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發布時間:2022-12-16 16:12 原文鏈接: 研究發現大豆異黃酮積累的新機制

      近日,中國農業科學院作物科學研究所大豆育種技術創新與新品種選育創新團隊研究發現,雙功能鋅指蛋白類轉錄因子GmZFP7可正向調控大豆異黃酮積累,為大豆異黃酮分子育種提供理論依據。相關研究結果在線發表于《新植物學家》(New Phytologist)。

      大豆不僅含有豐富的蛋白質和油脂,同時還富含異黃酮等生物活性成分。有研究表明,大豆異黃酮對骨質疏松和心血管等疾病有預防作用。大豆異黃酮為典型的數量性狀,受多基因控制,其調控網絡十分復雜。研究大豆異黃酮調控機理,對改良大豆品種異黃酮營養品質,提升我國大豆產業綜合競爭力有重要意義。

      該研究發現了一個鋅指蛋白類轉錄因子基因GmZFP7。過表達該基因可使發狀根中的異黃酮比對照提高1.15~3.79倍,而沉默該基因可使異黃酮含量比對照降低73%。分析發現,該基因可以促進異黃酮合成過程中關鍵酶GmIFS2基因表達,同時抑制黃烷酮合成路徑中的GmF3H1基因表達的雙功能。

      為了進一步驗證該基因功能,研究人員獲得了基因編輯敲除和過表達轉化植株,在敲除該基因的植株葉片和種子中,該基因的表達水平和異黃酮含量顯著降低,同時GmF3H1的表達量提高;而過表達的植株結果反之。

      代謝組分析表明,在基因敲除種子中可檢測到57種酚類代謝產物,其中24種與對照存在差異,特別是在異黃酮合成路徑中的上游產物含量顯著升高,而黃烷醇合成路徑中的槲皮素和煙花甙含量卻顯著降低。

      該研究還基于1557份大豆種質的單倍型分析,鑒定出兩個異黃酮含量較高的優異單倍型。該研究為大豆異黃酮的分子育種提供了新思路和優異基因。

      該研究得到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國家重點研發計劃、中國農業科學院科技創新工程等項目資助。

      相關論文信息:https://doi.org/10.1111/nph.18610

    相關文章

    添加豬蛋白基因,大豆更像肉

    肉類替代品可能會變得更像肉類。近日,一家名為Moolec的英國公司表示,他們已經培育出一種轉基因大豆,這種大豆中1/4的可溶性蛋白質是豬蛋白。它把該植物命名為PiggySooy。Moolec也在培育含......

    大豆主效基因的克隆和分子驗證取得新進展

    近日,華南農業大學林學與風景園林學院教授葛良法和農學院教授年海合作,在大豆主效基因的克隆和分子驗證取得新進展。他們利用自然群體和雙親群體精細定位克隆到高油高產基因MOTHER-OF-FT-AND-TF......

    大豆籽粒性狀調控的新機制

    大豆含有豐富的油脂和蛋白質,是重要的糧食作物和經濟作物。種子大小和粒重是植物適應環境的一個重要特征,也是產量構成的要素之一。然而,人們當前對大豆種子粒重調控機制的認識仍十分有限,因此挖掘粒重調節基因并......

    遺傳發育所揭示大豆籽粒性狀調控的新機制

    大豆含有豐富的油脂和蛋白質,是重要的糧食作物和經濟作物。種子大小和粒重是植物適應環境的一個重要特征,也是產量構成的要素之一。然而,人們當前對大豆種子粒重調控機制的認識仍十分有限,因此挖掘粒重調節基因并......

    農業農村部新部署!2023年大豆玉米帶狀復合種植

    據農業農村部網站消息,“谷雨”前后,種瓜點豆。大豆玉米帶狀復合種植從南到北陸續展開,是落實示范推廣面積、提高播種質量的關鍵時期。4月19日,農業農村部在四川省達州市召開全國大豆玉米帶狀復合種植培訓會,......

    研究發布大豆多維組學數據庫SoyOmics

    大豆(Glycinemax(L.)Merr.)是重要的糧油作物之一,其產量提升、品質改進關乎全球人口的需求和利益。高通量測序技術的發展促使大豆組學研究不斷深入。實現大豆多維組學數據的整合分析,將會為大......

    中國大豆有了精準分布地圖

    記者1月9日從中國農業科學院獲悉,該院作物科學研究所大豆育種技術創新與新品種選育團隊,通過對大豆生產田進行多年多點網格化取樣和多種成分的系統分析,全面揭示了我國大豆營養成分的地理分布規律,提出了中國大......

    研究發現大豆異黃酮積累的新機制

    近日,中國農業科學院作物科學研究所大豆育種技術創新與新品種選育創新團隊研究發現,雙功能鋅指蛋白類轉錄因子GmZFP7可正向調控大豆異黃酮積累,為大豆異黃酮分子育種提供理論依據。相關研究結果在線發表于《......

    耐鹽堿高粱大豆新品種及間作模式示范觀摩會召開

    9月5日,中國科學院遺傳與發育生物學研究所和寧夏大學等單位共同主辦高粱大豆新品種及間作模式示范觀摩會。在寧夏農業育種專項“寧夏適生優質飼草新品種選育與良種繁育”項目支持下,經過多年選育,遺傳發育所培育......

    研究揭示我國大豆馴化改良進化史

    近日,中國農業科學院作物科學研究所大豆優異基因資源發掘與創新利用團隊聯合國內外科研機構,通過解析大豆地理擴張與育種的全基因組特征,提出大豆進化路線,發掘了大豆不同進化階段受到選擇的候選基因,并從中克隆......

    <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1v3多肉多车高校生活的玩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