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科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以下簡稱大化所)包信和院士、研究員潘秀蓮、副研究員焦峰團隊在合成氣催化轉化研究方面取得新進展,發現了合成氣轉化中分子篩動態限域作用,并揭示了其對產物選擇性的調控原理。相關研究成果發表在《國家科學評論》。
該團隊于2016年提出金屬氧化物和分子篩耦合的雙功能OXZEO催化劑設計概念,實現了高選擇性地生成C2=-C4=低碳烯烴。此后,團隊就金屬氧化物和分子篩催化作用原理、雙功能匹配耦合機制開展研究,取得系列進展。OXZEO技術為煤、天然氣、二氧化碳的資源化利用提供了新技術平臺,受到廣泛關注和研究。此外,該團隊大化所劉中民院士團隊、陜西延長石油(集團)有限責任公司合作,建成了世界首套煤經合成氣直接制低碳烯烴OXZEO-TO創新技術的千噸級工業試驗裝置,并于2020年9月順利完成了試驗。
該工作中,該團隊圍繞合成氣轉化OXZEO對產物選擇性的調控原理,發現了ZnCrOx-SAPO-17雙功能催化劑在合成氣轉化過程中的誘導期現象,SAPO-17分子篩籠的動態限域作用對于產物選擇性的調變作用,使乙烯選擇性從初始的19%增加到44%,而C4+選擇性從39%降低到9%。系列表征結果表明,分子篩籠對碳物種具有限域作用,且碳物種隨著反應時間發生演化,導致有效利用空間減小,從而阻礙分子的擴散傳質,對于尺寸相對較小的C2分子擴散影響較小,而尺寸相對較大的C4分子擴散影響較大。此外,有效空間的縮小進一步抑制乙烯二次反應。因此,誘導期內,乙烯和丙烯選擇性逐漸增加;誘導期結束后,盡管分子篩大部分微孔被占據(93%),但是催化劑并不失活,而是穩定運行,其中乙丙烯選擇性達到75%,明顯高于由SAPO-18或者SAPO-34構成的雙功能OXZEO催化劑上的乙丙烯選擇性。
這種分子篩動態限域作用具有一定普適性,這些認識對于未來指導設計更高效催化劑具有重要的指導作用。
近日,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低碳催化與工程研究部研究員、中國工程院院士劉中民與大連化物所研究員魏迎旭團隊,發表了關于分子篩籠控制的甲醇制烯烴(MTO)反應的綜述文章,闡述了MTO反應過程籠控制擇......
近日,大連化物所催化基礎國家重點實驗室無機膜與催化新材料研究組(504組)楊維慎研究員和朱凱月副研究員團隊在水系鋅離子電池負極研究方面取得新進展。該團隊采用可循環的動態MOF納米片作為鋅離子的運輸載體......
氮雜環卡賓硼烷(NHC-BH3)由于化學性質穩定且制備方法簡單,近年來作為一種新型硼源,被應用于自由基硼化反應中。然而,大量有害的自由基引發劑和昂貴且無法回收的均相光催化劑的使用,阻礙了其廣泛被應用。......
近日,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合成微生物學研究組研究員周雍進團隊在木質纖維素生物煉制方面取得新進展。該研究以多形漢遜酵母為宿主,通過強化木糖同化與轉運過程同步利用了葡萄糖與木糖,實現了木質纖維素生......
近日,大連化物所低碳催化與工程研究部(DNL12)劉中民院士、魏迎旭研究員團隊受邀發表了分子篩籠控制的甲醇制烯烴(MTO)反應相關綜述文章,闡述了MTO反應過程籠控制擇形催化原理,提出基于籠控制擇形催......
LipidALL脂代謝會議由中科院遺傳與發育生物學研究所稅光厚研究員發起,至今已在國內多個城市成功舉辦八屆。豐富的會議主題與優質的會議內容數年來吸引了超過數萬名各地科研人員參與其中,極大推進了脂質/代......
近日,大連化物所生物技術研究部生物分離與界面分子機制研究組(1824組)卿光焱研究員團隊開發了一種超精準內毒素分離材料。該團隊通過“量體裁衣”的材料設計理念,提出了一種基于噬菌體展示篩選和血液相容性肽......
5月31日,中國科學院、中國工程院院士增選工作啟動。當天,首都醫科大學校長饒毅的個人微信公眾號“饒議科學”發布《院士選舉改革的第一步:收到賄賂上交》一文,引起社會廣泛關注。“饒議科學”該文稱:“中國科......
5月31日,中國科學院、中國工程院院士增選工作啟動。當天,首都醫科大學校長饒毅的個人微信公眾號“饒議科學”發布《院士選舉改革的第一步:收到賄賂上交》一文,引起社會廣泛關注。“饒議科學”該文稱:“中國科......
DNA究竟攜帶著什么?DNA序列信息如何解釋復雜的生命活動現象?5月26日,復旦大學慶祝建校118周年相輝校慶系列學術報告會上,中國科學院院士、復旦大學生殖與發育研究院院長黃荷鳳從理論到實驗,再到臨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