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度傳染性的諾如病毒會引起腹瀉和嘔吐,并且因迅速在人口密集的空間中傳播而臭名昭著。每年該病毒造成大約200,000人死亡,其中大多數是在發展中國家。然而,目前仍沒有針對這種腸道病毒的治療方法。
最近,由圣路易斯華盛頓大學醫學院的科學家領導的一項新研究表明,可以根據病毒在腸道中的位置來抑制或提高諾如病毒感染的嚴重程度。
這項研究于11月25日發表在《Nature Microbiology》雜志上,為諾如病毒感染的可能療法提出了新的途徑。
華盛頓大學醫學助理教授Megan T. Baldridge博士說:“諾如病毒很容易通過糞便-口傳播,在幼兒,老年人和免疫系統受損的人中特別危險。我們正試圖了解腸道微生物如何與諾如病毒相互作用,以尋求新的治療策略。”
在基于小鼠研究中,研究人員發現正常的腸道細菌會加劇小腸下部病毒感染的嚴重性。但同時,正常的腸道細菌會阻斷或抑制小腸上部的病毒感染。換句話說,腸道微生物對諾如病毒的感染可能具有完全相反的作用,這取決于在腸道中感染的具體位置。“結果表明,腸道的不同區域對這種類型的感染表現出截然不同的反應。我們的研究表明,我們不能將腸道視為對感染做出統一反應的均勻系統。”
進一步,作者發現這種反應差異是由膽汁酸驅動的,膽汁酸主要以其在消化中的作用而聞名。“膽汁酸在整個腸道內都受到細菌的強烈調節。但是還沒有人意識到這些膽汁酸可以引發腸道對腸道病毒的免疫反應。”
(圖片來源:Www.pixabay.com)
在這項新研究中,研究人員表明,小腸上部的膽汁酸(而不是下部的膽汁酸)刺激了免疫系統對感染作出反應。研究人員發現,腸道特定部位的膽汁酸觸發了一種稱為干擾素III的分子。
Baldridge指出,腸道微生物與膽汁酸之間相互作用的復雜性可以解釋諾如病毒感染中的某些變異性。有些人患這種病毒病得很重。其他人則完全沒有癥狀。“人們對病毒感染的不同反應方式可能與他們各自的腸道微生物群落有關。”
作者認為,這一研究改變了研究人員對預防或治療諾如病毒感染的策略的思考方式。她和她的同事正在計劃進行更多的研究,以幫助調查是否存在通過膽汁酸或微生物組本身操縱腸道環境的方法,從而可以通過關閉諾如病毒感染的方式來刺激免疫系統。
近期,中國科學院長春光學精密機械與物理研究所研究員李備團隊與長光辰英工程化團隊負責研制的中國科學院戰略性先導科技專項(A類)子課題——深海微生物原位分選儀,完成結題驗收工作。深海蘊含著豐富、鮮為人知的......
近日,西安交通大學費強教授團隊聯合湖北大學楊世輝教授團隊圍繞非糧基平臺化合物的高效生物制造,以非模式微生物底盤細胞為研究對象,構建了酶約束的高精度全基因組代謝網絡模型,提出了“主流代謝途徑弱化中間底盤......
分享美食、親吻臉頰,這些社交行為將人們聚集在一起,也將他們的微生物群聚集在一起。一項11月20日發表于《自然》的研究表明,即使不屬于同一個家庭,但人們互動越多,其腸道微生物的組成就越相似。該研究還發現......
近期,華中農業大學微生物資源庫建設項目多批次中標結果公布,共4批次,總中標金額超1650萬元,中標產品包括微生物質譜鑒定系統、DNA測序儀、液滴微流控細胞分選儀、高靈敏微生物分選儀等儀器設備。項目名稱......
近日,西北農林科技大學任成杰團隊通過研究確定微生物生物量特定潛在生長率在地理氣候梯度上的變化,確定這種變化的潛在驅動因素,并研究對土壤C循環的影響。相關研究成果發表在《自然-通訊》上。研究使用18O標......
中國科學院華南植物園副研究員鄭棉海團隊在國家重點研發-青年科學家項目、廣東省基礎與應用基礎研究基金等項目的資助下,在土壤微生物固氮機理研究方面取得重要進展。相關成果近日分別發表于《微生物系統》(mSy......
相關單位和人員:中國合格評定國家認可委員會(CNAS)組織修訂了CNAS-CL03-A001:202X《能力驗證提供者認可準則在微生物領域的應用說明》。目前已完成文件征求意見稿,現于網上公示征求意見。......
學術年會現場。近日,長沙市第三醫院(湖南大學附屬長沙醫院)舉辦的抗耐藥微生物藥物湖南省重點實驗室2024年學術年會在長沙召開。此次會議是繼2023年8月6日重點實驗室揭牌儀式后的第二次學術盛會。會議采......
塑料污染是當前人類所面臨的重大環境問題。塑料垃圾遍布全球,迄今為止,全球已產生超過70億噸塑料垃圾,每年新增塑料垃圾量近4億噸。為應對塑料污染,各國政府以及國際組織陸續出臺了各種管控政策。但對于塑料污......
中新網天津10月11日電(孫玲玲劉峰奇)近日,南開大學生命科學學院喻其林教授帶領學生創業團隊“顆碩一號”成功研發出大豆增產抗逆人工微生物菌劑。據悉,該創新菌劑能夠顯著提高大豆對鹽堿地的適應性和抗逆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