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國家航天局獲悉,根據遙測數據判斷,5月22日10時40分,“祝融號”火星車已安全駛離著陸平臺,到達火星表面,開始巡視探測。
天問一號任務的科學目標是研究火星形貌與地質構造特征、火星表面土壤特征與水冰分布、火星表面物質組成、火星大氣電離層及表面氣候與環境特征、火星物理場與內部結構等。
探測器自2020年7月23日發射以來,在地火轉移飛行、環火軌道運行期間,環繞器配置的中分辨率相機、高分辨率相機、礦物光譜分析儀、磁強計等7臺科學載荷陸續開機探測,獲取科學數據。火面工作期間,火星車將按計劃開展巡視區環境感知、火面移動和科學探測,通過配置的地形相機、多光譜相機、次表層探測雷達、表面成分探測儀等6臺載荷,對巡視區開展詳細探測。同時,環繞器將運行在中繼軌道,為火星車巡視探測提供穩定的中繼通信,兼顧開展環繞探測。
光明日報記者張曉華25日從國家航天局獲悉,繼嫦娥六號任務后,中國探月工程將通過兩次發射任務,為國際月球科研站建設奠定基礎——2026年前后發射嫦娥七號,開展月球極區環境和資源勘查;2028年前后發射嫦......
美國航天局官網日前發布消息說,美國“毅力”號火星車近日在火星耶澤羅隕石坑附近采集到一塊帶有“豹紋”的獨特紅色巖芯樣本。科學團隊初步分析認為,這種“豹紋”可能表明火星遠古時期曾存在微生物。本月21日,“......
2024年6月24日,全國科技大會、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大會、兩院院士大會在京召開,2023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揭曉。哈爾濱工業大學牽頭的4項科技成果榜上有名。航天學院張幸紅教授牽頭的項目、朱嘉琦教授牽頭的......
欒恩杰 受訪者供圖■本報記者甘曉探月工程首任總指揮、國家航天局原局長、載人航天工程副總指揮、導彈控制技術和航天工程管理專家……中國工程院院士欒恩杰的很多頭銜,都和航天......
4月5日,中國國家航天局與泰國高等教育科研與創新部共同簽署關于探索與和平利用外層空間合作的諒解備忘錄和國際月球科研站合作的諒解備忘錄。根據諒解備忘錄約定,中泰雙方將成立聯合委員會和聯合工作組,在空間探......
“駕駛火星車除了技術難題,還有個特殊挑戰,得和‘祝融號’一樣按照火星日作息。國際同行也面臨這樣的問題。”談及在火星上“駕車”是何種體驗,天問一號任務遙操作總體主任設計師張輝近日在接受中新社記者采訪時如......
中山大學20日介紹,中山大學“天琴計劃”中作為第“1”步的“天琴一號”技術試驗衛星已于近日通過國家航天局的驗收,評定等次為“優秀”。天琴計劃是中國科學院院士羅俊于2014年提出的空間引力波探測計劃。天......
昨天(21日),由國家航天局聯合海南省人民政府、聯合國外空司共同主辦的“聯合國/中國空間探索與創新全球伙伴關系研討會”在海口開幕。記者從本次大會上獲悉,當前,我國天地一體化的空間基礎設施建設取得重大進......
11月21日,由國家航天局、海南省人民政府與聯合國外層空間事務辦公室共同主辦的聯合國/中國空間探索與創新全球伙伴關系研討會在海南省海口市開幕。會議發布了《中國航天推動構建新型空間探索與創新全球伙伴關系......
“洞察”號火星車 圖片來源:NASA第一個也是唯一一個研究火星地震的火星車即將“死去”。最近一場火星風暴使灰塵覆蓋了美國宇航局(NASA)“洞察”號火星車的太陽能電池板,這也就遮......