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發布時間:2023-10-07 23:14 原文鏈接: 研究發現臭氧長期暴露增加全球兒童疾病負擔

      細顆粒物和臭氧是危害人體健康的主要空氣污染物。然而,學界和公眾對臭氧健康危害的了解有限,相關風險的管理存在不足。已有研究發現長期臭氧暴露通過誘發呼吸道疾病導致了全球每年約36.5萬的成人早逝1。然而,關于臭氧危害兒童健康的研究較少,尤其在集中了全球90%以上兒童死亡的中低收入國家,相關研究幾近空白。

      北京大學公共衛生學院研究員薛濤與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教授朱彤團隊分析了來自55個中低收入國家的兒童健康數據,檢驗了臭氧暴露與五歲以下兒童死亡的關系,發現臭氧長期暴露濃度每增加10微克每立方米,五歲以下兒童死亡風險增加3.2%。通過整合多中心流行病學設計、固定效應模型、變系數模型等方法,團隊還發展了檢驗暴露反應關系效應閾值的新方法,發現當暴露濃度低于100微克每立方米(WHO第一階段目標)臭氧對兒童死亡的作用并不顯著。針對中國等97個發展中國家,該研究進一步評估了2003—2017年的疾病負擔,發現臭氧長期暴露導致每年15.3萬的五歲以下兒童死亡,相當于臭氧長期暴露導致27萬成人早逝的57%。研究進一步發現,我國五歲以下兒童死亡中,歸因于臭氧長期暴露的比例從2010年的0.8%上升到2015年的1.5%,且相關疾病負擔集中分布于京津冀、華北平原和長三角等少數地區。以上研究結果近日發表于《柳葉刀-星球健康》2(https://doi.org/10.1016/S2542-5196(23)00165-1)。

      經由“大氣十條”“藍天保衛戰”等清潔空氣行動,我國細顆粒物污染得到迅速治理,但臭氧污染加劇3,不僅臭氧重污染天氣頻發,更有研究表明部分地區臭氧污染季節從夏秋季節向春冬季蔓延、長期暴露水平增加4。該項研究提示我國應重視臭氧長期暴露健康風險的防控,加快推進臭氧長期暴露濃度標準制訂。

      環境空氣質量標準的根本目的是保護全體民眾的生命健康。包括我國在內,目前多數國家主要依據“最大8小時平均濃度”等短期空氣質量標準監控臭氧污染。WHO新修訂的《全球空氣質量指南》(2021版)首次提出以“暖季平均濃度小于60微克每立方米”作為臭氧長期暴露的管控目標5。結合該項研究結果,管理部門應盡早研判,明確在空氣質量標準中增設臭氧長期暴露濃度指標的必要性,以及在標準修訂中考慮如何加強兒童等脆弱人群的保護。

      該研究得到了國家重點研發計劃“環境空氣質量評估與標準制修訂關鍵技術及應用”、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重大項目課題“臭氧污染與天氣氣候變化的協同健康效應及風險”、能源基金會的資助。薛濤為第一作者,朱彤為共同通訊作者。主要作者還包括英國帝國理工大學教授Frank Kelly,以及北京大學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環境健康系和北京大學公共衛生學院的多位師生。

      參考文獻

      1. Murray, Christopher JL, et al. "Global burden of 87 risk factors in 204 countries and territories, 1990–2019: a systematic analysis for the Global Burden of Disease Study 2019." The lancet 2020.

      2. Xue, Tao, et al. “Estimating the exposure–response function between long-term ozone exposure and under-5 mortality in 55 low-income and middle-income countries: a retrospective, multicentre, epidemiological study”, The Lancet Planetary Health 2023.

      3. Xue, Tao, et al. "Estimating spatiotemporal variation in ambient ozone exposure during 2013–2017 using a data-fusion model." Environmental science & technology 2020.

      4. Li, Ke, et al. "Ozone pollution in the North China Plain spreading into the late-winter haze season." 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2021.

      5. 朱彤、萬薇、劉俊、薛濤、宮繼成、張世秋,《世界衛生組織<全球空氣質量指南>修訂解讀》,《科學通報》2022年第8期

    相關文章

    研究發現臭氧長期暴露增加全球兒童疾病負擔

    細顆粒物和臭氧是危害人體健康的主要空氣污染物。然而,學界和公眾對臭氧健康危害的了解有限,相關風險的管理存在不足。已有研究發現長期臭氧暴露通過誘發呼吸道疾病導致了全球每年約36.5萬的成人早逝1。然而,......

    臭氧污染降解果蠅信息素可能影響其性別認知

    德國科學家的一項研究發現,暴露于臭氧污染可能會破壞果蠅在空氣中傳播的信息素,干擾它們吸引伴侶或認知異性果蠅的能力。這些發現凸顯了人類活動對昆蟲種群的又一可能威脅。相關研究近期發表于《自然—通訊》。許多......

    華中武漢城市圈夏季臭氧污染成因、來源及管控的新見解

    大氣近地面臭氧(O3)對人類健康、植被生態系統等構成較大威脅。自2013年我國全面加強大氣污染治理以來,以PM2.5為主的空氣污染問題得到了顯著的改善,然而,高濃度的近地面O3引起了廣泛的社會關注,呈......

    過程所在單原子界面活化臭氧機理研究中獲進展

    催化臭氧氧化是深度去除廢水中有機污染物的有效方法,但其界面催化機理尚不明確。近日,中科院過程工程研究所研究員曹宏斌團隊開發了一系列石墨相氮化碳負載鈷、錳、鎳過渡金屬的單原子催化劑,加速臭氧(O3)分解......

    2023年度消耗臭氧層物質生產和使用配額的通知

    名稱關于核發2023年度消耗臭氧層物質生產和使用配額的通知索引號000014672/2022-00509分類大氣環境管理發布機關生態環境部辦公廳生成日期2022-12-22文號環辦大氣〔2022〕33......

    臭氧污染威脅植物健康并阻礙傳粉

    在過去幾十年里,臭氧污染的加劇一直在阻礙授粉,影響了植物和傳粉者的生計。現在,南京信息工程大學應用氣象學院教授金小龍(EvgeniosAgathokleous)和馮兆忠合作,解釋了過量臭氧如何破壞植物......

    Science:皮膚表面產生的羥基自由基變成有毒的化學物?

    COVID-19的大流行引發了人們對室內空氣質量的新興趣。人們如今正在考慮病毒顆粒如何在室內傳播,但室內環境的危害并不限于造成大流行的病原體。根據世界衛生組織(WHO)的說法,空氣污染是世界上最大的環......

    科學家提出監測臭氧層恢復新指標

    科學家描述了一種新指標,用于監測臭氧恢復,評估非法或不受監管的臭氧消耗物質排放對臭氧層的影響。這一新指標或可額外提供一種有用的工具,讓政策制定者和科學家可以評估特定臭氧消耗物質的影響。相關研究8月24......

    把自然講給你聽:如何應對臭氧污染?

    到2025年,要實現細顆粒物和臭氧協同控制。調整產業能源、交通運輸的結構,實行污染管控、增加新能源使用,才能有效治理臭氧污染陽光燦爛的晴熱天氣,天空常常湛藍如洗。但是,如果你在看似空氣清新的戶外聞到一......

    今年上半年中國環境空氣質量總體改善

    中新社北京7月22日電(記者阮煜琳)中國生態環境部22日通報全國環境空氣質量狀況顯示,今年上半年,全國環境空氣質量總體改善,339個城市優良天數比例為84.6%。當日通報全國重點城市排名顯示,1月至6......

    <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1v3多肉多车高校生活的玩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