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四川大學華西醫院核醫學科教授賈志云和磁共振研究中心教授龔啟勇團隊在《生物精神病學》上發表論文,首次揭示了抑郁癥患者的自殺傾向與腦結構協變網絡異常的表達模式相關。
抑郁癥的高致殘致死率與自殺意念和行為密切相關。全球每年近80萬人死于自殺,其中超過半數與抑郁癥有關。明確抑郁癥患者自殺相關的神經生物學機制,有助于準確識別自殺風險并實行早期干預。前期研究多采用單中心小樣本,結果可靠性低,少數多中心研究也僅僅關注局部區域的形態學變化,缺少網絡層面的深入探索,網絡異常背后的基因表達模式尚不明確。
該研究基于多中心數據,對218名有自殺傾向的抑郁癥患者、230名無自殺傾向的抑郁癥患者、263名無抑郁癥人群對照進行了基于大腦結構協變網絡(SCN)的研究,并應用機器學習模型探索了大腦形態學和網絡拓撲特征在個體診斷和自殺預測上的價值,深入分析了伴與不伴自殺行為意念的抑郁癥患者之間腦結構共變網絡變化的異同,首次發現腦結構網絡拓撲指標在識別患者自殺意念與行為上,較傳統形態學參數更具預測價值。
此外,借助Allen腦圖譜,研究揭示了伴與不伴自殺意念行為患者間腦網絡的差異,主要與突觸信號傳導及細胞生物大分子代謝等過程有關,闡明了其背后的基因表達模式及相應的細胞分子生物學過程,強調了結構共變網絡在抑郁癥患者自殺風險識別檢測上的重要性,為抑郁癥患者自殺意念與行為發生的神經生物學基礎提供了新的見解。
人類的大腦只有3磅多重,但也許是人體中、甚至是宇宙當中最復雜的系統之一。在這個三磅重的“宇宙”中,成萬億的電信號和化學信號交織在一起,賦予了我們情感、意識、記憶和認知。近幾十年來,神經生物學在對外界感......
認知功能障礙和抑郁癥狀往往在老年人中同時發生。早年抑郁癥被證明是癡呆癥的一個危險因素,而晚年抑郁癥可以被認為是癡呆癥的前驅癥狀。相反,認知功能障礙或癡呆癥也可能歸因于抑郁癥狀。這表明認知功能障礙與抑郁......
近日,四川大學華西醫院核醫學科教授賈志云和磁共振研究中心教授龔啟勇團隊在《生物精神病學》上發表論文,首次揭示了抑郁癥患者的自殺傾向與腦結構協變網絡異常的表達模式相關。抑郁癥的高致殘致死率與自殺意念和行......
香港大學醫學院6日表示,其醫學團隊在抑郁癥藥物研發領域取得突破性科研進展,即首次揭示了腸道菌群代謝物——高香草酸具有緩解抑郁癥的作用,為抑郁癥治療提供了全新策略方向。港大醫學院終身講席教授賈偉及其科研......
神經退行性疾病和精神疾病領域近年迎來多項突破。比如阿爾茨海默病領域兩款靶向淀粉樣蛋白的抗體已經獲得FDA的批準,今年有望迎來第三款抗淀粉樣蛋白抗體的批準。精神分裂癥領域也有望迎來數十年來首個新機制藥物......
近日,《梅奧診所進展:數字健康(MayoClinicProceedings:DigitalHealth)》雜志發表了一篇關于AI技術結合聲音技術診斷2型糖尿病的文章。該研究顯示,只要對著智能手機說幾句......
抑郁癥(MDD),是一種常見的精神障礙,主要表現為情緒低落、興趣減低、思維遲緩、飲食和睡眠差等癥狀,MDD患者與心血管疾病、糖尿病和阿爾茨海默病發病率的增加有關,死亡率也較高。迄今,并不清楚抑郁癥的病......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9/508427.shtm英國劍橋大學科學家開展的一項針對28萬人的分析發現,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可將人們患抑郁......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9/508005.shtm......
“這并不是唯一對治療產后抑郁癥有幫助的治療方法,但Zurzuvae的創新和令人興奮之處在于,它是根據潛在的生物學原因來針對產后抑郁癥。它讓你明白,你現在的感受是有生物學原因的,這不是你的錯。”39歲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