長、國家林業和草原局林業有害生物檢驗鑒定中心副主任趙文霞也認為,自然界“一物降一物”,不存在沒有天敵的物種。“生物之間相互作用處在一個相對平衡的環形系統中。新環境中也存在一個天敵群,不過需要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外來入侵物種才會與本地天敵建立非常緊密的互相制衡的聯系,比如利用中國本土天敵周氏嚙小峰可以防治美國白蛾。”

      能否引入天敵加以制衡?高玉林指出,天敵分專化性和廣譜性,前者只以特定靶標對象為食,“寧愿餓死也不會侵害其它生物”;后者則可能侵害范圍較大。

      趙文霞表示,國內有一套嚴格的引種程序與風險評估體系,天敵引入后,有可能對新環境的其他種群、生態系統造成危害,引種前需要進行安全性評估。

      耳喙象屬昆蟲被列為國際一類害蟲,其入侵美國、加拿大等地已有大約90年的歷史,甚至可以被看作是本地昆蟲,這些國家對此類昆蟲已有較為成熟的研究。國內現處在相對空白的階段,甚至相關的文獻資料都比較少。記者檢索文獻后發現,關于耳喙象的專業研究文獻不足5篇。甚至,在最新的《中華人民共和國進境植物檢疫性有害生物名錄》中(更新至2017年6月),共有6大類441種禁止進境有害生物,耳喙象并未列入其中。

      事實上,不只是耳喙象,我們對很多外來物種還不清楚。“目前很多外來物種成為重大危害,主要是對這些物種的認識和理解不夠。”昆蟲分子遺傳學專家、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學院研究員黃勇平告訴《中國科學報》。

      高玉林從事外來入侵昆蟲熱點問題研究多年。“與過去相比,我國從事昆蟲鑒定的專家越來越少。”他對目前國家的昆蟲鑒定現狀深表擔憂,“這對外來入侵種的防控技術研究與實施至關重要。如果某一物種入侵,我們都不認識,如何談防控?也許你認為它是普通種,但其實是入侵種,甚至暴發了還蒙在鼓里。”

      趙文霞對此也深有感觸,她長期奮戰在林業外來有害生物入侵和檢疫科研一線,常常因找不到鑒定專家而“發愁”。“現在昆蟲鑒定主要在高校、科研院所,是科學家的副業,缺乏專職人員,新物種來了都不知道找誰去鑒定。”

      鑒定不到位帶來早期發現難的問題。趙文霞在“深山老林”中調研時常會遇到這種情況,“以為是新的病蟲害,實際已經發生很多年了,老百姓甚至都給它們起了‘土名’,卻沒有科學家研究過”。

      實施綠色防控 加強基礎研究

      外來物種入侵已成為直接影響人類社會與自然協調發展的重大問題。隨著國際貿易、旅游和交通的迅速發展,外來物種入侵的風險正日益增加,初步統計表明,入侵我國各種生態系統的外來有害生物已達620種。對于外來物種的管理與防控,至關重要。

      入境檢驗檢疫是第一關。趙文霞表示,我國非常重視外來入侵物種的檢疫工作,已形成了由海關總署負責的“外檢”(口岸檢疫)和國內農林相關部門負責的“內檢”兩大部分組成的檢疫體系。加入并履行以“防止有害生物隨植物及其產品貿易擴散和傳播”為目標的《國際植物保護公約》;實施“進境植物檢疫性有害生物名錄制度”和“風險評估制度”。前者是物種進出境檢疫的依據,后者則是在引種時對其安全性進行等級評估,據此判定引進與否以及如何管理。

      高玉林認為,一旦外來物種入侵發生,相關部門采取的控制方式多為化學藥劑殺滅等應急措施,這是短期內最為有效的防治手段。但從長遠來看,需要加大入侵物種關鍵綠色防控技術的研究和推廣,比如:生態調控、生物防治、物理防治和輪耕套種等。

      此外,利用各種信息素來防治外來入侵種也是重要的措施之一。“地球上任何一種生物的生存都依賴著種內和種間的信息交流。化學信息通信是昆蟲種內種間交流的主要方式之一。利用葛洪信息素能夠幫助監測入侵種的發生范圍和發生數量。但前提是必須知道這種入侵種的信息化合物是什么。”黃勇平說。

      在專家們看來,更重要的還是要加強基礎研究。

      “我國急需一批高水平的昆蟲鑒定領域科學家,為他們提供長期穩定的支持。”高玉林表示,在外來物種尚未入侵之時,需要做的是預警理論研究,對物種有全面系統的認識,比如該類物種分類學、生態學以及遺傳進化特征等。此外,根據國外的暴發擴散機制,作出國內潛在入侵性預測,“對于一些還未在國內發現的重大國際檢疫性害蟲,防控可能不需過于擔憂,但必須要有足夠的技術儲備”。

      趙文霞也建議,外來物種監測面積較大,需要全民參與;建立植物醫生資格制度,培養從事鑒定的專業人才。

      此外,黃勇平建議,外來物種防治需要建立從口岸到目的地的完整監測體系。

    相關文章

    外來入侵物種已達660多種!如何精準有效防治?

    目前,中國已發現660多種外來入侵物種,威脅本地物種和生態系統向外來物種入侵說“不”一種名叫“鱷雀鱔”的怪魚讓專業人員圍捕了好幾天;看起來明艷的加拿大一枝黃花卻有“生態殺手”的綽號;“個頭比田螺大,產......

    已發現660多種外來入侵物種如何有效防治

    一種名叫“鱷雀鱔”的怪魚讓專業人員圍捕了好幾天;看起來明艷的加拿大一枝黃花卻有“生態殺手”的綽號;“個頭比田螺大,產的卵是粉色的”,福壽螺在田間地頭隨處可見……近期,外來物種入侵的話題引發熱議。外來物......

    防治外來入侵物種,不能“一抓了事”

    近一個月內,全國多地先后報告發現鱷雀鱔,各地發起了圍捕鱷雀鱔的運動。近年來,由外來入侵物種帶來的生態危害不在少數。當前,伴隨著《外來入侵物種管理辦法》的發布,我國防范外來物種入侵已經有法可依。專家呼吁......

    市場、電商仍有鱷雀鱔買賣外來物種入侵如何阻擊?

    禁“鱔”盡美!市場、電商仍有鱷雀鱔買賣外來物種入侵如何阻擊?這是一條怪魚——它雖然長著魚尾,但嘴部又尖又長,很像鱷魚,名字叫做鱷雀鱔。最近一個月,河南汝州為抓到2條鱷雀鱔,不惜抽干了20多萬立方米的湖......

    鱷雀鱔——來者不“善”,非抓不可

    身呈筒形可達三米,吻部前突仿若鱷魚,牙齒鋒利賽匕首,性情兇猛“真霸王”。這,就是鱷雀鱔。怎么樣,聽過這段描述是否已經感到這個物種“不好惹”?鱷雀鱔是雀鱔目、雀鱔科、大雀鱔屬動物,壽命可達26-50年之......

    外來物種正在侵占美國森林

    科學家在俄亥俄州西南部的植物學調查中發現,上世紀引入美國的入侵物種正在“排擠”許多本土植物。這項名為“俄亥俄州西南部樹木繁茂的自然地區外來植物的崛起”的研究近日發表于《生態恢復》雜志。植物學家Thom......

    知否,知否,不識入侵物種“讓人愁”

    哪里為外來入侵物種頻發地?發達地區國際貿易交流更頻繁,這給物種擴散傳播提供了機會;邊境地區,易發生物種的自然入侵;“一帶一路”倡議實施、大型蔬果花卉類國際博覽會等活動,增加了外來物種入侵的機會。近日,......

    5月17日《科學》雜志內容精選

    一種瓢蟲寄生蟲是另一種瓢蟲終結者一項新的研究顯示,當談及通過競爭來擊敗其他的瓢蟲時,一種特別成功的瓢蟲應感謝在其循環系統中生活著的寄生蟲。入侵物種會在進入新的棲息地并得到安頓之后繁衍。科學家們一直不理......

    北冰洋加速融化將帶來物種入侵威脅

    據《自然》雜志網絡版近日報道,美科學家近日在美國《國家科學院學報》上發表論文指出,全球變暖加快了北極海冰的融化速度,未來幾年跨越北極和北冰洋的船只數量會急劇增加,這將威脅當地的本土物種,破壞其生物多樣......

    環保部:488個外來物種已入侵我國

    云南昆明,一條被水葫蘆堵塞的河道,水葫蘆成了當地的“綠色污染物”有些外來物種我們還不認識,不了解。它還沒有爆發的時候,我們不知道它是不是會成為入侵物種。外來入侵物種有一個潛伏期,潛伏到一定程度,會有一......

    <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1v3多肉多车高校生活的玩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