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探究含硅含硫材料對極重度(礦區)鎘砷復合污染土壤鎘、砷形態動態變化的影響,以及輕、重度鎘砷復合污染耕地土壤與淹水條件下含硅含硫材料對土壤鎘、砷形態變化的影響,本試驗采集三種不同污染程度土壤(極重度礦區污染土壤、重度污染耕地土壤、輕度污染耕地土壤),通過室內土壤培養的方法模擬施用含硅含硫材料,研究單一施用(G、S)、混合施用(GS)和混合施用結合淹水處理(GSI)對輕、重度耕地土壤鎘砷賦存形態的影響,單一施用(G1、G2、S1、S2)、混合施用(GS1、GS2)以及不同施用濃度處理對極重度礦區污染土壤鎘砷賦存形態的影響。
結果表明:含硅、含硫材料均能降低礦區鎘砷復合污染土壤中弱酸可溶態鎘含量,降低幅度為6.42%~13.46%,殘渣態含量上升幅度為89.84%~248.57%,顯著降低土壤中鎘的有效性,其中施用量高的含硅含硫材料處理(GS2)效果最為明顯。硅硫材料各處理使土壤中殘渣態砷上升了4.74%~13.98%,降低了土壤中砷的有效性,其中施用量低的含硅含硫材料處理(GS1)效果最為明顯。硅硫材料對輕、重度污染土壤中弱酸可溶態鎘含量均有降低,降低幅度為10.14%~29.93%,殘渣態含量上升幅度為 21.89%~60.80%,所有處理中含硅含硫材料結合淹水處理(GSI)效果最好,但砷在淹水處理下反而使殘渣態分別下降了16.51%~23.96%。
含硅含硫材料可降低三種類型土壤鎘、砷生物有效性,含硅含硫材料混合處理優于單一處理,耕地土壤GSI 處理降低土壤鎘砷有效性效果最好。
結 論:
(1)施用硅肥和石膏粉能提升土壤pH,使土壤氧化還原電位降低。能降低試驗中三種類型土壤鎘砷生物有效性,能有效鈍化土壤中活性鎘砷,提高土壤鎘砷殘渣態含量。
(2)含硅含硫材料混合處理對土壤鎘砷鈍化效果優于單一處理。對耕地土壤,含硅含硫材料處理結合淹水處理效果最好,其次為含硅含硫材料混合處理。對礦區土壤,施用量對鎘砷污染土壤鈍化效果有較大差異,試驗中 GS2 處理優于GS1 處理。
近日,中國科學院空天信息創新研究院研究員曾江源團隊在全球尺度遙感土壤水分產品時空填補方法發展、對比與驗證方面取得進展。該團隊圍繞傳統偏差校正方法與機器學習方法在填補全球尺度主被動微波土壤水分衛星(SM......
土壤中低滲透孔道中物質傳輸受限,成為土壤污染修復的關鍵瓶頸。電動傳輸可提高低滲透土壤污染物和降解菌的可達性,熱效應提高污染物降解菌的遷移活性,兩者結合預期可實現土壤物質的精準靶向傳輸,但其傳輸和耦合熱......
農業干擾作為最常見和最嚴重的全球擾動和全球變化驅動因子之一,對生物多樣性和生態系統過程產生深遠影響。農田是糧食的主要來源,世界上巨大的人口壓力使人類不得不通過頻繁耕作、施肥和使用農藥等集約化做法來增加......
記者6日從中國科學院空天信息創新研究院(以下簡稱空天院)獲悉,該院科研人員提出全球土壤水分站點空間代表性及其影響因素評估的新方法。該方法可以更好地了解現有全球土壤水分站點在衛星數據產品驗證中的可用性,......
12月5日,正值第十一個世界土壤日,《中國土壤剖面數據集》在北京舉行的“賡續四十載,再‘普’新篇章”主題活動上正式發布。這使得我國成為全球大疆域國家中,首個建成全域具時間序列高精度數字土壤的國家。活動......
華南農業大學資源環境學院根系生物學研究中心、亞熱帶農業生物資源保護與利用國家重點實驗室研究員梁翠月團隊,研究揭示了大豆根系“顧此失彼”應對酸性土壤低磷、鋁、錳脅迫的分子機制。相關成果近日分別在線發表于......
近日,西北農林科技大學任成杰團隊通過研究確定微生物生物量特定潛在生長率在地理氣候梯度上的變化,確定這種變化的潛在驅動因素,并研究對土壤C循環的影響。相關研究成果發表在《自然-通訊》上。研究使用18O標......
本標準規定了水和廢水中銀的測定方法。本標準對《水質銀的測定鎘試劑2B分光光度法》(GB11908—89)進行了修訂,原標準起草單位為中國環境監測總站,首次發布于1989年,本次是第一次修訂。主要修訂內......
中國科學院華南植物園副研究員鄭棉海團隊在國家重點研發-青年科學家項目、廣東省基礎與應用基礎研究基金等項目的資助下,在土壤微生物固氮機理研究方面取得重要進展。相關成果近日分別發表于《微生物系統》(mSy......
巖石水在地球關鍵帶發揮的作用受到越來越多關注。不同生境土壤和表層巖溶帶是如何影響植物蒸騰的,目前尚不清楚,沒有研究從植物水分獲取和耗散連續體的角度定量分析植物對不同生境及干旱的響應。基于根系和葉片的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