團隊用靶向給藥微納米機器人在小鼠身上做了實驗。他們用了乳腺癌細胞種植的皮下腫瘤模型,對30只小鼠跟蹤了30天。團隊發現,這種方法對小鼠腫瘤確有靶向殺傷作用,且對周圍正常組織的影響最小。
上映于1966年的科幻電影《神奇旅程》,講了這么一個故事:為給一名科學家實行高難度血管手術,5名醫生被縮小成頭發絲大小,置于針筒中,注射進他體內。5人駕駛著“潛艇”,躲過了免疫細胞的攻擊,一路乘風破浪,成功完成任務。
50多年過去,當初的幻想,已經部分成為了現實。微納米醫療機器人,就被認為是一種頗具前途的智能給藥平臺,目前被廣泛用于腫瘤的靶向治療。
近日,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機械工程及自動化學院“卓越百人”副教授、博士生導師馮林課題組,研究出了一種新的更為智能的腫瘤靶向機器人。它有了偽裝,還有了導航,能夠在磁場的驅動下,精準抵達戰場,投擲殺傷腫瘤的彈藥。
讓納米機器人裝載藥物,到達指定地點,定向治療炎癥或清除腫瘤,這是醫學納米技術的終極目標之一。但傳統微納米機器人在人體內的運動,其實靠的是分子之間的結合力,這是一種“被動靶向”,難免脫靶。“就好比我們知道,人群中具有某種特質的兩類人可能會碰上。但茫茫人海中你最后碰上的是不是想要的人,其實要打一個問號。”馮林說。
而且,也如當初那部電影里所展示的,被注射進人體內的納米機器人,稍有不慎,就會遭到兢兢業業工作的免疫細胞的攻擊。
能不能讓這類醫療機器人更為安全且精準地到達要去的地方?
2016年從日本回國后,馮林就一直思考這個問題。在北航機器人所的支持下,馮林和陳華偉老師合作申請獲批了國家重點研發計劃—機器人重大項目“靶向給藥微納米機器人”。在一次討論中,陳華偉問可不可以讓活細胞作為載體。這句看似很隨意的提問提醒了馮林:直接讓活的細胞吞進載藥納米顆粒變身微納米機器人行不行?
他們想到了巨噬細胞——這是一種喜歡吞食并處理異物的細胞。
合適的載體和“偽裝”找到了,接下來,就是設計機器人的“導航系統”。
磁性納米顆粒可以由磁場來控制,藥物釋放可以利用紅外或者超聲波。幾乎是從零開始,馮林團隊自行設計了復合磁控系統。他們從電子線圈開始設計,一點點調整、摸索技術參數。磁性納米顆粒進入小鼠體內后,通過這套系統,他們可以在體外對其行走路徑進行高精度控制。
再接下來,就是讓磁性納米顆粒裝載藥物,并讓它在合適地點,通過合適方式,釋放藥物。
這款機器人其實設計有許多層。在阿霉素外層,是聚乙二醇,一種具有良好水溶性的高分子化合物;再外一層,是吲哚菁綠,它是藥物研究中常用的熒光標記物,幫助科研人員判斷機器人所在的位置。最后他們還包裹了一層脂質體,它具有非常高的生物相容性。
團隊還為機器人設計了一個開關——近場紅外光。近紅外光穿透表層皮膚,磁性納米顆粒吸收光線,產生熱量,會釋放出阿霉素。
如此一來,納米機器人基本實現“指哪打哪”的效果。
“接收指令,執行指令,完成任務,在我們做機械的人眼中,具備這些能力的,才是智能的機器人。”馮林說。
團隊用靶向給藥微納米機器人在小鼠身上做了實驗。他們用了乳腺癌細胞種植的皮下腫瘤模型,對30只小鼠跟蹤了30天。團隊發現,這種方法對小鼠腫瘤確有靶向殺傷作用,且對周圍正常組織的影響最小。
9月,納米科學領域權威期刊《小》(Small)以封面文章的形式報道了課題組的研究成果。
馮林的團隊中,有好幾個醫學生物專業出身的博士。在他的機械實驗室里,還有一塊專門區域,用來做生物醫學實驗。
所以,你能看到這樣一個略顯奇特的景象——實驗室里,有各類機械模型,有專業級的顯微鏡,以及小白鼠。
去采訪時,由于已經結束了上一輪的實驗,小白鼠所剩不多,正在籠子里踱來踱去,安度余生。
馮林是“80后”,本科學的電子信息工程,碩士專業是生物機器人,博士留學日本名古屋大學,跟著導師新井史人教授一頭扎進了更為微觀的世界——微納米機器人。
回國后,馮林來到北航,獲得北航“卓越百人”,加入了機械學院張德遠老師領導的仿生與微納系統研究所,之后又得到北京市“科技新星”資助。北航提倡“醫工結合”,馮林也被聘入了北京市生物醫學工程高精尖中心,更深入地進入到醫療機器人領域。
“不能只是炒概念,說納米機器人未來能如何如何。”馮林一直存著這個念頭,就是要真正把納米機器人打入體內,真正殺死體內的腫瘤細胞。
就在不久前,馮林指導的學生團隊憑借Medcreate磁懸浮膠囊機器人在第七屆中國國際大學生“互聯網+”創新創業大賽中獲得本科生創意組全國第五名。
它用到的技術,也是“復合場磁控”。
這是一款主動可控高速圖像傳輸型膠囊機器人,能對胃部等大體積消化道器官進行全方位無死角視頻探查。膠囊機器人可以懸浮運動,無需改變患者體位,就能完成整個胃部的覆蓋式檢查。
馮林為學生取得的成績高興,但他也知道,要完善各類治療型的微納米機器人,還“路漫漫其修遠兮”。
從小鼠到人體,從試驗到臨床,還需要一步步完善和摸索,這并非坦途。“你要舍得花一輩子的時間。”馮林說。
01【導讀】將二氧化碳氣體捕獲后通過電催化CO2還原反應(eCO2RR)轉化為燃料、合成氣或酒精、可再生電力等增值產品,是建立可持續循環經濟和減少人為二氧化碳排放的最具吸引力的途徑之一。對于具有成本要......
一支來自中國的團隊采用多組學方法,分析了隨時間變化的轉移性肝細胞癌(HCC)腫瘤內部和跨越腫瘤的分子特征,發現了早期轉移性擴散的多樣性腫瘤克隆。復旦大學肝癌研究所的肝臟外科研究員孫云帆在一封電子郵件中......
中國科學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研究員尚萬峰課題組與香港科技大學智能制造中心的研究人員合作,針對血管等流體環境下微型醫療機器人逆流游動難、控制力不足等挑戰,提出了無束縛微型機器人獨特軟膜膠囊結構及其掛壁旋......
2023年12月11日,衡昇質譜(北京)儀器有限公司宣布與四川大學分析測試中心(以下簡稱“川大分測中心”)共建質譜實驗室。雙方將依托該共建實驗室,深耕元素標記與單納米顆粒領域研究,力爭取得更多科研成果......
腫瘤疫苗是目前腫瘤免疫治療領域的熱點。腫瘤疫苗利用鑒定出的腫瘤抗原刺激免疫系統,從而產生針對腫瘤細胞的特異性免疫反應,實現腫瘤細胞殺傷和預防復發轉移。近日,中國科學院國家納米科學中心趙瀟和聶廣軍研究團......
近日,中國科學院國家納米科學中心研究員聶廣軍與李素萍團隊,深入探討和系統總結了腫瘤進展過程中血小板的動態作用及治療意義。相關綜述文章以Thedynamicroleofplateletsincancer......
火星是地球的近鄰,被認為是太陽系中氣候最為接近地球的星球。與地球不同,火星當前不存在類似地球那樣的全球性偶極磁場(圖1)。由于缺乏全球磁場的保護,外部太陽風可直接轟擊火星大氣,并剝蝕火星大氣粒子致其逃......
近日,中國科學院國家納米科學中心研究員聶廣軍與李素萍團隊,深入探討和系統總結了腫瘤進展過程中血小板的動態作用及治療意義。相關綜述文章以Thedynamicroleofplateletsincancer......
日本機器人制造商安川電機的總裁周四表示,該公司正考慮在美國投資約2億美元,目標是首次在美國生產工業機器人。雖然其日本競爭對手發那科(Fanuc)是美國汽車行業工廠機器人的領先制造商,但安川電機希望在其......
近日,據CDE官網最新公示,正大天晴的1類創新藥ATR激酶抑制劑TQB3015片獲批臨床(默示許可),用于治療晚期惡性腫瘤。2023年至今,正大天晴藥業集團共有4款抗腫瘤(化學或生物藥)1類新藥沖刺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